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公布“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入围名单,我市有两个项目上榜,分别是绍兴市委组织部申报的“浙里兴村治社”和诸暨市人民法院申报的“数字赋能:诸暨法院迭代升级执行‘一件事’,助推执行工作多跨协同集成改革的探索实践”。这也是我市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优秀案例。
“浙里兴村治社”把村社、网格一体纳入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体系,全量归集落到村社和网格的任务事项,通过数字化理念和技术构建起上级工作“自上而下”任务落地流程和群众诉求“自下而上”民情回应流程,完善村社干部和基层网格数智考核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党建统领、上下贯通、条块一体、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登陆前,嵊州市石璜镇农业、应急等各条线上的工作人员,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应用,用最短时间将防汛防台等级响应指令、台风隐患险情、地质灾害需转移人群等信息“一对一”落实到各村社干部,及时做好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浙里兴村治社’帮助我们跟台风赛跑,为我们赢得了宝贵时间。”石璜镇副镇长魏震宇告诉记者,在没有这个应用之前,遇到台风这种自然灾害都靠会议、人工等传达指令,现在可以在手机端操作,多部门信息精准传达,快速落实。
“这是绍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畅通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最后一公里’,体系性重塑事项一口归集、任务一贯到底、监管一览无余、民情一网感知、干事一屏掌控、评价一体联动的基层治理机制。”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1月以来,全市已有2万余名干部在使用,应用日活跃率超过90%,应用内派单流转事项49.1万余件,完成率97.38%,在防汛防台、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诸暨市人民法院迭代升级执行“一件事”集成改革的探索实践,有效破解了基层执行难。2020年,诸暨市人民法院协同自然资源和规划、综合行政执法、税务等14个部门,率先在司法拍卖不动产领域开展“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2021年,经过迭代升级,诸暨市人民法院正式上线“执行全流程数字协同改革”应用场景,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可以精准查找分析被执行人踪迹,有效提高了法院执行办案效率、执行规范化水平,加大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
据了解,“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征集活动于今年5月启动,共收到申报案例715份,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容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体现了近年来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经验和智慧。经过评选,最后共有100份案例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