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600002577313Q/2021-213903 主题分类: 人大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公开日期: 2021-08-25
主办单位: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八届人大
六次会议第193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1-08-2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王国莲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浙东唐诗之路上羲之文化建设的建议》(第193号)收悉。经专题研究,并商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王羲之,一代书圣,东晋永和九年兰亭雅集留下的《兰亭集序》成就天下第一行书,传颂至今,家喻户晓,书法也由此成为了绍兴引以为豪的一大文化特色,一张金名片。眼下,绍兴正在大力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书法圣地兰亭、《兰亭集序》曾经珍藏云门寺,书圣安息地嵊州等都是诗路上几处重要的文化节点,有效挖掘、利用好王羲之名人文化、书法文化,对于增加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充分挖掘唐诗之路羲之文化

柯桥区的云门寺,原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旧居。云门是浙东唐诗之路上极其重要的区块,为尽早重现云门文化高地,柯桥区积极做好云门文化史料挖掘工作,2020年,在完成“云门文化保护利用”调研报告基础上,多次组织云门文化保护利用座谈会,为云门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兰亭聚会后两年,即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誓墓不仕,归隐剡东(今新昌嵊州一带)。曾在鼓山炼丹、采药、结庵,还置有田宅,建造别墅,活动频繁,现建有右军祠,还留有王羲之的题辞。后隐居新昌沙溪镇境内王罕岭,其地原有金庭观,并有王羲之书楼池墨,并终老于此,其后代因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而迁居嵊州金庭观,且一直以来是古今书法家朝圣之地。

目前,“中华书圣归隐处”已成为嵊州文化旅游的标识。《嵊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和《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总体规划》,对金庭朝圣区块作了进一步规划,计划打造书圣文化小镇。小镇以王羲之故居和王氏后裔聚居地华堂古村为核心,整合区域内山水资源、文化特色、名人故居、古村古寺等景点,聚焦核心旅游资源,规划“一节会三福地”作为核心旅游主题,“一节会”即国际书法朝圣节;“三福地”为千年古韵福地、国风修学福地和养生养心福地。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开展点、线、面全域旅游模式,带动片区经济发展。规划节会庆典、书圣朝圣、修学文创、家训体验、古村游赏、礼佛禅修、医道养心、田园度假等为支撑产品;规划农业体验、拓展露营、商务会议为辅助产品。开展书法朝圣节会、书圣归隐庄园休憩、国学书法修学、书圣后裔家训教导、书圣文化产品工艺恢复及创作交易、洞天福地医道养生度假、千年古村旅游、千年古寺禅修养心、桃形李采摘交易等旅游项目。通过进一步开发建设,让金庭书圣文化小镇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2020年初,新昌县文广旅游局组织文史专家考察王罕岭王羲之遗址,进一步考证了王羲之晚年归隐足迹,并就重建金庭观、书楼墨池、更好地普及传承书法艺术传统文化等内容与当地政府部门展开了讨论。根据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和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浙文旅〔2020〕47号),经过全面踏勘、深入访谈和系统研判,新昌县把王罕岭作为20个重点文化元素之一,将通过现场勘查、古籍查询等方式理清王羲之在新昌的活动轨迹,对新昌书法艺术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全面梳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为进一步扎实地推进羲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制高点,搭建框架,真正让羲之文化成为诗路文化的亮点。

二、积极推动“羲之文化”项目开发建设

兰亭是举世闻名的书法圣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景区依托丰富的人文和山水资源,实施了兰亭保护整治工程,建设了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碑林、天章寺遗址保护区等文化提升工程,举办了众多内涵深刻、形式新颖的节会。以 5A 创建为抓手,推进完成景观提升改造、智慧景区改造、旅游厕所改造等,提升景区硬件设施,满足游客的体验度和舒适度。

柯桥区投资13个亿,启动云门寺周边民居拆迁和总体规划编制等系列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云门诗路文化园建设。

为充分利用王羲之故居的宝贵资源,更好地弘扬书圣文化,在本世纪初,嵊州市人民政府就把王羲之故居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列为市政府的重点工程。自2003年动工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以王羲之墓地保护为核心,重新修复了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潺湲阁,兴建了书法园林、书画长廊,完成了金庭观核心区一期工程的建设。2004年4月22日,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同时,隆重举行了首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日本、韩国书法家也应邀前来书法交流。

三、弘扬羲之文化,加强“唐诗之路”宣传推广

兰亭景区以兰亭IP为抓手,以研学游、文创产品、会展业务为主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掘节会文化,2020年成功举办第3 7届兰亭书法节和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颁奖、展览等相关工作,推出了“翰墨兰亭·百家书画惠百姓 ”活动,推出“笔墨纸砚”文房用品文创产品展销会。创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营地。依托书法圣地兰亭及兰亭书法研学游营地,从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场馆建设、信息化建设、运营服务建设五个方面实行“五位一体”缔造升级,全力打造以书法文化及传统国学为特色的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营地。积极拓展合作渠道,深化“中华文明高校行——《兰亭的故事》全国高校巡展”模式,以互联网+展览+文创+讲座的模式为核心,让绍兴文化、兰亭文化走进高校,走入每一位学子心中。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央电视台、国家教育部等开展战略合作,设立“兰亭书法艺术中外交流基地”,扩大兰亭书法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柯桥区推出全新的唐诗之路黄金游线和《一诗一图一故事》系列丛书,加大“诗路柯桥”等专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每年一届的国际书法朝圣节、“翰墨金庭·书礼小镇”风情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王羲之故居、华堂古村已经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位于瀑布山南麓的王羲之故居是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书法朝圣地。自2004年起,书法朝圣活动已历17届,每年吸引众多书法名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齐聚金庭观举行“金庭笔会”,以表对书圣的敬仰之意,影响甚广。

新昌县组织书法家浙东唐诗之路采风活动,不断扩大羲之文化的影响力。2019年9月18日至23日,省书协30余位的采风团成员从杭州西兴启程,经上虞、嵊州、新昌、天台踏歌而行,用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历史与现实去关照浙东唐诗之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写,溯古探源,豪情满怀,并积极投身于创作之中,溯古追今,充分表达了对唐诗之路的自我理解,诠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诗意向往。11月29日,“诗路更寻翰墨奇——浙江省书协“浙东唐诗之路”采风主题创作作品展首展在新昌白云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

市文广旅游局通过组织节会和开展促销活动营造氛围,扩大浙东“唐诗之路”影响。依托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各类旅展平台,自行组织省内、省外和海外宣传营销活动以及杭州都市圈、浙东南联合体等宣传平台,重点强化对“唐诗之路”游线的游线建设和营销力度,提升“唐诗之路”品牌知名度,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

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是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潜力的重要抓手。加快对“浙东唐诗之路”研究开发,发挥绍兴作为“浙东唐诗之路”最精华地段的独特优势,尽快把浙东唐诗之路打造成全域旅游联动标杆,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下一步,市文广旅游局将会同柯桥、嵊州和新昌等地进一步做好羲之文化挖掘、研究和整理工作,四地联动,整合资源,让羲之文化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中真正发光发彩。

感谢您对绍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资源转化与产业发展处杨菊萍      

联系电话:88408967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1年7月1日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