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各部门全时全域全覆盖防范有力保障“五一”假期安全形势稳定

发布日期:2019-05-06 14:5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5月1日至4日五一假期,全市社会面总体平稳有序,无生产经营性事故和自然灾害亡人事故发生,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未发生较大以上治安事件,未发生个人极端事件、网络舆情事件。

一、认真做好动员部署

节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批示。4月30日下午,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区、县(市)政府视频连线,专题研究节日期间安全防范工作,重点部署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确保节假日旅游市场安全稳定文明有序等工作。市安委办专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森防办下发《关于做好“五一”和非防火期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通知》,重申“五一”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要求。公安、建设、交通、文广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均召开会议或组织检查,专题部署“五一”期间安全防范工作。

二、全面抓好安全防控

坚持“群众过节、我们过关”思想抓实抓牢节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工业企业监管。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督促各级各部门做好举一反三,突出对安全隐患立即组织力量排查,防止低水平重复事故再发生。对危化品生产企业,严禁动火作业,严把检维修作业关;对有限空间企业,严格作业审批,严禁擅自作业。

二是交通运输行业。公交、客运单位切实做好驾驶员安全教育,全面检查车辆及随车设备,坚决杜绝“带病”运营。加强对旅客携带物品安全检查,杜绝“三品”进站上车。加大危化品运输、工程运输车辆管控,严打交通违法行为。运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651人次,检查客运站场24家,检查货运站场135家,处罚2家;检查客运车349辆,处罚8辆;检查货运车辆205辆,处罚6辆。

三是文化旅游市场。突出抓好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点)等重点环节的安全检查,加强涉水、高空游乐项目等高风险环节隐患排查。利用大数据手段实时做好客流量监测预测,落实分流、限流、疏散等应急预案。畅通12301、96118热线平台,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从源头杜绝“青岛大虾”同类事件发生。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8批次,检查经营场所32家次。

四是人员密集场所。压实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电影院、KTV、足浴店等人员密集消费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火灾防控,确保逃生通道畅通,做好人员疏散预案。严格审查展演、展会等大型活动,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安全”原则,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第一。

五是建筑施工领域。重点针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和临近景区、交通干线工程,督促建设单位切实加强现场管理,落实围挡维护,控制施工噪音、扬尘,严管工程运输车辆,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六是森林防灭火方面。市、县两级森防指系统重启火情日报制。各林区、库区经营单位和属地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强化火源管控,打击野外违法用火。各专业半专业队伍靠前驻防、集中待命,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早发现、早处置。

三、加强应急值班值守。

“五一”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保持信息通联,加强会商研判和值班值守。应急管理部门实行领导24小时在岗带班、全员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综合执法等部门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其他部门和单位相应加强值班力量配备。严格落实紧急信息首报、速报制度,“首报事件、续报详情”;同步实行日报告制度,各区、县(市)和市级应急值班联动部门每日8点前向市安委办“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按照领导干部分级到场制度,在发生亡人事故或其他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后,领导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第一时间指挥救援。

 

信息来源: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