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绍兴科创大走廊。是指以G92杭州湾环线高速、杭甬高铁为主轴线的科创资源廊道,核心建设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绍兴科创大走廊是绍兴融入杭州、宁波一体化战略的先行区,是提升产业品质、融入湾区战略、推动全市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2. 绍兴文创大走廊。是指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范围内鉴湖流域沿线,依托绍兴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以“绍千年名城•兴中国文化”为总体定位目标的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的带状文化创意产业集合区。
3.“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形成办理结果全过程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
4.“一证通办”。是指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民生事项群众凭身份证就可以办理。
5.“隐形冠军”。是指长期专注并深耕于制造业某一细分行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在细分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生产经营呈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高新化特征的规上中小企业。
6.“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联办”商事制度改革。“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是指在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涉及市场主体登记性、备案性的各类证照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市场主体唯一“身份证”,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市场主体唯一身份代码。“证照联办”改革是指将原来分散在多个审批部门但在商事登记上有一定关联度的证照,通过设置综合窗口“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从“每个部门最多跑一次”转向“每件事最多跑一次”,实现“一事、一窗、一次”的改革效果。
7.“中介超市”。是指通过前置服务事项梳理、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筛选、信用考核体系建设等途径,将涉及行政审批的中介机构进行集中服务与统一管理的服务平台。
8. “单一窗口”。是指国际贸易和运输企业集中办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出入境边检、港务等相关事务的统一信息平台,是世贸组织对成员单位的要求。
9.“双十”防洪排涝工程。是指绍兴平原排涝能力体系建设十大工程及曹娥江、浦阳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体系建设十大工程。
10. 农业“双十大”投资。是指自2017年起,每年实施十大种养殖基地类项目、十大农产品加工和农旅结合类项目,引领全市品质农业新发展。
11. 新“十大美丽乡村景观带”。是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城市主要通道两侧和区域交界边线、沿风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边、沿人文古道等为重点区域,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和美丽公路建设,把庭院建成精致小品,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沿线建成风景长廊,联动推进环境美化和农民增收,使之成为全面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区。
12. “四好农村路”。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3. 国土绿化“十大”工程。是指城市门户美化彩化、城市街道美化彩化、道路美化彩化、河湖美化彩化、镇村美化彩化、林相改造、公园绿道建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建设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十大工程。
14.“县管校聘”。是指按照“以人为本、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合理配置”的原则,落实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
15.“基层治理四平台”。是指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平台。
16.“四个强省”。是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
17. 三大攻坚战。是指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浙江实际,提出的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18.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
19.“万亩千亿”级产业新平台。是指通过平台整合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占地1万亩左右,产值1千亿元以上的产业发展平台。
20.“两横、两纵、两对角”交通走廊。“两横”是指绍北交通走廊和绍南交通走廊;“两纵”是指绍西交通走廊和绍东交通走廊;“两对角”是指绍诸交通走廊和绍嵊新交通走廊。每条交通走廊分别由该走廊带内的铁路、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公路和水路等复合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交通体系。
21.“四退四进”。是指退散进园、退污进绿、退低进高、退劣进优。主要内容为:把散落在村居、分布在园区以外且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搬迁整合到工业园区;对退出区域的涉污企业实施关停或改造入园,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整治低小散企业、出清“僵尸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淘汰产能落后、效益低下、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培育发展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22.“低小散”企业。是指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乱、效益低下,易引发安全事故、环境污染、职业病危害、资源浪费的企业(作坊)及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的企业(作坊),还包括存在国家明令禁止落后产能的企业(作坊)。
23.“凤凰行动”计划。计划核心内容为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具体包括企业股改培育工程、上市公司倍增计划、并购重组行动、发挥上市公司产业引领作用、深化服务平台建设五大任务。
24.“品字标”。是指具备品质高端、技术自主、服务优质、信誉过硬等优质特征,通过认证等第三方评价,获得“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标识,能够代表浙江制造、浙江服务、浙江农产、浙江工程等良好形象和先进水平的行业标杆企业。
25.“十百千万”重大引才工程。是指打造10个重大科技领军团队,柔性引进百名海内外院士专家智力,集聚千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万名优秀高校毕业生。
26.“三个一批”人才培育工程。是指培养一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铸就一批支撑产业升级的绍兴工匠。
27.“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是指把原人力资源市场改造建设为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包括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人才工作展示中心、人才交流活动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和创业创新学院,实现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人才工作职能统一进驻中心,目的是打造人才服务综合体,“一站式”解决人才的各类问题。
28. 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计划。主要内容是指通过企业综合评价,分行业遴选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领先的企业,为其优先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及保障资源要素。
29.“标准地”。是指拟出让的建设用地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企业对标竞价的土地出让方式。
30.“市县长项目工程”。是指市政府和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级产业平台集团公司负责人,每年牵头谋划推进一批总投资50亿元、20亿元、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
31.“五星达标、3A争创”。是指按照标准化理念,建立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全域提升成效标准,全面开展基层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等五星达标争创;实施农村工作全域提升“311工程”,即通过3年左右时间努力,全市1000个以上村实现五星达标,其中100个以上村达到国家3A级景区的创建标准,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的绍兴样板。
32.“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是指主要通过盘活或流转(一般是出租)方式,盘活目前农村大量闲置的农房和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益。
33. 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战略。上虞区为健康促进全国试点。
34. 医共体。是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努力实现县域医共体内机构设置、人员招聘使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三统一”,财务管理、医保支付、信息共享“三统筹”,分级诊疗、签约服务、公共卫生“三强化”。柯桥区为医共体建设省级试点。
35.“文化走亲”。是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文艺演出、展览、讲座、论坛、赛事等为主要形式,由各级文化部门和职能单位组织开展的区域文化交流活动。
36.“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是指政府在对市场主体监管过程中,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监管机制,有利于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主体诚信自律,提高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