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372U/2025-2582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外办 | 成文日期: | 2025-04-11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文字号: |
今年以来,市外办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牢记“两个服务”根本宗旨,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相结合,发挥外事资源优势,拓宽交流合作渠道,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贡献外事力量。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管外事主线,突出政治引领“主旋律”
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强化政治担当,着力构建市县一体化的“大外事”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发挥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5月召开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研判全市对外工作形势,明确工作方向,部署工作重点,加强成员单位间的联络协作,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二是强化归口管理。发挥党管外事体制机制优势,严格落实重大外事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外事归口管理和统筹协调。三是强化机构职能。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市级外事应急处置保障中心,加强境外风险预警预防、领保宣传、应急处突等职能,健全我市海外安全领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急处突快响机制。
(二)搭建友好交流载体,传播优秀文化“好声音”
深化国际友城交往,推进民间交流合作,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开展中外交流活动,传播绍兴文化,展示绍兴特色。一是成功举办中国绍兴第五届国际友城大会。5月23日至25日举办,以“运河通四海·友城共未来”为主题,吸引21个国家的32个外国代表团等中外嘉宾300余人参加,发布《运河之声——绿色发展绍兴倡议》,扩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本届大会,我市新结友好关系城市6个,数量系历届之最,30余家中外媒体予以报道。今年我市累计新增国际友好关系城市7个,与28个国家57个城市建立“朋友圈”。二是持续做精“绍兴印象”活动品牌。探索外事与文商旅融合模式,挖掘越文化特色,举办在绍国际友人趣味运动会、趣解中医活动、外国人眼中的大运河、在绍国际友人迎新大联欢等主题活动,邀请近40个国家的350余名在绍外籍专家学者、外企高管以及高校外籍师生参加,通过“外眼”看绍兴,“外嘴”说绍兴,扩大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提升在绍国际友人的融入感和幸福感。三是不断拓宽国际人文交流维度。成功举办首届绍兴国际大学生夏令营,邀请来自南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35名师生沉浸式体验绍兴传统文化。深耕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组织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团等4批次120余名人员来绍访问,推动与本地高校、中小学校开展线下交流,进一步增进民心相通,壮大友华力量。强化对外友好关系,举办绍兴市·日本小山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15周年线上庆祝活动,签署《面向新时代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和日本栃木县小山市深化友好交流共同宣言》,推动友城关系上新的一个台阶。
(三)优化对外经贸服务,赋能提档升级“加速度”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导入优质外事资源,做好“请进来”“走出去”文章,助推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一是深化出访服务,助推项目招引。坚持“出访跟着项目走”原则,加大经贸团组出访支持力度。聚焦我市经典产业国际合作需求,助推黄酒、珍珠、纺织、茶叶等“走出去”。二是转化接待成效,挖掘合作契机。组织友城代表团、高层次外宾来绍考察,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寻求产业合作契合点。今年以来,已组织500余名外宾来绍考察,重点接待贝宁、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大使、越南承天顺化省委书记、中联部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考察团等团组,紧密与泰国正大集团的沟通联系,促成我市海亮集团签订商业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双方在农牧食品、批发零售等领域合作。三是优化外事为民,提升营商环境。聚焦民营企业出海拓市服务,组织召开“外交服务国内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邀请外交部大使参赞学习班30余名高级外交官等与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开展面对面深入交流,为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言献策。举办“外事惠企为民服务”系列活动,拓展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服务,开展进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企业集聚区宣介,实现6个区、县(市)宣传全覆盖。建立外事服务专员机制,推动外事资源下沉,发挥“企小二”精神,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出海难点和堵点,做好出海政策解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更好抢单拓市。
