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

      综 述
      【概况】 2014年,全市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条主线展开。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保待遇稳步提升,招才引智成效明显。
      【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会议】 年内,市人力社保局组织召开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会议,120多人与会。会上,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博士后工作站等8家博士后工作站被评为优秀博士后工作站,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田伟等12人被评为优秀博士后。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印发《绍兴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博士后的管理机构和职责,建站、博士后进出站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市级资助经费使用标准、范围和申领程序。
      【引进国外智力成果丰硕】 年内,全市共实施各类引智项目61个,其中国家级引智项目20个,省级引智项目41个。6月,组织举办2014年外国专家组织和机构绍兴·诸暨行活动,来自17个国家的20个专家组织的31名代表参加,达成初步合作协议30余个。正式成立绍兴驻澳大利亚外国专家联络站。一名引进的外国专家入选2014年度浙江省外专**计划。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专家奚伟德获省政府“西湖友谊奖”。

      【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7月,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联合制订,并由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在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加快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制订区域性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健全技能大赛制度等九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年内,全市培养高技能人才2.5万人,总量累计达到26.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上升到25.4%。1053家企业的16942人次参与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组织开展了10个市级一类竞赛、数十个行业技能竞赛,产生“绍兴技术能手”40名。3家工作室被认定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获评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11人获评“浙江省技术能手”。
      【建设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工程】 7月,副市长姚远牵头的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至年底,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投入建设资金1060万元,新建、扩建了虚拟仿真设计实训室、数控高精加工技术实训室、多轴联动虚拟加工实训室、工业控制创新实训(验)室和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室。全年基地共为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1476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993人;绍兴第一期中外合作的国际焊工培训班在基地开班。
      【诸暨和新昌技师学院均获批】 8月25日,省政府批准设立“诸暨技师学院”,该校成为全市首所技师学院。10月13日,省政府同意在新昌县技工学校基础上筹建新昌技师学院。
      【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 年内,全市2人入选省“151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6人入选第二层次,3名专业技术人才、1名技能人才获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劳动就业
      【概况】 201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4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6%。全市为82620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3469.54万元;为7859名农村“4555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739.91万元。2036个行政村开展公益性服务岗位开发,达标率为87.9%,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470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087.53万元。
      【鼓励和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 12月,市人力社保局、市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加强统筹规划、培育示范企业、创建品牌与标准化建设、规范劳动关系、税收优惠、加大有效信贷投入、鼓励城乡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创新保险扶持等九个方面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新增就业见习基地85家】 年内,全市新增就业见习基地85家,就业见习人员1194人,浙江漓渚铁矿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升级为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全市摸底登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470人次,有就业意愿者100%实现帮扶就业。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年内,市人力社保局举办第五届绍兴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评选出10个优秀创业项目。成功征集高校创业导师和创业成功学生导师各100名,以此为基础建立创业导师库、创业学生库,为创业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将高校毕业生小额贷款最高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30万元。(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社会保险
