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热点专题 > 重要专题 > 基层政务公开 > 本市举措

2020年重点工作

发布日期:2021-01-13 15:4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综观发展大势、审视县域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画卷徐徐展开,特别是随着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的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全域旅游等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上高铁时代的即将到来,发展优势多重叠加,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新昌已处在厚积薄发、蓄势突破的重要时期。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坚实的底气,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新局面。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的一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多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抢抓机遇,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新昌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

今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发展路径,突出“项目为王、创新为要、作风为基”,聚焦“123”工作重点,持续实施“项目攻坚年、创新突破年、作风提升年”行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新昌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0.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R&D经费占比达到4.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四方面要求:

一定要有“对标先进主动作为”的争先意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抢机遇、求发展,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冲劲,主动作为、奋勇争先,真正动起来、拼起来,努力推动重点工作和改革项目在全市进位次、争荣誉、创品牌。

一定要有“雷厉风行久久为功”的实干作风。发展出题目,实干做文章。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将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各项政策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聚焦“123”工作重点,发扬“钉钉子”精神,切实做到“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确保各项工作有载体、有支撑、有动力,努力把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定要有“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牢记民生是为政之要,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从群众牵肠挂肚的事情干起,从群众牢骚抱怨的事情改起,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一定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精准研判、有效应对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牢牢守住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的底线。

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紧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机遇,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全力打造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巩固提升高端制造、生命健康两大支撑产业,培育发展通用航空、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十大工业项目为引领,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积极培育扶持建筑产业,做大做强本地建筑企业。

狠抓数字经济发展。围绕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县”目标,深化推广“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新昌模式,推进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区建设,实施轴承、纺织、胶囊、机械等行业数字化改造,推进新和成全面数字化转型试点,全年完成1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行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样板。紧抓5G先发优势,引进和培育数字化企业,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园,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狠抓产业平台建设。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围绕打造境外并购先行示范区,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公寓房二期、海创广场一期、海创社区等配套工程,主干道路全面投用;持续发力精准招商,着力招引一批大好高项目,重点加快新和成、浙江医药、京新药业等产业项目建设,三花智控、美力科技和SKF一期建成投产。加快推进万丰航空小镇建设,努力打造通航产业样板。高新园区围绕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加快中财管道、日发精机、连尚科技、五洲新春、捷昌驱动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突出产城融合,加快高端科创园、人才公寓等公建配套,优化提升发展平台。

狠抓企业主体培育。贯彻落实上级各项企业减负政策,完善“书记县长面对面”服务平台,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鼓励民营企业“提信心、稳预期、增实力”。深入实施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倍增”计划,力争上会报会辅导企业3家、“小升规”企业25家。更加突出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发展,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快中小微企业园建设,全年新增标准厂房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入园企业30家,全力破解中小企业用地难题。

(二)以改革创新为牵引,不断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抢抓发展机遇,一以贯之强创新、促改革、抓项目,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打造科技人才新高地。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突破年”行动,确保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提升创新能力,以“五个全覆盖”为主抓手,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造方式升级,全年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50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件以上。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百企联百校”专项行动,举办科技对接活动100场以上,新增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全力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发布县域创新工作标准体系,建设新昌科技开放合作创新服务云平台,争创省级茶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面实施人才新政,办好“天姥英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引进集聚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5名、海外工程师和外国专家20名以上。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依托新昌技师学院,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大批产业工人和技术能手。

开创项目引建新局面。深入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打好招商选资大会战,完善招商机制,围绕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重点城市强化驻点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和资本招商,确保签约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5个。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落实县领导重点项目领衔制、“蜗牛奖”等制度,加快196个政府(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建设,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市县长项目、重点承诺项目等早日投产投用。打好土地开发大会战,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00亩、土地开发1000亩、向上争取指标1000亩、供应土地1000亩,推进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

构筑改革开放新格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一章受理、受办分离”机制,推进全省村级便民服务标准化数据共享试点县建设,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改革,统筹推进投资项目审批“集中代办”“亩均论英雄”“标准地”等各项改革,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智能平台,拓展高频事项“一站式指尖服务”、部门间协同办事系统等服务应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积极落实稳外贸系列政策,加大企业参加重点展会支持力度,支持优质企业“走出去”,大力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重点市场。紧抓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建立新昌与宁波之间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主动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强基础设施连接、产业协同等联动发展。认真做好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三)以全域美丽为目标,加快建设美丽大花园示范区。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突出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推动城乡品质内涵持续提升,全力创建全省大花园建设典型示范县。

打造品质城市。强化规划引领,深化多规融合,高质量编制新一轮空间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民片、城北台地和江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做好重要地块城市设计,提高拆后利用科学性。加快城市建设,打好“拆、改、治、保”组合拳,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城市拆改,改造提升10个旧小区,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市民公园;推进天姥物业、七星物业、建业大厦等市政设施建设,丰富夜间经济、鼓山公园文化休闲街区等业态,加快提升新区品质;围绕“县城创5A”目标,匠心打造城市景观,抓好 “一江两岸”景观提升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布局一批体育设施、口袋公园,着力提升城市景区化水平。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实施环卫市场化、一体化改革,积极打造美丽示范街,大力推进一批5G网络应用等智慧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继续实施社区用房提升工程,以“五星和美”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巩固“三改一拆”成果,全力争创“无违建县”。

