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确立40周年,为回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历程,总结40年的工作成就与经验,贯彻落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文件精神,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高峰论坛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学术会议于6月11日-12日盛大召开,会议全程通过网络直播。
市名城办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徐觉民通过视频形式参加论坛,分享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经验。 作为此次论坛七个作地方经验介绍的单位之一,“绍兴经验”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关心名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网友的高度肯定。
彰显绍兴地域特色,构建保护传承体系
绍兴古城系春秋越国都城,历经2500多年,迄今城址未变,为城市建设史上罕见。9.09平方公里古城内现有面积近200万㎡的八片历史文化街区及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近年来,绍兴以全城申遗为导向,以“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格管理”为基本原则,聚焦网络大城市与共同富裕地建设,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成为江南水乡风光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品质家园。创新保护机制。出台《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构建起“一部法规、一个机构、一项基金、一张清单”的“四个一”体系,从政策、机构、资金、运作等层面给予古城全方位保障。做好基础支撑。聘请专家团队成立“智力宝库”,开展越文化专项课题研究和各类规划编制,出台“十四五”规划和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方案。统筹项目实施。系统谋划“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持续开展历史街区提档升级等民生工程,建设名人馆、师爷馆等文化设施,组织古城过大年等文化活动。突出数字赋能。以“数字孪生”理念,建成古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多元展示、信息融合分析、规划决策辅助、实时监督管控等功能。打造“绍兴古城”APP,从社会端推动古城内生活便利性与“文商旅”一体化发展。
在保护传承中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让“名城绍兴,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