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研究室、机关事务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14T/2023-2423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研究室、机关事务局) 公开日期: 2023-06-28
主题分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发文字号: 绍政发〔2023〕13号
有效性: 有效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6-28 10:5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现将《绍兴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

2023年6月26日


绍兴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绍兴气象高质量发展,根据《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2〕3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绍兴气象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显著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取得突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街道),形成一批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为全省全国提供“绍兴模式”。到2035年,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气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更加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以实干实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成果。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打造气象科技创新高地。支持气象科技创新试验和推广基地建设。结合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气象前沿技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试点。加快推进气象领域创新研究、改革任务,构建气象科技成果孵化育成体系。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滨海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国动办

2.加强气象科技成果应用。建立气象科研项目持续支持机制,将气象科技攻关纳入市、县两级科技计划。加强科研项目立项扶持,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气象装备、行业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专项研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气象科技联合攻关,创新发展气象应用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外气象领域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3.加大气象人才培育力度。将气象人才纳入市县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工程计划。加强高层次气象人才引进。健全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大气象人才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人力社保局

(二)提升气象产业发展能力

1.建设气象装备产业基地。以现有相控阵天气雷达制造产业为基础,依托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在滨海新区建设高新气象装备产业基地。推进气象泛在感知探测设备制造、应用系统研发及中试。高新气象企业按规定享受土地、人才、税费优惠政策,打造气象上下游全产业链,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气象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滨海新区管委会,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动办

2.提升气象装备国产化水平。建设研发智造基地,攻关相控阵天气雷达“卡脖子”技术瓶颈,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芯片系列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化气象装备生产技术研发,实现设备高性能化和自主可控,助力气象装备产业国产化发展,促进气象装备国产化迭代更新。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动办

3.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培育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市场主体,打造创新、开放、共享的气象科技服务生态圈。强化城镇和乡村气象精细服务。推进太阳能、风能、气候康养旅游等气候资源与经济效益转换。引导雷电防护产业链聚集并向中高端发展。发展气象科普文创、气象人工智能、气象大数据等产业。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

1.加强城市气象安全保障。加快实施绍兴网络大城市气象安全保障工程。制定城市气象泛在感知设备建设应用标准,建设城市泛在感知气象站网、重大活动(事件)现场精细保障设备、气象大数据汇聚分析和气象风险感知应对系统。建设城市气象天眼、气象大脑、气象管家、气象尖兵体系。强化“一核六心多节点”气象安全保障。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大数据局

2.构建天气精密监测网。加快实施绍兴S波段天气雷达抗灾和安全运行能力提升工程。完成绍兴市极端天气“村安工程”三年行动(2022—2024年)计划。建成协同高效的天气精密监测网,补齐地面气象站网、天气雷达探测网稳定运行短板,早发现、早应对气象灾害。建设高速泛在气象通信网、大数据存储池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

3.强化天气精准预报。健全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和产品体系,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建设亚运绍兴分钟级、百米级气象预报数字化平台。建设城市数字孪生大气模型。推广应用以茶叶气象指数为特色的茶产业大脑、“风雨哨兵”气象防灾智慧叫应系统。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1.建设中国(绍兴)气象博物馆。优化调整气象博物馆管理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气象博物馆二期建设。持续开展气象博物馆藏品征集,丰富展陈内容,达到国家级博物馆基础要求。建设“线上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有宽度、更有深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的展陈服务。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名城办、市文旅集团

2.构建泛生活气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拓展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开展公众“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等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大数据自动感知技术,精准分类推送气象产品,打造“泛生活”气象服务体系。聚焦大型活动气象服务需求,探索气象保障支撑装备社会化租赁服务。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3.做精城市运行气象保障。建设气候韧性城市,发掘应用城市气候资源,开展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通风廊道等城市气候应用性研究。建立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风险指标和阈值,提升城市供水供能、防洪排涝、交通出行、古城保护等气象保障能力。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

4.做深农业农村气象保障。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开展特色农产品分灾种全链条智慧气象服务。开展绍兴糯稻气象服务,保障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推广深化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优化气象理赔站点布局。建设省级乡村振兴分类气象服务示范点。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高质量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共富行动。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绍兴银保监分局

5.做细生态环境气象保障。优化“稽山鉴水”气象监测评估,推进绿色贷款业务,支持企业绿色发展。深化清新空气气象保障,开展空气污染天气成因机理研究。加强林火、植被覆盖率等气象遥感监测,助力保障生态安全。发挥绍兴气候宜居、节气之城、气候康养、避暑胜地品牌价值,持续打造气候生态新品牌。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绍兴银保监分局

6.做强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格局,积极打造组织完善、服务精细、数字赋能、保障有力的高质量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作业队伍建设和新型技术装备应用。建设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增雨作业功能区、汤浦水库等省级人工增雨作业基地。探索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支持各地建设省级人工影响天气外场试验基地。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五)提升气象灾害联合应对能力

1.完善气象灾害基层应对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深化“网格+气象”工作,强化驻村气象站管理,打造“枫桥式气象站”。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防范应对气象灾害主体责任,完善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2.健全气象预警联动机制。实施临灾预警,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全媒体预警信息传播体系,规范预警信息联动传播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推动重大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多部门联合监测和综合预警,规范化建立气象预警叫应联动工作清单。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推行气象巨灾保险。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绍兴银保监分局

3.强化各级气象安全责任。落实气象安全各级政府领导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全面压实乡镇(街道)属地监管职责。将气象(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考核,落实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经费,推进数字气象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气象数字化治理能力。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大数据局

4.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建设。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健全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应对、气候资源保护利用等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气象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气象标准应用。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气象设施和气象数据安全。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

(二)强化要素保障。以项目化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加快提升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强化保障。

(三)加强检查评估。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研究室、机关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