      【概况】 2014年,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26.40万人,比2013年增加14.6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18.69万人,比2013年减少3.30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85.66万人,比2013年增加12.5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97.52万人,比2013年减少3.0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116.54万人,比2013年增加7.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97.82万人,比2013年增加11.8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133.20万人,比2013年增加8.20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人员31.01万人,比2013年减少2.37万人。
      【城乡居民医保“省市一卡通”】 10月底,绍兴在全省地市级城市中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省市一卡通”,惠及全市近300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开通两个月内,全市有2538人次的城乡居民医保患者通过刷卡结报相关医疗费用2550万元。
      【医保反欺诈行动追回违规金额20.32万元】 年内,全市共核查单张票据在5万元以上的住院病人信息3218人次,检查定点医院和药店310家,追回违规金额20.32万元,并暂停14名违规医务人员3个月医保服务资格,取消2家药店医保定点资格。将市本级171家定点医院和药店全部纳入“阳光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对医保就医、诊疗和配药行为等实施全面监管。

      【市本级退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年内,市本级退休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该系统采取集约化认证模式,首次实现对19万名各类养老待遇领取人员的全员资格认证,97%的退休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完成认证。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1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意见》,成年人筹资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未成年人(学生)筹资标准不变。对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50%,累计净报销限额由450元提高到500元,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由400元降为200元,新政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2月,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意见》,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更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使缴费档次、政府缴费补贴、待遇领取条件、丧葬补助金等方面与国家和省政策衔接,新政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社会保障市民卡项目全面启动】 7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通过建设与整合并举,打造容纳政府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公用事业、金融支付、商业应用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市民生活多领域“一卡通用、多卡合一”。至年底,已成立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服务有限公司和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管理中心,完成市民卡面设计和信息系统项目软、硬件招标。(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社会救助和救灾
      【概况】 2014年,全市民政部门以“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为工作基调,出台了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政策,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增项、扩面、提标、规范”,着力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兜底”式保障作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低保对象达50318人】 年内,全市全面实施低保救助提标扩面工作,全部按城镇增长10%、农村增长13%以上的标准完成调标工作。低保标准最高城镇每人每月580元、农村520元,最低城镇为561元、农村为426元;全市城镇低保标准平均567元,农村低保标准平均487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市低保标准的85.9%(最高达到了89.7%),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别,远远高于省定72%的目标。全市共有低保对象33217户50318人,其中,城镇低保5009户7765人,农村低保28208户42553人;全市共支出低保金22144.62万元,同比增长9.21%。市本级(绍兴高新区、袍江开发区)共有低保对象2183户3469人,其中,城镇低保847户1360人,农村低保1336户2109人,支出低保金1946万元。全市低保月人均补差城镇424.93元、农村346.61元,均大大超过省定低保标准50%的要求,真正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医疗救助困难群众73.04万人次】 年内,全市提高医疗救助筹资标准,医疗资金筹资最低标准达到人均13元,全市财政安排医疗救助资金达8934.5万元,人均筹资额达到了20.6元。全年,通过“一卡通”实时结报和手工结报,全市医疗救助困难群众73.04万人次,救助资金达11328.14万元,其中市本级救助14.51万人次,资助资金达1659.82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不起病的矛盾。
      【分层分类救助困难家庭11780户】 年内,全市有困难家庭11780户28858人,其中,低保边缘7385户17340人,因病致贫3722户9751人,就学困难673户1767人,实现分层分类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类家庭的生活困难。
      【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4918人次】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坚持应急解困、保障基本、规范高效的原则,共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543.0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978户14918人次;市本级支出临时救助资金88.3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53户674人次,解决了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
