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项目入选第七批绍兴市非遗项目

发布日期:2020-04-15 10:0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近日,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申报的次坞打面制作技艺、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紫阆黄公糕制作技艺、豆腐包制作技艺、火烙画葫芦、吴氏中医经脉挑治法等6个项目成功入选。至此,我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10个,绍兴市级50个。

此外,我市何夫明、王继达、戴剑、徐苖法、斯根坤、吴伟良、孟信忠、骆东等8人成功申报成为第六批绍兴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至此,我市已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9人,绍兴市级33人。

非遗项目简介

次坞打面制作技艺

次坞打面是诸暨的传统风味美食,是一种纯手工制作、营养丰富且极具劲道而有弹性的面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加工技艺。

次坞打面制作技艺独特,和面粉颇为讲究,要干湿相宜;面团要千锤百炼,反复打压;雪菜要刚出缸的,颜色金黄,口感新鲜;油是自己熬的原生板油,精肉要当天屠杀的腿精,下锅后汤水不宜过多,半汤半干为最佳;一碗一烧,绝不混杂,碗碗醇正,所以面条鲜而不涩,油而不腻。

近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以“小打面,大产业,优品牌”为目标,通过规范培训、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积极推进“诸暨次坞打面”公共品牌建设,鼓励次坞打面产业提质增效。

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

越红为中国传统十大红茶之一,产自绍兴(越州)地区,因绍兴古属越国而名,也称越红工夫茶。越红工夫茶以“紧结挺直,重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而闻名,其制作技艺主要由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曾获得“中国好茶叶”评比银奖、第十一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等。

2017年11月,在东白湖镇斯宅村,由绍兴越江茶业投资建设的越红茶叶博物馆建成开馆,博物馆以“六茶共舞、文旅融合”为特色,结合东白湖旅游度假区和中国传统村落“斯宅寻古”线路,让游客在游中玩、玩中学、学中乐,是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

紫阆黄公糕制作技艺

紫阆黄公糕是诸暨知名特产之一,又名豆糕,在应店街紫阆地区传承已逾千年。

相传元末,在紫阆大岭山脚,著名画家黄公望晚年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常随带当地村民纯手工制作的豆糕去相距几十里外的富春江两岸实地写生,创作《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等名作。后人为纪念黄公望,遂将豆糕改名为“黄公糕”。

紫阆黄公糕纯手工制作,用家传古法制冻米,煎熬饴糖(麦芽糖)有特定时间和火候,并用当地野生土蜂蜜代替白糖,香甜松脆,口味绝佳。紫阆黄公糕曾多次荣获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2018年诸暨市紫阆黄公食品有限公司被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为“名特优”小作坊。

豆腐包制作技艺

豆腐包是诸暨马剑、岭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风味美食,源自清代。当时马剑商铺林立,单是水作业就有数坊,尤以马剑戴氏家族戴枫茂祖上创办的“合盛号”水作坊为最,经营的肉馅豆腐包工艺独特,营养丰富,口味鲜嫩,老少皆宜,至今已是四代传承。

马剑豆腐包是马剑传统美食“八大碗”之一,也是马剑“过小年”民俗文化中必备的一道佳肴。其制作工艺复杂,包括原料整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养花、入馅成坯、手工包裹成型、压榨、入锅调味等。豆腐包呈方形,必须由手工包制,来定格其形状特征;其各生产工序时间、温度要求严谨,才能持续传承保证其口味不变。2018年被评为浙江餐饮业首批浙菜非遗美食。

火烙画葫芦

火烙画葫芦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火烙画葫芦注重“意在笔光,落笔成形”,不仅运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皴、擦、白描等手法,而且还可以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璜山镇姚王村的王继达传承了火烙画葫芦技艺。目前,我市以“非遗进校园”为载体,在技师学院等学校设立了火烙画葫芦等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正为传承和发扬非遗带来“蝴蝶效应”。

吴氏中医经脉挑治法

清光绪年间,西岩民间中医药师鹤云公吴文中针对痔疮、蛇缠等疑难病症,创立“经脉挑治法”。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曾任西岩卫生院院长的第四代传人吴伟良,幼承家学,遍访中医名家,创立“种杏堂”,对“经脉挑治法”进行全面完善改进,使其适用病症更广,治疗效果更著。

“吴氏中医经脉挑治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历经百年传承实践,总结得出的宝贵医学经验。其主要疗法是针对痔疮、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不同病症,用针挑人体经脉结点,同时因人而异,配服调和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剂,内服外治,使患者血脉和畅而自然健愈,且不易复发,医疗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具有极高的医学推广和科研价值。

信息来源:诸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