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暨市局牢牢把握“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的核心,以“专业化、多元化、精细化”手段,优化完善交通事故纠纷诉前调解格局,防止矛盾扩大、保障群众权益、节约司法成本。2018年以来,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共受理纠纷案27206件,结案率80%以上,履行率保持100%,涉赔偿金额1.5亿余元,近3年交通事故法庭立案数仅占交通事故总数4%。
一、专业化运行,强化体系保障。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实体进驻市级社会治理中心,在农村7个交警中队同步设立交通调解室,形成市级、镇级、村级调解全覆盖;做强专业化调解队伍,在中心配置专职民警3名、专职调解员20名,并组织10人下沉到中队调解室全天候在岗值守。同时,常态开展交通法规、司法鉴定、责任认定、保险理赔等多领域知识技能培训,强化队伍素质能力;落实制度规范化,健全完善受理登记、督查回访、立卷归档、统计报送等运行机制,实行一案一档、全程可溯,确保调解过程依法依规、严格规范。
二、多元化调解,防止矛盾升级。建立完善与司法、法院、财政等多部门联络机制,捋顺复杂交通事故案件的受理审核、现场调解、司法确认、应急救助等环节;以交通事故远程快处改革为契机,在调解中心设立后台处置岗位,根据路面警力反馈轻微事故处理结果,通过网上受理、审核案件,制作事故认定书,直接线上推送当事人及保险公司,让群众“零跑腿”,避免了小事故引发大纠纷,2022年通过网上受理认定案件4.2万余起;针对外省市事故当事人,由调解人员联系双方当事人,远程引导当事人进行视频通话、线上调解、达成协议,破解了因调解不及时导致案件久拖不决、引发诉讼的问题。
三、精细化服务,回应群众需求。联合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在调解中心设立保险理赔服务点,轻微无争议事故20分钟实时赔付、调解事故确认后即刻赔付,直接为群众解决赔付难题;与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在保险公司赔付前,先行垫付受害人医疗抢救、丧葬等费用,保障受害人权益,截至目前,累计垫付救助金额500余万元;在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同步吸纳轮值制心理咨询师、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252名,帮助当事人及时高效地解决纠纷,打通交通事故调处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已为当事人提供各类精准服务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