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民生痛点,绍兴市自2025年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8月3日,全市享受长护险待遇人数突破万人,达11053人。绍兴市医保中心秉持“用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理心”理念,精心组织实施、大胆探索创新,在政策宣传、经办流程、待遇享受、监督管理等领域探索形成“四个三”工作模式。
一、抓好“三个到位” 筑牢保障根基
1.经办管理体系建设到位
以市政府《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为纲领,通过“1+6”配套制度文件细化操作规范,形成“市级统筹、分级负责”的经办网络。同时,协同5家共保体公司及经办团队,实现从参保登记到待遇支付的闭环管理,确保长护险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不走样、不脱节”。
2.组织推动部署到位
成立长护险项目工作组,在政策实施初期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每月召开全市例会,协调工作推进中的各种问题;逐个走访定点机构,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失能人员家庭,了解群众实际需求;组织评估专家和定点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努力夯实工作基础。
3.宣传发动覆盖到位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通过1500余辆公交车、地铁及各地LED屏等作为宣传载体进行视频宣传,并联合主流媒体发稿200余篇,同时充分发挥共保体优势,大力推进社区宣讲、入户讲解等宣传方式,用通俗语言阐释细则、解答疑问,推动政策知晓率大幅提升。 二、聚焦“三个要素” 提升服务效能 1.经办流程规范高效 医保经办机构依据《绍兴市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办法》优化待遇申请到享受全流程经办规程,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及办理时限,细化评估申请、受理审核等关键节点标准要求,积极压实基层责任,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效缩短群众待遇享受申请周期,实现失能人员帮扶服务提速增效。 2.经办队伍专业精准 聚焦业务能力提升,累计组织经办人员培训150余次,重点强化政策要点掌握与流程操作熟练度,着力打造专业高效的经办队伍。通过精准化服务供给,切实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群众体验感。 3.失能评估标准统一 编写《绍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规范操作指南(试行)》,对参保人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估作出标准化指导,为评估工作提供统一依据,推动失能等级评估规范有序开展。 三、优化“三个环节” 增强群众获得感 1.服务供给多元可及 大力发展居家与机构护理多元化服务体系,签约管理81家定点护理机构,培育2220名专业护理人员(其中男性护理员219名、00后护理员70名),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扩充服务主体、建强人员队伍,有效提升服务可及性,让失能人员便捷获取专业护理资源。 2.服务反馈持续向好 编撰《绍兴市长期护理保险生活照料护理服务手册》向失能家庭免费赠阅,录制42项生活照料服务小视频,推进护理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会同工会和人社等部门举办护理技能大赛,提升护理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荣誉感;定期走访回访失能人员,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举措。全市回访满意率达99.43%,收到失能人员及家属送来感谢信和锦旗319封(面)。 3.监管稽核全面有力 制定《绍兴市长期护理保险稽核巡查操作细则(试行)》,依据稽核细则强化日常监管,全面掌握机构服务实际情况,确保稽核巡查无死角。通过全方位稽核与回访机制,保障失能人员获得更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维护长护险制度稳定运行。 四、健全“三个机制” 保障服务质量 1.建立规范协议管理机制 在机构准入环节即明确双方权责、服务标准等核心内容,从源头筑牢规范管理与质量保障基础,目前已取消定点资格1家、暂停拨付2家。 2.构建严格考核评估机制 实行日常巡查与定期考核评估相结合,重点检查定点机构服务质量、人员资质与设施设备等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通过严格考核倒逼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3.健全平台支撑机制 推动绍兴市长护险运营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数据归集分析、服务监督评价、产业展示孵化、政策研究与培训智库于一体的“四位一体”管理服务平台,为长护险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丨医保中心 初审丨陈贤冬 复审丨朱文祥 终审丨宣七一 王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