(四)维护涉外领域稳定,织密海外安全“保护网”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稳妥处置各类涉外事件,加强海外安全利益保护与协助,提升在绍外国人管理水平,切实增强我市涉外领域“除险保安”工作能力。一是持续筑牢涉外领域安全防线。健全涉外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涉外安全专项工作会议,切实加强涉外领域安全形势研判和涉外风险防范工作。二是有力开展海外领事保护工作。高度关注海外绍兴人安全利益,摸排高风险地区人员信息,高效稳妥处置海外领保事件。重视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举办“2024绍兴市海外领事保护宣传周”,组织“进机关”、“进景区”等五进活动,在绍兴外事港澳公众号设立“国外安全提醒信息”系列栏目。三是创新在绍外国人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枫桥经验”涉外领域实践运用,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在柯桥区组建“洋娘舅”服务团队,聘请有影响力的外国人担任调解员,协调律师协会提供法律支持,提升涉外领域整体智治水平,将涉外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外事铁军“排头兵”。
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外事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全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一是夯实思想之基。通过支部研讨、主题党日活动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抓,持续打造“清廉外事”机关品牌。二是锻造实干之风。举办2024绍兴市外事系统职工英语风采大赛、绍兴市外事工作培训班、绍兴市翻译能力素养提升沙龙、外事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外事干部队伍能力素养。选派2名优秀语言干部参加首届浙江外事“风采杯”英语演讲大赛,均获得荣誉奖项。三是提振队伍之气。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焕新干部队伍面貌,营造风清气正、热情干事的氛围。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的一年,市外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外事工作迈上新台阶,以更大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贡献更多力量。
1.广汇团结合力,进一步推动“党管外事”落细落实。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外事工作的多跨协同体系,强化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全市外事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全面完成《绍兴外事高质量发展助力市域开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目标任务,彰显外事领域“大循环、大交流、大合作、大服务、大安全、大保障”工作成效。强化全市“一盘棋”,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执行涉外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2.广交天下朋友,进一步推动“地方外事”出新出彩。健全以“友城”为牵引的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做好友城分类管理工作,建立国际友城评估体系,持续擦亮绍兴国际友城大会“金名片”,开展友城结好纪念活动,推进友城馆陈列规划工作,打造友城工作对外展示窗口。举办“老字号·全球行”绍兴(上海)推介活动,加强与外国驻沪总领馆、外国驻华和港澳驻内地机构、在沪商会等的多方合作,借助上海自由贸易区、中日韩合作机制等平台,加大文化输出力度,助推老字号(非遗)品牌加快“出海”,优化全球布局。搭建更多民间交往桥梁,深化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举办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依托文体活动、校际交流等,邀请日本青少年来绍交流,增进青少年友好对话,培养国际友好“青”力量。
3.广聚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双招双引”见实见效。强化“外事+人才”模式,把外事工作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立足涉外部门资源,搭建对外经贸工作交流平台,完善项目来绍落地发展相关政策。做好年度因公出国(境)工作,强化港澳交流,创新推介举措,切实提升团组出访实效,引进海外更多优质资源,做好成果跟踪和转化,开辟我市经济发展新赛道。完善“外事惠企为民服务”,提升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便捷度,全面关注外向型企业出海堵点难点,加强政府引导力度,及时掌握海外风险,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助力企业抢单拓市。
4.广筑安全屏障,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走深走实。紧密关注海外安全风险形势,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健全海外安全巡查机制,开展海外项目安全评估,着力防范化解风险,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安全有利的外部环境。创新“枫桥经验”在涉外领域运用实践,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提升新时代在绍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扩大“枫桥经验”国际传播,向全世界提供基层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绍兴方案”。
5.广育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队伍建设”向上向好。抓好涉外领域队伍建设,开展外事人才外引内拓工程。选育高质量民间对外交流力量,充分发挥新一届市友协理事的作用,积极参与对外交往工作,增强友协凝聚力和影响力。探索在我市高校设立全市外语翻译人才培训实践基地,组建外事志愿服务团队,打造翻译礼宾专业团队。盘活民间对外友好资源,鼓励指导在绍高校、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推动全市多领域交流蓬勃开展。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增强率先意识,扛起争先担当,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培育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外事铁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