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268P/2022-231171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2-08-18 |
主办单位: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过鸿英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两非”整治的关心和支持。
您在市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加强“两非”长效管理的建议》(第117号)提案已收悉,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21年,我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决策部署,全面摸清底数,严格把握要求,健全监管机制,推动有效利用,既态度坚决又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落实了长效监管措施,完成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8月23日,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已整治优化面积16.65万亩,完成率58%;其中清理腾退3.12万亩,调整优化面积是13.53万亩。
一是切实摸清底数。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部署,2021年4月,全市开展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粮功区“非粮化”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经审核汇总,全市耕地“非农化”面积5.15万亩,“非粮化”面积119.41万亩。全市粮功区1437个,总面积100.27万亩,“非农化”面积6291亩,“非粮化”24.85万亩,其中:种植苗木、花卉、草皮13.83万亩,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7.11万亩,挖塘养殖水产3.28万亩,抛荒0.63万亩。
二是严格把握要求。加强《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按照“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处置存量、严格治理抛荒”的要求,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推进防止粮功区“非粮化”工作。对新增粮功区“非粮化”问题,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对存量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根据不同情况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分类分步妥善处置;对耕地抛荒,坚持化整为零、分类施策,实行“一块地一个办法”,逐块进行治理,尽快恢复利用。
三是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全年稻麦复种或一季旱粮种植或“三园”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不含大小麦)50亩及以上的规模种粮主体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不低于140元的直接补贴(市区补贴标准为每亩140元)。严格执行省定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2年我省稻谷最低收购价比国家每百斤高4元,成为最低收购价最高的省份之一。2020年起,实施早稻订单全覆盖,实现早稻订单奖励,每百斤奖励30元;晚稻订单每百斤奖励20元,每亩不超过180元。实施水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由各级财政按现行标准给予保费补贴,从2022年起全面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
四是推动与三区三线有效衔接。今年5月,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我们主动多次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处室对接,及时将高标准农田和粮功区图斑和矢量数据提供给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协同开展图斑套核。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218.04万亩(已建+在建),粮功区面积100.27万亩,现有稳定耕地面积176.88万亩,第三次试划永农面积165.24万亩。据统计,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划入稳定耕地面积129万亩,占比59.20%,划入永农面积123.24万亩,占比56.52%;粮功区划入稳定耕地面积66.42万亩,占比66.25%,划入永农面积64.60万亩,占比64.43%。
五是压紧压实属地责任。明确各市政府对耕地“两非”整治工作负总责,各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负监管责任,其他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抓好落实。同时,将“两非”整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将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工作纳入市委“七张问题清单”、市政府重点工作应用建设,做到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快速反应。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提案提出的意见建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处置存量、严格治理抛荒”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提标改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等项目向粮食生产功能区覆盖,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全面推进绿色农田建设,重点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特别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建设。加大对丘陵山区机耕路、田间道路和排水渠道的建设力度,有序实施宜机化改造。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深化耕地保护数字化改革,以省域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基础,迭代升级“非粮化”整治应用场景,将各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全部带位置纳入平台实现指标化精准管理。全面推广“耕地智保”、“天巡地查”等应用场景,引入浙江铁塔等视频监控系统和卫片等信息,形成“人防”加“技防”工作新格局,做到实时动态监管。研究制定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政策规定,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功能区严格用于粮食生产。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日常巡查管护,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责任,促进农地农用、良地粮用。
三是着力提升种粮效益。聚集粮食生产功能区、规模大户和水稻种植,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粮油规模种植补贴、最低收购价、订单收购奖励、贷款贴息和政策性保险等粮食扶持政策,强化“谁种粮谁受益、谁多种粮谁多受益”导向。推广“千斤粮万元钱”新型农作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徐亚浓,联系电话:85200113。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