      【发放困难群众动态物价补贴493.61万元】 年内,全市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与价格指数联动机制一次(一季度),共发放动态物价补贴493.61万元,88841人次受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而使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发放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86万元】 年内,全市共发放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86万元,并全部采用存折实行阳光发放,4115人次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新建村(居)级避灾点324个】 年初,全市民政部门联合财政、人防等部门对2012、2013年度全市658个新(改、扩)建避灾安置点进行了抽样验收评分,对照建设标准、实效,共下拨496.9万元的补助,这是绍兴首次利用公益金对避灾安置场所实现补助。全年全市新建村(居)级避灾点324个。全市累计已建乡镇(街道)级避灾安置场所120个,覆盖率达100%;累计建成村(居)级避灾安置点1098个,覆盖率达41.84%;镇(街)级避灾安置中心面积为13.6万平方米,可容纳3.05万人,村(居)级避灾安置点面积为40.25万平方米,可容纳人数15.05万人。场所标识牌、指示牌镇(街)级、村(社区)级设置率达100%。全市各地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开展灭火救援、应急逃生、急诊急救等多项实战演练,提高广大市民防灾减灾应急能力。演练中涌现了女子义务消防队等形式的社区防灾减灾队伍,受到省民政厅的肯定。全年全市完成395名村(社区)级灾害信息员的轮训,超过省厅下达任务的150%。全市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个。(张君燕)
      社会福利
      【概况】 2014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养老服务各项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实施智慧居家养老试点,提升发展养老服务机构,扩大养老服务补贴范围,持续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断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服务水平。全面铺开国家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城市建设,保障孤儿和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权益,推动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
      【出台养老服务扶持政策】 11月4日,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对养老服务各项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目标是,到2016年,城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2/3农村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立以“幸福安康、智慧养老”为主题的绍兴特色养老服务品牌;全市高龄、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低保孤寡等困难老年人均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中高档养老宜居社区,使养老服务业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组织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络,养老服务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高龄津贴制度和护理补贴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建设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年内,市民政局开展智慧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年初投入900万元,按照“一张网、一站式、一键通”的总体思路,建设城市社区标准化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乐友会),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交友活动、文化娱乐的社区养老照料场所,试点工作已正式列入浙江省2014年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年底,市区已有1600余户老年家庭申请安装和使用“一键通”,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覆盖率达到2/3。同时,及时发函告知271名在外绍兴人,其家中老人可享受“智慧养老”服务,并通过“智慧电表为老服务”项目,帮助他们获取老人的用电信息。4月,出台《绍兴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建设和运作以奖代补政策,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至年底,全市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25家,其中城市社区171家,农村社区954家,市直、越城区当年度发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经费280万元。
      【已有养老机构203家】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养老机构走“养医结合”模式。市社会福利中心与浙江绿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上虞市江南养老院(民办)向社会开放,推出养老床位5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0张。嵊州市国泰养老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提供床位33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20张。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建设装修工作已基本完工,市社会福利院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和场外绿化工程已建设完毕。柯桥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完成立项,计划投资一亿元,设计床位800张。新昌县社会福利院完成内部装修改造。各地乡镇敬老院积极开展设施改造、原地新建、异地迁建和规模整合等升级改造工作。上虞区新建乡镇敬老院2家。嵊州市新建乡镇敬老院2家,改造3家敬老院设施,整合2家小规模敬老院。全市新增民办养老机构2家,在建项目9家,其中柯桥区1家,诸暨市4家,新昌县4家。至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03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94家。养老机构床位数2901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0229张,约占35.25%,新增床位数1630张,年末在院老人8580人。
