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梳理整合检查事项;智慧监管,实施非现场检查;亮码检查,执法行为留痕溯源……连日来,绍兴各地正不断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创新有效执法方式,综合执法部门严格落实“管住风险、无事不扰”监管要求,让企业可以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推进智慧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在位于嵊州科技创业中心的“云安企”远程监管驾驶舱里,一块电子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辖区2100余家企业的类别信息一目了然。“数据跑代替人工跑,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实现涉事企业与综合执法部门的‘双向减负’。”嵊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全面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线上监管等方式,构建以物联感知为基础的智慧监管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除了嵊州“云安企”平台,诸暨市创新“智慧餐饮”检查实施体系、新昌县打造“立体智治”综合飞一次模式……综合执法部门正逐渐形成“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新格局。“对于能够通过信息共享、书面核查等方式获取的信息,坚决不入企实施现场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迎检负担。”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4月全市已实施非现场检查2606次。
科学制定计划,有效提升协同监管效能
在绍兴,大到行业企业、小到餐饮商铺,有关部门都针对性编制了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强化源头管控和权责清单管理。日前,市综合执法办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出台《2025年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编制工作通知》。
同时,针对涉及多部门监管的领域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全市42个关联部门编制检查计划。据了解,这些清单、计划都将实行动态管理,以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未经公布不检查”。数据显示,1-4月全市累计开展跨部门检查728次,其中双随机跨部门检查647户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实施亮码检查,改革创新促进执法规范
“大小事项一起查”“清单之外无检查”是改革带来的执法效能提升,“亮明身份才能查”则是执法规范性的不断强化。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行政行为码”、亮码检查赋码管理制度,列明了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检查事项、投诉举报途径等内容,通过省统一平台对行政检查统一赋码、无感赋码,实现所有行政检查活动在线留痕可追溯。
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亮码检查指行政执法机关在开展行政检查中,通过向行政相对人出示电子执法证,同步展示行政行为码,并告知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被检查对象可通过“浙里办”扫码,了解任务名称、执法部门、检查事项等信息,保障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实现“行为可溯、过程可查、责任可追”。
“执法人员‘亮码’进企业,旨在明确检查主体、减少检查频次,让商户专注经营。从源头上减少对行政相对人的干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该负责人表示。
截至4月底,全市今年行政检查领域共赋码10036件,亮码检查率达99.91%。1-4月通过规范行政检查累计处置投诉举报件2911件、同比减少10.95%,风险预警件96件、同比下降73.48%。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减量提效’的方式,从涉企执法检查的规范化、协同化、数字化打开新空间,在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同时,全力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让高水平法治助力高质量发展。”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