振兴美丽乡村。致力农业更强,加快“五园一场”创建,规划建设生态山地农业大走廊,培育2-3个田园综合体,做强“茶、果、药、菜、渔”等优势特色产业,办好第十四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和中国茶市,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以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建设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落实“肥药两制”管理,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启动新民江、澄潭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除险加固水库8座,综合整治山塘20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致力农村更美,加快美丽城镇建设,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抓好儒岙、镜岭2个美丽城镇创建工作;以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完善农村发展规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三治一提升”、 “五星达标、3A争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工作,全面完成行政村 “三线”整治,全县5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基本完成。致力农民更富,深入开展经济薄弱村创新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五比”竞赛,大力发展特色小吃产业、农村电商、认租认养等新业态,加大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支持力度,全年新增新昌炒年糕门店80家,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 %以上,基本消除经营性收入低于12万元的薄弱村。

完善功能配套。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完成交通投资24亿元以上,配合做好杭绍台高铁、金甬铁路、杭绍台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快527国道新昌段、南岩路过江畅通工程、城南路口平改立、新中路连接线等城市道路建设,实施老104国道城区段改造提升,完成江滨西路与鼓山大桥节点改造工程和江滨南路东段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69公里,加快太下线儒岙至双彩道口段改造工程、新镜线二期改建工程、葫马线莒溪至后岱山段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启动长诏水库引水复线工程和大明市新区至新嵊污水厂污水管道工程建设。启动110千伏大明市输变电工程,完成110千伏梅渚(潜溪)输变电工程。

(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全力争创“两山”理论样板地。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让生态优先成为新昌最可贵的坚守,让绿色发展成为新昌最鲜亮的底色。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进位行动,强化扬尘综合治理,加强秸秆焚烧管控,健全涉气“低散乱”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确保PM2.5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气优良率达91%以上。实施“全域清水”计划,统筹推进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河道清淤、美丽河湖创建等工作,分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提升改造,全域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全面推进净土行动,完成重点行业的企业原址地块污染调查评估,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大件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和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长诏水库生态系统,有序推进保护区范围重点村落整体搬迁等工作;抓好钦寸水库运行管理,实施钦寸水库水源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落实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全力推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建设为统领,打造全省文旅融合样板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核心景区品质,大佛寺景区优化业态,十九峰景区扩容提质,实施景区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狐巴巴”星球乐园、开元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灯光秀等项目建设,抓好重点区域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完成景区路网工程,加快从景区观光游向旅游度假目的地转变;天姥山景区开发提速,组建专门机构,实施古驿道及青云梯修缮工程、景观平台、停车场等项目,力争景区建设早出形象。做精做美乡村旅游,加快推进4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建设,高标准打造29个旅游发展重点村,带动东线“运动养生线”、西线“丹霞风情线”、南线“寻梦唐诗线”。推进城镇景区化建设,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省A级景区乡镇3个、景区村10个。大力推进“旅游+”,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讲好人文故事,打造特色主题产品,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深化智慧旅游建设,优化新昌旅游警务模式,营造一流旅游环境。

(五)以“优享工程”为载体,着力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民生需求,有中求优。大力实施六大“优享工程”,努力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优治”工程。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加快平安类组织发展,完善全科网格管理。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乡村“善治”示范村建设,深化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运行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巩固“无欠薪”县成效,积极争创“无欠薪”示范县。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启动双拥模范县城创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平安新昌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雪亮工程”“智安小区”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水平,健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守住防汛防台、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各类安全底线。

实施“优教”工程。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抓好天姥幼儿园新建、城北幼儿园新建、南岩小学扩建、梅渚小学扩建、沃西中学迁建、知新中学迁建、新昌中学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启用机关幼儿园和礼泉幼儿园。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大力培育名师名校长和名班主任,继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实施城区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工程,打造体育品牌赛事。

实施“优医”工程。强化大健康理念,优化调整医疗布局,启动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力通过等级医院复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放心看病。加快“智慧医疗”建设,以争创全省数字化、智能化医共体建设示范县为目标,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让群众看病少排队、少等待、少跑腿。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

实施“优雅”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启动文化解码梳理,深入挖掘天姥山文化、唐诗文化、佛教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精心组织唐诗大赛、茶文化“四进”等系列活动,展现新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增城市书房2家、农村文化礼堂40家,建成新昌大剧院。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弘扬新风尚,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常态化开展群众性节庆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出版发行《新昌县志》。

实施“优养”工程。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精准扩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拓展医养结合覆盖面,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新增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样板5个。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快生态公墓建设,杜绝乱埋乱葬现象。

实施“优办”工程。始终坚持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用心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县政府将继续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理念,高质量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完善民生意见收集和督办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信息来源:新昌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