      【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及特困人员供养】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共对6918名老年人身体状况展开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对16270名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共计发放955.01万元。其中机构养老对象225人,居家养老对象16046人。按照自然增长机制,第六次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到12550元,全年全市对2479名特困人员实施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为100%,年度供养资金总支出达2941.63余万元。
      【有养老护理员4530名】 年内,全市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市有11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和家庭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全市养老护理员共计4530人(其中持证1021人),全年接受培训1.66万人次;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2223支,志愿者7.92万人。
      【启动全国儿童福利试点工作】 5月,绍兴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城市后,立即出台了《绍兴市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全市孤儿和困境儿童情况调查摸底。全市共有孤儿和困境儿童2774名,其中机构孤儿113名,社会散居孤儿380名,困境儿童2289名。先后成立市、县(市、区)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下辖各镇、村(社区)均成立儿童福利工作服务站,建立社区专职儿童福利督导员制度;机构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持续提高,2014年度全市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403元和833元,分别同比增长7.2%和7.4%,共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572.84万元,孤儿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完成“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0例,“明天计划”手术矫治7例。10月,举行全市第二届孤残儿童护理技能竞赛,在全省孤残儿童护理员比赛中,绍兴市获得团体第三名。(夏扬)
      【市社会福利院升级改造工程竣工】 12月,绍兴市社会福利院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整体装修及设备采购,改造面积78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新增床位294张。该工程在设计上始终以老人需求为导向,引进多功能护理床、智能呼叫系统、离床感应器和移动健康检测终端等智能设备,成为照护型养老服务事业的示范引领窗口。(蒋洪敏)
      【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孤残儿童】 年内,市儿童福利院共接待来访者320批次,接收捐款捐物(估价)共计349895.90元。因工作需要,市发改委同意将位于市区胜利西路899号的市福乐院改建为绍兴市儿童福利院。年内,完成了过户衔接、回收清场等前期工作。
      【重启孤残儿童涉外送养工作】 年内,绍兴市儿童福利院积极开展国内外收养、家庭试寄养、爱心助养和爱心结对等工作,并重启了涉外送养工作。涉外送养工作要求严格,程序复杂,绍兴市儿童福利院扎实做好相关制度的制订,筛选定点医院,与美国儿童广阔天地收养组织实行包院对口帮扶,全年两批共9名儿童的资料已上报至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
      【实施儿童康复治疗和训练】 年内,绍兴市儿童福利院9名儿童参加智障、脑瘫、语言等康复训练,7名儿童完成“明天计划”手术治疗。同时,与省民政康复中心、市中医院联系,合作开展2014年度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为全市10名城乡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服务。9月,建立“心灵花园”绍兴工作站,设置沙盘游戏室,以沙盘游戏疗法为主要工作方式,向机构孤残儿童、社会散居孤儿、社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持续的心理治疗和辅导。至12月22日,院内共开展“沙盘游戏”56人次。
      【成立特殊教育学校】 7月,市教育局发文同意绍兴市儿童福利院成立特殊教育学校,为该院重度残疾孤儿提供教育服务。这是全市第一所由专业儿童福利机构成立的特殊教育学校。(田甜)
      【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5555人】 年内,全市有福利企业142家,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利润总额28666万元。安置残疾职工5555人,残疾职工占福利企业职工总数的34.52%,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2.732万元,年人均投保额8981元,分别同比增长9.94%和5.86%。全市福利企业资助社会福利事业509万元。
      【全市首家“三社助残爱心服务站”成立】 9月17日,全市第一家“三社助残爱心服务站”在市属福利企业富陵控股集团华东包装有限公司成立。服务站旨在引导整合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对福利企业家庭困难残疾职工开展“定制化”助残帮扶。
      【福利企业协会实行“政社分开”】 6月6日,全市召开福利企业协会换届大会,市属福利企业绍兴王氏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丽当选为协会会长。此次大会首次实现了政府管理部门领导从协会法定代表人岗位上退出,由企业家担任会长,行使独立法人代表人资格,“政社分开”。同时,协会不再设立个人会员,协会享有更充分的自主权。(钱国英)
      【全市福彩发行总额突破11亿元】 年内,全市销售各类福利彩票11.28亿元,同比增长12.5%,占绍兴彩票市场份额的63.78%。筹集福彩公益金3.26亿元,可用公益金9848.84万元,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其中电脑票销售6.73亿元,中福在线视频票销售3.84亿元,网点即开票销售7048万元。市福彩中心组织开展多项公益救助活动,资助困难群众170名,困难大学新生40名,特困家庭38户,困难外来务工人员200名。(王颖)
      慈善救助
      【概况】 2014年,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募集善款1.42亿元,救助39万人次,支出救助金额9947.82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2653.29万元,救助25596人次,支出救助金额1597.22万元。绍兴再次获评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中国当代慈善之“绍兴模式”》在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发布,4个机构和个人获第二届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12个团体和个人荣获第四届“浙江慈善奖”。
