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今日绍兴

杭州的沿山创意带,南通的濠河水文化建设……

这场论坛,带来了文旅融合的他山之石

发布日期:2019-12-12 09:0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作为南宋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为期两天的“江南山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在绍兴举行。杭州有宋城,绍兴有宋陵,不同的城市,有着一脉相承的南宋文化。在城市联合、文旅融合这条路上,绍兴如何借势借力?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专家、文旅资深人士,围绕绍兴山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展开探讨。


  山水文章

  绍兴需要突破天花板

  围绕“文学+旅游”主题,打响中国首席文学旅游之城品牌;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品牌IP集群,推动“非遗+旅游”文旅新融合……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路径探索方面,绍兴作出了不少有益尝试和有效创新,向“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争创文旅融合样板地”三大目标积极迈进。绍兴文旅融合的实践已经受到了国家文旅部、省市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此次论坛花落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旅融合方兴未艾,做好山水文章,绍兴才开了个头。“发展的天花板一定是思想的天花板,只有突破这一天花板,文化产业才能提升发展。”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坚认为,绍兴做强全域旅游,必须彰显山水文化。水,环城河可以做成古城中的黄金旅游带;山,古城内外的山丘可以挖掘文化产业带。依山傍水,共同推进文旅经济发展。“当然,绍兴也是一座精神之城。”胡坚认为,绍兴有勾践卧薪尝胆精神,有鲁迅孺子牛精神,有大禹治水精神,有辛亥革命爱国精神……有条件打造城市的精神IP,引发游客共鸣。

  “网络文学的发展,为绍兴提供了新的空间。”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亚洲旅游论坛执行主席傅建祥提出,文学原创与旅游结合在绍兴发展正当时。他说,一首诗,一篇美文,一个故事,一部小说,一幅画,都可以让普通的山水成为文旅融合的名片。在这方面,绍兴已有一定基础,应善加利用,抓住机遇抢先发展。


  他山之石

  或能助力“绍兴路径”

  山水文旅融合发展,在长三角一带,可借鉴的案例有不少。

  杭州的沿山创意带是一种模式。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政府参事安蓉泉说,杭州已经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依托当地的“三山”,打造以南宋皇城文化、南宋信仰文化和南宋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创意带。在打造的过程中,他们专门请来了美国哈佛的团队介入设计。在对山水资源开发中,以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对山体资源给予了更多保护。

  “绍兴和南通一样,都是历史文化名城,都有一条流淌千年的环城河。”浙江省作协会员、《钱塘江文化》副主编沈晔冰说,南通致力于濠河水文化开发,将其打造成南通的一张城市“名片”,绍兴环城河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她提出,绍兴环城河建设应该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头戏,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对环城河基础设施改造过程中,强调文化认识和感知体验并重,健全生态格局,延续文化脉络,让环城河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城市记忆。

  从杭州景点门票的免收效应、四川航空公司机场大巴免费乘坐等旅游事件分析入手,杭州市社科院研究院周旭霞带来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思维。她说,过去我们的传统观念是旅游发展门票经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通过跨界整合,“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周旭霞建议,“绍兴要搭建更大的平台,步入更多的跨界融合中。”

  论坛上,嘉善县、常山县、江山市、建德市等多地城市文旅界资深人士,结合各自城市山水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索,为绍兴建言献策。他们一致表示,在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拥有山水和人文富矿的绍兴,一定能走出江南山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绍兴路径”。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