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专栏 >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14T/2017-17629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绍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成文日期: 2017-04-01
主题分类: 综合类 发文字号:

《关于推进全市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17-04-01 16:4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制定背景

  交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省委省政府从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目标出发,部署制定《实施意见》,并以“浙政发〔2017〕1号”名义下发,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推进现代综合交通发展政策文件,是我省加快打造全国现代综合交通示范区的纲领性文件,为“十三五”浙江综合交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强大动力。

  为更好地落实省委八次、九次全会将交通作为“十三五”全省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战略性短板,要求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抓交通发展的精神,更深入地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的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决策,全面实施《绍兴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推进全市现代综合交通发展,市交通运输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这个文件,提出全市的实施意见。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交通运输局于2017年1月组织开展《实施意见》起草工作,反复修改20余稿、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及区、县(市)政府意见。

  二、主要特点

  按照上述背景要求,《实施意见》共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加强改革创新、推进工作落实”等4部分15项内容,着重体现八个方面特点:

  一是全面打响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开展“一战三建设”(即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建设品质交通、建设民生交通、建设创新交通),开辟“九大建设主战场”。二是高标准构建“四大功能通道”。对接全省四大经济交通走廊,构建开放外联、组群互通、美丽乡村、通用航空等功能通道。三是全力打造“两横两纵、对角贯通”骨干运输网络。强化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到十三五末,全市域形成 “两横两纵两对角”复合交通运输网络(走廊)。四是着力补齐综合交通发展短板。按照“高质量”“均衡性”要求,聚焦多式联运、智慧交通、治堵治超、公共交通等关键领域,在补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拉高标杆,创造发展新优势。五是深化交通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大交通理念,进一步创新综合交通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六是狠抓智慧交通建设。促进“互联网+”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整合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及物流信息资源,推动综合交通软硬件同步现代化。七是以“美”的理念引领交通转型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形成覆盖全市、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景观网。八是切实做好民生交通。从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扎实抓好“镇镇二级路、村村通公交”目标落实,使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三、发展目标

  抓住全省交通“四大走廊、五大建设、万亿投资”的契机,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物流的比较优势,着力破解综合交通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发挥不够、外联通道不多、内联路网不密、城市道路不畅等突出问题,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层次高水平立体、高效、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镇镇二级路,村村通公交”。实现从“通道节点”到“区域枢纽”的历史性跨越,建成长三角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全市铁路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到47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29公里,都市区城际(市域)铁路达到1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达到41公里。

  ——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8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17公里,普通国省道1160公里。

  ——水路。全市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07公里,500 吨级以上泊位26 个;全市内河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00万吨,水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0标箱。

  ——机场。充分利用周边的杭州萧山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宁波栎社机场等省内外的民用机场,通过“虚拟机场”的建设,促进全市与全国、世界的更广泛的联系;建设一类、二类通用机场4个。

  ——枢纽站场。建成全市“一主四副多层次多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市区形成“三枢纽两中心”的客运枢纽布局。全市综合客运枢纽达到9个,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5个。

  ——油气管网。全市输油气管道里程达到436公里,十三五期间新建87公里。

  ——邮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到70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4亿件,全市建设10个快递分拨中心,800个城市配送点,形成网格化的现代城市配送体系,以支撑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服务民生。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大会战。

  “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一战三建设”(即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建设品质交通、建设民生交通、建设创新交通),开辟“九大建设主战场”,推进115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

  1.加快铁路建设。建成金甬铁路、杭绍台铁路;积极开展绍兴杭州湾跨江铁路通道研究工作。

  2.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成杭绍城际铁路。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火车站经镜湖中心站至绍兴高铁中心站)和轨道交通2号线;建成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

  3.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建成杭绍台高速公路、杭绍台高速西线工程、绍诸高速富盛—常台高速蒿坝—杭甬高速边墩连接高速公路,形成市区环城高速框架,加快构建全市域“四横三纵两连”高速公路网;建成杭甬高速孙端互通等互通项目,更好地方便城区与高速公路的沟通。