      【12家单位和个人获“浙江慈善奖”】 2月27日,第四届“浙江慈善奖”揭晓,绍兴有12家单位和个人获奖,其中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莲、浙江天宇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爱娟、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新义、祥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祥等4人获个人捐赠奖,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龙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越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机构捐赠奖,绍兴市慈善总会的“四季沐歌”慈善救助项目、绍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用你的爱心,温暖老区孩子”关爱活动等两个项目获慈善项目奖,上虞区居民董国光获志愿服务奖。

      【获多项国家和省级慈善奖】 9月23日,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评选结果揭晓,绍兴市慈善总会获突出贡献(组织)奖,绍兴市慈善总会会长徐明光获突出贡献(个人)奖,“心手相连,结对同行”结对助学项目获突出贡献(项目)奖,诸暨祥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奖。11月13日,浙江现代慈善20年纪念(表彰)会召开,绍兴获17个先进个人奖、3个机构奖和2个项目创新奖。其中,柯桥区慈善总会会长朱志飞和上虞区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郑庆善获突出贡献奖,蔡春秋等10人获优秀慈善工作者奖,金华峰等5人获优秀义工(志愿者)奖,柯桥区慈善总会、上虞区慈善总会、诸暨市慈善总会获优秀机构奖,“精工点亮生命计划”“慈善安居工程”获项目创新奖,沈善清等4名工作满10年以上的基层慈善工作者获慈善荣誉证书。
      【绍兴慈善总会新网站上线】 11月21日,全面改版的“绍兴慈善网”正式上线。新改版的“绍兴慈善网”作为绍兴“透明慈善”的又一窗口,新增了慈善项目、援助中心、在线捐赠、信息披露等栏目。市民可以登录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点击“我要捐赠”栏目,通过支付宝进行在线捐款,在线捐赠的善款将直接打入绍兴市慈善总会账户,捐赠信息也会在网站实时显示;有困难的群众也可在注册后,在线申请慈善救助。
      【创新宣传模式】 年内,绍兴市慈善总会升级“绍兴微慈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慈善信息,公开慈善救助以及捐赠数据;启动“公益慈善信息平台”建设,为各类公益慈善组织搭建平台,逐步实现各组织救助信息可互通、可交流。绍兴市慈善总会以市区主干道上的347块灯箱式路名牌为宣传载体,向行人宣传慈善文化与理念。
      【小额慈善冠名基金资助上千人次】 至年底,于2013年11月推出的绍兴市小额慈善冠名基金,已有15家单位、14个小团体和16位个人设立了43个基金,协议捐赠金额498.13万元,实施项目64个,项目涵盖助学、助医、助困、助残、助老、赈灾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多个方面,使用金额115.8万元,受益者1215人次。
      【重点打造“四季沐歌”慈善项目】 年内,市慈善总会联合文明办、教育、卫生、关工委、老龄委以及新闻等部门继续重点打造“四季沐歌”慈善项目,通过“春暖我心”“夏日亲情”“秋日正红”“冬日暖阳”等4个子系列,结合项目化运作和慈善义工服务,形成贯穿全年,救助和服务对象涵盖困难群众、外来建设者、孤残儿童、留守儿童、困难老人等群体的慈善救助和慈善宣传的主体平台。其中“春暖我心”活动以“广场助学”为主题,按照义卖区、助学区、服务区3大板块开展活动,募集善款8.86万元,结对学生136人,资助困难高中学生100人;“夏日亲情”活动重点突出爱心传承和互勉互励这一特点,分“助困”“助学”“义工服务”3个系列,共15个小项目;“秋日正红”活动面向市直乡镇(街道)五保、“三无”老人,60周岁以上低保、困难老人,以及黄埔军校同学会困难老人,突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关爱服务。“冬日暖阳”活动惠及低保及困难家庭、五保和“三无”老人、孤儿、困难残疾对象、大病患儿、困难企业职工、困难外来建设者家庭、见义勇为人士、环卫工人等10大类困难群众超过4.5万人次,发放慰问金650万元。全年,“四季沐歌”慈善项目支出善款780.94余万元,约占善款支出总量的52%,惠及群众近5万人,直接帮扶各类困难群众达22394人次。
      【联合企业设计慈善项目】 年内,浙江中成控股集团在市慈善总会设立100万元助学基金,专项用于市区高中段困难学生的助学,市区100位贫困高中学生成为该基金的首批受助对象。市慈善总会、黄酒集团共同推出黄酒集团助学项目,每年出资10万元救助贫困职工家庭子女和外来建设者困难家庭子女(包括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全年支出助学金7.4万元。暑假期间,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和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共同推出“阳光天使”慈善项目,联合市区高校、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为全市山区、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提供文艺素质培训,帮扶儿童1230人。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设立“金昌艺术培训圆梦基金”60万元,为越城区、柯桥区部分家境困难的少年儿童提供书画、舞蹈专门培训。渤海银行绍兴分行在绍兴市儿童福利院设立“渤海关爱基金”,3年共15万元,每个月定期开展“快乐成长,情暖孤儿”活动。万丰奥特“阳光母亲”慈善项目救助11人,支出救助金10万元。至年底,“精工点亮生命计划”已为101位贫困癌症患者提供了120万元的救助,“盛鑫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已救助骨伤关节置换困难病人60人(每人5000元)。

      【借助多方力量开展慈善活动】 年内,市慈善总会设立52万元的重、大病学生救助专项基金,为市区患大病、重病的学生提供3000~10000元不等的救助金。联合市老干部公德志愿服务队在市区开展“困境学生结对助学项目”,向50名学生提供每年3000元资助,最长三年。联合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单位,为绍兴市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爱心营养餐”,支出970500元,受助学生3882人。联合市委统战部,为黄埔军校同学会每名困难老人提供每年6000元救助金,慰问抗战老兵23人,支出救助金13.8万元。开展“台门敬老”关爱高龄老人活动,向该书圣故里社区396名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赠送价值近6万元的生活用品。“大学生阳光助学项目”资助13269人,助学金额542.92万元。“向日葵行动”慈善项目已招收学员60人。联合浙江泰然慈善基金,推出“蒲公英计划”,帮助孤儿30人。
      【推出废旧衣物回收项目】 11月,市慈善总会在“慈善周”期间,联合相关单位推出“衣循环·爱循环”绿蛙废旧衣物回收项目。该项目主要在市级机关和高校中开展,并在越城区部分社区试点,共接收捐赠衣物近15吨。回收的废旧衣物,八成新以上的捐给社区困难群众或中西部地区困难群体,八成新以下的重新生产成品。
      【组织慈善义工活动455次】 年内,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组织活动455次,参与义工3912人次,义工服务时间10400小时,服务对象67950人次。项目涉及爱心助学、大病救助、环保、关爱残疾儿童、文明城市、爱心红娘项目、传统文化推广、敬老、心理咨询等。市慈善总会在人保财险绍兴分公司,为义工在参与慈善活动期间的意外伤害购买保险产品。(任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