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四个体系”建设 争先进位行稳致远

——代表委员谈提速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

发布日期:2020-04-28 10:1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苏泊尔数字化生产车间。 记者 何 雯 摄

市政协委员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党委书记 何俊杰

市人大代表 华汇集团规划咨询研究院院长 陈 扬

市政协委员 黄酒集团董事会秘书、企管部部长 李维萍

市人大代表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赵淑慧

市政协委员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 锋

市人大代表 柯桥区齐贤街道光明居党总支书记 李云国

 

重返“30强”,驭势而行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国第33位,比2018年上升1位,这是2019年绍兴明确提出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目标取得的成绩。

  上升1位,对正处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绍兴而言,实属不易。这一进位的深远意义是,绍兴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2019年,全市上下以“八八战略”为统领,聚焦“四个体系”建设战略重点,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评价中,绍兴发展水平列第3位、发展进程列第1位。

  缩小差距再进位,2020年充满挑战。放眼全球,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再观绍兴,产业转型任务艰巨,城市能级提升迫切,城乡融合发展有待突破。

  从更长远的角度、更高水平打造省委赋予绍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尤其是对标“重要窗口”,全方位提升“重要增长极”的内涵与成色,绍兴审时度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挖掘潜力,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取得更大突破。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重大叠加机遇,用足用好绍兴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谋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绍兴吹响新一轮奋进号角——

  更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不移念好“两业经”,强化创新引领、平台支撑,推进现代集群制造,实现新兴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更高水平打造现代城市体系。唱好“双城计”,做深做实“融杭联甬接沪”,对标“一线城市”标准打造核心功能,推进主城区古城新城联动发展。

  更高品位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变,加快把文化资源厚度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高度,打造长三角最具文化标识度城市。

  更高标准优化自然生态体系。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保护好、利用好“稽山鉴水”绿色本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更高水平建设“美丽绍兴”。

  这是一串彰显绍兴经济韧性、发展信心、战略定力的数据。一季度,全市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三项重要指标排名全省第二。比数据更生动的是现场。今年3月,5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驭势而行,坚定有力。厚植发展优势,为重返“30强”垒石夯基。阳春三月,“绍兴风景”开启新篇章。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五大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上市公司总数居全国同类城市第4位……2019年,绍兴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主路径,成效显著。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激发增长动能,优化发展质量,实现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新跃升,这是摆在绍兴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坚定不移念好“两业经”,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时尚化发展,推进现代集群制造,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

  “传统产业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勇于创新。”李维萍委员认为,利用黄酒文化优势不断进行跨界合作,依托“黄酒特色小镇”“黄酒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加快黄酒行业传承创新,拓展行业成长空间,是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持续增强创新动力,要站在全球视野下,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尤其受到关注。“绍兴企业要着眼全球的创新链,调动全球的创新资源紧密协作,将创新成果为企业所用。”陈锋委员认为,无论是构建现代制造集群,还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核心是创新,而且是全球范围内协同开放创新。特别是当前疫情下,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抓住这一轮机遇,将有力推动绍兴产业层次提升。

  他说,眼下,“万安”正从科技和人才两个点发力,一方面不断整合研发团队,另一方面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优秀的相关科技专家,就是为了优化内生性增长支撑,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深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发展。”陈扬代表说,绍兴布局“一区两廊”大平台,实施“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计划……这些重大举措,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绍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过渡到“城市能级引领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城市体系,提升城市能级品质,紧迫而重要。代表委员们认为,唱好“双城计”,做深做实“融杭联甬接沪”文章,是更高水平打造现代城市体系的必由路径。

  陈扬代表认为,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的战略背景下,绍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绍兴应牢牢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全市域协同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主城区新城古城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一方面加强古城保护利用,用“加法”重塑古城、“减法”疏解古城、“乘法”赋能古城、“除法”美化古城;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对标“一线城市”标准打造核心功能,提升集聚力和辐射力,从而更高水平打造现代城市体系。