  4.加快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全市国道公路等级“三提”(提标、提质、提速)工程,提升全市国道等级、行驶速度和路况指数。加快建329国道余姚黄家埠至上虞崧厦段和527国道嵊新段及一大批规划省道建设项目。开展“品质工程” 建设活动,提升建设工程质量。

  5.加快美丽公路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以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为主要抓手,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景观网。

  6.加快枢纽站场建设。打造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换乘中心。完善全市客运站场布局,建成全市“一主四副多层次多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市区形成“三枢纽两中心”的客运枢纽布局,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各区(县、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全覆盖,立体联网的综合交通枢纽,更好地方便城乡居民出行。

  7.加快水运建设。发挥绍兴水乡优势,推进绍兴水运复兴,加快形成江河联运、通江达海的现代航运体系。

  8.加快通用航空建设。建设滨海、新昌、诸暨祥跃通用机场,促进我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战略支撑。

  9.加快村村通公交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村村通公交”建设,实现在2017年率先完成省定的10个行政村通客车任务和2020年前在全省率先完成建制村村委所在地或文化活动中心距公交站点500米以内行政村通公交提升改造任务“两个率先”。同时利用村村通公交的资源,实现村邮站与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高标准构建“四大功能通道”。

  对接全省四大经济交通走廊,构建开放外联、组群互通、美丽乡村、通用航空等功能通道。

  构建开放外联通道。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对接省内四大都市区,加强我市与世界上更多国家间的交流联系,进一步提升我市开放水平。

  构建组群互通通道。大力促进全市域城镇组群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绍兴中心城市与诸暨、嵊新组群的联系,以及三区间互联互通水平,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构建美丽乡村通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公路建设。以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为主要抓手,加快建设各类美丽景观带,形成覆盖全市、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景观网。

  构建通用航空通道。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建设通用航空通道。实现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输,挖掘多样化的通用航空消费潜能,推动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全力打造“两横两纵、对角贯通”骨干运输网络。

  强化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到十三五末,全市域形成 “两横两纵两对角”复合交通运输网络(走廊)。实现全市域内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

  (四)加快补齐交通发展短板。

  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建设综合交通数据中心,打造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建设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决策、服务大平台。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城市交通治堵工程,和“四路同治”的绍兴“大治超”工作。完成环城市堵点改造,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三区公交融合,完成资产整合。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公交专线。打造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样本,实现城乡居民出行服务均等化。到“十三五”期末,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到23%以上。

  五、改革创新举措

  (一)深化交通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大交通理念,充分发挥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市综合交通发展的统筹协调,及时研究综合交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上下对口衔接、左右统筹协调的区域大交通管理模式。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完善一市三区交通体制,做好市与越城、柯桥、上虞区的交通运输职能优化工作。

  (二)强化规划编制实施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各类规划的衔接,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安排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序、线位及廊道资源,以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注重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严格依法实施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认真研究省级各平台公司的相关事权和支出规定,积极争取省属平台公司对全市综合交通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市属国有投资平台在综合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的主力军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强做优市级交通投融资平台,采用多种手段积极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严格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合理降低建设成本。

  (四)强化要素保障。精心包装一批项目,向上争取更多资金补助和建设用地指标。积极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同时鼓励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综合交通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五)创新行业管理体制。加快绿色交通市创建,推动节能减排、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提升运输装备标准化水平。完善平安交通体制机制,健全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网络和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着力改善交通秩序。积极稳妥实施网约车新政,打造全国驾培改革范本。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

  六、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政府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层层落实责任,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按“勇立潮头创新业,争创一流当标杆”的要求,打造绍兴铁军交通战队,为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建设提供保障。

  2.完善工作机制。为破解项目政策处理等难题,重大项目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项目长”制。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微信集群和QQ群 ,加强督查服务,建立工作清单和问题清单,按月督查考核并通报。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每月要分类通报、综合排名。

  3.强化考核问责。综合交通建设计划任务列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严肃追责问责。

  4.加强宣传引导。把宣传现代综合交通发展作为重点,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综合交通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新闻发布制度,及时解读社会关注、公众关心的问题,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七、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绍兴市交通运输局

  解读人:张德胜、李金明

  联系电话:85158078、85338841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