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今日绍兴

改革为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9年我市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综述

发布日期:2020-01-19 11:3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新社……2019年下半年以来,这些中央级主流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我市的一项创新性探索实践——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

  去年以来,我市着眼基层治理现代化,创造性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原理,推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推动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扎紧基层监察监督的篱笆。对这项工作,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马卫光先后3次专题调研,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县乡两级党委坚持高站位,在资金、人员、场所上提供有力保障,确保规范化建设高效有力推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领导,一体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治理效能更好地转化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势。


延伸触角

监督力量直达“田间地头”

  站在被告席上的柯桥区钱清街道岭湖村原党总支书记李文潮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将自家厂里的电费“移花接木”报入村账的事情,会被街道纪工委、监察办迅速掌握。

  原来,钱清街道纪工委、监察办在接到相关反映后,借助基层公权力监督信息平台,查询了相关财务凭证,第一时间发现了岭湖村集体电费存在异常增加的情况。

  以数据赋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是我市探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的一个缩影。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按照“定规范、建硬件、强软件、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标准化、协同化、信息化、网格化“四化并举”,信访联办、案件联查、问题联解、监督联动“四效共振”,高质量推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

  诸暨市枫桥镇栎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杨山野最近当了一次“黑脸”。作为枫桥镇的监察信息员,他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一名村委委员在自家房屋前的粮田上倾倒建筑垃圾,准备填埋扩充作为屋前庭院。老杨现场劝阻无果后,当即报告镇纪委监察办,经调查核实,该村委委员被诫勉谈话,责令作出整改。“这是几家乡镇纪委监察办联合调查后的结论,不会有人情干扰。我信服,不会再上访了。”嵊州市甘霖镇某村张某某多年来曾数次越级反映村支书俞某某违纪违法问题,为化解该起信访积案,甘霖镇所在的第三片区启动协作办信,以片区内其他乡镇的纪检监察干部为主组成联合调查组,使乡镇监察办由原来的只是伸出去的“一根手指”,变为有力握紧的“一个拳头”,逐个击破张某某信访反映的问题。基层监督给力了,问题线索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社会矛盾也能在第一线化解。全市乡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处置问题线索同比增长136.1%,受理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则同比下降12.2%。

  “创造性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特别是将监察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灿说。


擦亮探头

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立案审查2件2人,另有2条问题线索初核在即。”“参加驻在单位党组会议13次,监督‘三重一大’事项67项,提出建议14条。”……在诸暨市纪委监委召开的一次派驻机构负责人工作例会上,各位组长用数字说话,底气十足。大家工作忙了很多,内容实了很多,力量强了很多。

  在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变化来自去年以来我市在深化派驻(出)机构改革方面实施的一系列举措。

  去年3月初,我市在全省较早完成市级层面派驻机构改革;4月底,全市6个区、县(市)全面完成改革。改革后,市县两级派驻(出)机构从143家减少到91家。

  “改革后从形式上看,派驻机构数量是减少了,市直派驻机构从34家减少到22家,但整体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更加有力。”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革让派驻监督的拳头攥得更紧,力量更集中。

  整合组织机构,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派驻监督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市纪委监委落实派驻(出)机构统一管理,实现“一个部门”统管、“一个平台”交流、“一个标准”考核、“一个盘子”使用、“一个体系”培训,进一步激发派驻(出)机构主动作为。

  同时,针对某些单独派驻机构力量弱、难以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市纪委监委探索运用片区协作、联动监督、廉情分析等方式,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会战”。2019年以来,市直派驻(出)机构共处置问题线索144件,党纪政务处分43人,同比分别增长26.3%、19.4%,有效提升了派驻监督全覆盖质量。

  为放大改革效应,我市稳步推进高校、市属国企、市属金融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延伸和拓展监察权使用范围。目前1家金融企业设立派驻纪检监察组,10家市属国有企业设立监察专员办公室,与纪委合署办公。


坚守初心

以更强责任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周桥村村委主任反映水质安全、水量供应问题,希望尽早启动自来水提升工程。”这是嵊州市纪委监委干部张科一“民情日记”本里的内容。每次下村走访,她都会在本子上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像这样的日记本,嵊州市的每位纪检监察干部都有好几本。

  “民情日记”是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嵊州的一项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创新举措。20余年后的今天,嵊州市纪检监察干部传承“民情日记”这一好做法好经验,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基层,听民情,解民困,实打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将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在“守初心”中铸忠诚,在“担使命”中显风骨,在“找差距”中补短板,在“抓落实”中见成效,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真情带下去,把问题带上来。结合深化“三服务”活动,市纪委监委班子领导带头赴各地各部门开展广泛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56场次,访谈干部群众800余人次,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多个身份,多份责任!”去年7月,接过崭新的特约监察员聘书,绍兴市政协常委、农工党绍兴市委会副主委洪安龙表示,自己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着力当好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员、参谋员、联络员和宣传员。

  聘请特约监察员,是我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监察机关依法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干部素质是决定因素。2019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践初心、铸铁军、当表率”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树立我市纪检监察干部“精干高效有水平、公平正义有温情、文明规矩有素养”的良好形象,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更高水平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