  在他看来,国际金融活力城就是一个撬动城市能级提升的支点,通过有效承接绍兴现有的和新进驻的各类金融机构、金融要素市场、上市公司总部及中介服务机构,加速形成集聚优势和示范效应,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提供更多金融支撑;与此同时,总投资超60亿元的高铁绍兴北站TOD综合体项目也将进一步放大镜湖核心区平台优势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使其成为杭绍同城发展的桥头堡。

  “城市能级的高低,与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有着直接关联。”李维萍委员认为,高水平打造现代城市体系,还需要大力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和城市品质品位,不断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目前,绍兴博物馆、中心广场、镜湖医院、镜湖文化休闲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群贤路西延工程、杭绍台高速公路镜湖互通连接线工程、绸缎路西接工程等交通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打通镜湖通往柯桥、杭州的“毛细血管”……随着城市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也将得到持续提升。


  向现代文化高地迈进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依托深厚的人文积淀向现代文化高地迈进,是绍兴耀眼的“长处”。 那么,如何打造长三角最具文化标识度城市?

  何俊杰委员认为,这需要从全球视角和年轻时尚角度,重新梳理城市的“硬件”,并通过“软件”的植入,加快把文化资源厚度转化为产业发展高度。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一廊三带”建设,以古城和兰亭作为未来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核爆点”,以古运河、唐诗路和越文化三条线串起绍兴全域的文化资源,解码历史、讲好故事,激活古镇古村、搭建平台业态,通过项目建设和艺术创造,把绍兴深厚历史人文和新兴文化转化活态呈现出来。

  这一点引发赵淑慧代表共鸣。她说,近年来,文商旅融合发展政策不断加码,传统产业发展文创、商旅的热情持续高涨,与旅游、商贸、服务、会展、体育等产业加快融合,有效带动了一批批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主题旅游与产业园区项目。

  她以“达利丝绸”为例说,依托唐诗、丝绸等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一到周末、节假日园区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公司将开拓网上直播市场。通过打造旅游目的园区,擦亮“唐诗之路”品牌。

  “重塑城市文化体系,重建文化高度,要借势借力,与兄弟城市携手推进文旅一体化,共同构建江南文化圈。”何俊杰委员说,加强国际间、长三角城市群间城际合作与交流,打响“大师对话”“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等品牌,尽快在江南文化圈中确立应有地位。

  实现绍兴城市的国际化,让城市有韵有范,要通过文旅这一载体,实现城市在功能、管理以及提供的旅游产品、公共服务和城市营销等多方面的国际化。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杭州就做了城市“国际化”规划,之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实现国际化。何俊杰委员认为,绍兴要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文商旅融合发展机制,用文化激活旅游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厚度加快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高度,赋能绍兴高质量发展。


擦亮底色建设美丽绍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我市优良天数比例达86%,PM2.5全市平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20家工业园区和23个乡镇建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为89.7%和86.7%……生态系统优化,老百姓获得感持续提升。

  对此,赵淑慧代表深有体会。她说,绿色是绍兴的底色,她的家乡新昌县成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接下去要将新昌打造成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示范点,所有人都应该为之努力。

  “乡村游已经成为新昌的一个金字招牌。”她话峰一转说,但在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不少游客存在乱扔垃圾、乱摘乱采、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同时,也有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商业效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吸引游客。

  这些看似细小的行为,实则是在破坏珍贵的绿水青山。“政府要加强市民文明乡村游的宣传和引导,必要时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而商家应在保护大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法经营。”赵淑慧代表说。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何巩固我市这来之不易的生态成绩。李云国代表认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是一句口号,而应化为行动。最近3年,李云国所在的光明居种植了超过100亩的树木,包括多种行道树和果树。在多方宣传下,村民自发对这些树木进行保护。

  绿树如荫、洁净美丽的村居环境是吸引游人前来的首要因素。作为“网红村”的一把手,他带领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为了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他在村民和保洁员间推行了相互监督的奖罚制度。

  “生态环境做得好,年底发福利,做得不好就扣除福利。”李云国代表说,如今,上千名外来务工人员也加入生态保护的队伍,村里通过他们的房东做好了沟通工作。同时落实好垃圾分类、河长制等常规制度。今年村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出贡献。

  

 

  


信息来源:绍兴市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