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水利局 > 政务动态

绍兴水利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5-08-06 16:08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8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绍兴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九方面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决战决胜的奋进姿态书写实干实绩的高分答卷。

以政策之“纲”举发展之“目”

谋划“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工作,谋深谋实重大水利项目和改革创新举措。印发《绍兴市2025年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计划》,提升全市用水效能。制定《深化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助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制定实施系统治水“十大攻坚行动”年度计划。制定《深化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打造水文化高地的措施》,实施“十个一”工程,全面推进水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印发《绍兴市水利局开展“六讲六争”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聚焦“担当、专业、务实”目标,重点推进锤炼党性修养争前列、提升能力素质争一流、落实破难提效争先进、服务走亲连心争先锋、自查自纠问题争典型、深化风腐同治争示范六项工作任务,奋力打造一支讲政治、讲务实、讲担当、讲创新、讲团结、讲廉洁的水利干部队伍。

以项目之“石”铺跨越之“桥”

绍兴市重大水利工程新开工8个,其中两个省“千项万亿”项目——柯桥区新三江闸排涝泵站、上虞区上浦闸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提前开工。完成可研批复5个、初设批复6个。1—6月,全市完成水利管理业投资51.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6.5%,完成水利投资、重大水利投资分别为44.4亿元、31.7亿元;中央资金完成率79.1%。争取到位省级以上资金20.7亿元,居全省第2,其中省级水利补助资金14.9亿元、同比增长155%,额度居全省第1;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5亿元、居全省第1。聚焦“资源要素跑道、重大决策部署、水利短板弱项”,初步谋划“十五五”水利工程百余项,总投资超千亿元。

以需求之“活”畅经济之“脉”

围绕“两江十廊百脉千珠”幸福河湖目标,推进标志性成果建设。截至目前,我市高品质水美乡村建设形象进度93.78%,城乡亲水节点建设形象进度82.4%,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形象进度83%,滨水绿道建设形象进度95.4%。越城区、上虞区和新昌县3个区(县、市)已完成2025年年度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投资约2.27亿元。助力发展“河湖+体旅”“河湖+文旅”等新业态,截至6月底,滨水户外运动场所建设形象进度70%,激发滨水经济活力。

以创新之“能”成转型之“势”

镜岭水库工程智能大坝入选水利部试点,试点方案已通过水利部审批,力争年底前完成数字孪生平台开发。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水库运管矩阵。汤浦水库、钦寸水库、陈蔡水库作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工程,建立以“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并在确权登记、库区管理、高新技术应用与数字赋能、淤积治理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及数字化应用成果。汤浦水库运管矩阵平台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水利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加快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加速推进水利测雨雷达建设,构建覆盖绍兴南部暴雨多发区域、与气象雷达兼容互补、高效协同的测雨雷达监测网。目前,已完成水利测雨雷达建设项目初设批复并已启动招标工作。在省内率先完成水文测报数据传输频次提升,实现监测数据传输频次5分钟全覆盖。积极探索水生态价值转化,完成越城区、上虞区、新昌县试点区域水生态资源调查,完善交易指标体系,制定《水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初步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1000万元,预计年水生态价值转化达4000万元以上。推进河湖智慧管护试点:完成越城区、新昌县河湖智慧管护试点建设并投入运行,打造全省“AI河长”典型案例,启动全省首个市级AI河长团体标准编制,积极构建AI河长数据生态圈。加快建立健全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推进数字孪生绍兴市级水网、数字孪生绍兴市柯桥区海塘安澜工程、浦阳江数字孪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建设,推动数字孪生曹娥江大闸、镜岭水库、三溪水库试点任务建设。探索水资源循环梯级利用,市政公共用水水源绿色配置等重点领域试点。完成越城区市政公共用水绿色置换建设、柯桥区和上虞区工业集聚区水循环梯级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编制。

以改革之“进”强活力之“源”

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稳步推进汤浦水库REITs扩募工作。探索农村山塘水库用水权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山塘水库用水权确权登记。深化水利领域招投标综合治理,进一步理顺水利招投标管理体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构建规范有序水利建设招标投标市场。

以城乡之“融”绘共富之“卷”

省政府4方面民生实事进度98.7%,其中单村水站改造提升项目进度100%、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进度99.7%、水库除险加固进度100%、病险山塘整治进度96.9%,居全省前列;市政府3方面民生实事进度98.4%,河湖库清淤进度99.4%。锚定“2025年888座单村水站全面完工”目标,加速推进“三个一批”,累计完工836座,完工率94.1%,惠及人口26.6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90.25%,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提速大中型灌区建设,上浦闸灌区、巧英水库灌区已开工建设,完成可研批复4个,将惠及灌溉面积108.7万亩。

以文化之“韵”铸城市之“魂”

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和曹娥江大闸开工建设20周年,开展广泛宣传。新增省级水工程和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1个。有序推进第五届水文化国际研讨会筹备工作。重要水利工程遗产标识标牌竖立实现全覆盖。推进大运河、曹娥江大闸等水文化建设。

以生态之“基”立长远之“本”

省对市自然资源集约利用考核连续2年优秀,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优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10年优秀,全省唯一。入选省级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2个。完善各级河湖长责任落实、全市编制县级以上河湖长“四张清单”386个,完成率100%。围绕曹娥江、浦阳江、浙东运河、杭甬运河等跨区域河道,滚动编制河湖健康评价13条,进一步深化联保共治工作机制,新建联防联控工作制度13项,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控活动7次。全面落实推行“社会河长”实施意见,注册志愿者13万余人。健全完善“河长制+”机制,制定河湖长与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治水工作机制,借助司法监督力量推进河湖保护和涉河问题解决。完成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划定方案市级审查,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4平方公里。位于禁止开发区内20座小水电站完成“一站一策”整改方案编制。

以治理之“效”聚保障之“力”

抓实抓细市区应急保供水各项工作,多水源补水3540万立方米。扎实做好汛前检查、预案修编、应急演练等各项防汛准备工作,成功应对多轮梅雨强降雨、第8号台风“竹节草”等考验,实现汛情平稳可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计划。我市公共供水有效利用率、工业水源再生水供水率、重要水源地安全评估优秀率居全省第1,柯桥区年再生水利用量稳定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开展质量安全行政执法检查,实现全市水利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用好“共产党员先锋岗”“越水丹心”党建服务品牌等载体,推动实施“一支部一项目”挂联机制,助力诸暨市浦阳江治理三期项目等8个重大水利项目取得较大进展。赴胜利社区、大众社区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10次,争取社区共建资金8万元,推进“安心井盖”“银发共享·健康站”等社区结对共建“一件事”。通过“一周一提醒”,现场警示教育,促进廉政教育常态化。今年,1名同志入选“挺膺担当、六干争先”先锋榜,2名同志分别获评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信息来源:各处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