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建镇历史悠久。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载,仅会稽一县就有平水、三界、纂风、曹娥、东城5镇,上虞县有五夫镇。北宋宣和年间于山阴县置钱清镇,嵊县置蛟井镇等。以后累有兴废。中华民国初省镇,民国21年(1932)重建了一批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镇的建置渐有增加,但发展缓慢。1982年后,建制镇迅速发展,至1990年12月底,全市一区一市(县级)四县共有建制镇81个,其中越城区1个,绍兴县23个,上虞县13个,嵊县14个,新昌县9个,诸暨市21个。
越城区
东湖镇 在绍兴城东5公里,浙东运河南。以境内有东湖得名。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3790。有行政村16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58个。产建筑石料。建成区塘里陈,以地近河堤(塘),多陈姓得名。镇西有以水石“大型盆景”著称的东湖风景区。经济繁荣,有化纤纺织、印染、毛纺等产业。有市、县农科所、农场及气象站。萧甬铁路和杭温公路通过境内。
绍兴县
柯桥镇 在绍兴城西北偏西12公里。明张元忭《三江考》:“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桥镇得名于桥,而桥又得名于水。柯桥又名笛里。《后汉书·蔡邕传》:“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蔡邕贬官避难于此,见屋椽竹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故名之。清宣统二年(1910)建镇,名柯镇,民国初年省,21年置柯桥镇。1949年10月为绍兴县人民政府驻地,1950年6月县府迁入绍兴城区。1958年并入柯桥公社,1961年分设柯桥镇公社,1981年重置柯桥镇。1990年,全镇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00,有居民区10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7个。为绍兴麻鸭的主要产地。建成区街道临河,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特色。为绍兴县经济重镇,有“金柯桥”之称。全民工业企业、县属大集体工业企业占全县三分之一,有化纤纺织、化纤原料、织绸、棉毛纺、健身器、纺机、仪表、塑料、汽配、轴承、食品等50余家企业。纸扇、豆腐干、黄酒为特色产品。设于镇内的绍兴轻纺市场,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萧甬铁路、杭温公路、浙东运河经过,有直达汽车通杭州、上海及粤、苏等地。镇南有名胜柯岩,西北之古纤道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东浦镇 在绍兴城西北7.5公里。《说文》:“浦,水濒也。”即水涯。又因在山阴之东,故名东浦。1956年建镇,1958年并入东浦公社,1984年复置。1990年,全镇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24430,有行政村24个,居民区4个,自然村41个。产河蚌珠。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沿河网布局,由西南、东北两片组成。西南为东浦镇机关、商业网点分布区,主街丁字形;东北为工厂区。有化纤纺织、织绸、制革、酿酒、印染、冶炼、箱包等厂。公路、水路通市区。为辛亥革命先驱徐锡麟故里。热诚小学,素负盛名。??湖避塘为天然水产养殖场。
齐贤镇 一名下方桥。在绍兴城西北偏北14公里。相传古代里人在此结社会友,继兰亭遗风,饮酒赋诗,齐集群贤,故名齐贤。南宋时设齐贤里,民国19年(1930)建镇,1958年初改群英镇,旋并入齐贤公社,1961年改镇公社,1984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15225,有行政村12个,居民区4个,自然村30个。建成区面积近1平方公里,人口11125。丝绸业为传统工业,有化纤纺织、织绸、火电、纺机、五金、印染等厂。公路、水路通市区。镇南羊山石佛,系隋朝时雕凿。
安昌镇 在绍兴城西北约18公里。唐末钱平董昌之乱,屯兵于此,及获董昌,名其地为安昌,并设乡。明成化间始成市集。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初省。民国17年(1928)设安东、安西两里,21年复镇。1950年分建东安昌、西安昌两镇,1956年合为一镇,1958年并入齐贤公社,1961年改镇公社,1981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18950,有居民区5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27个。建成区沿河分布,长约2公里,面积0.91平方公里,人口9300。有化纤纺织、织绸、印染、包装材料、机械、食品等厂。花边为传统产品。有水路、公路通市区、萧山等地。有清《安昌志》、《安昌记》等乡土文献。
华舍镇 在绍兴城西北15.5公里。华姓最早迁居,形成集镇,故名。民国17年(1928)设华舍前、后两里,21年始建镇。1950年改乡,1984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28680,有行政村15个,居民区3个,自然村12个。建成区沿河分布。丝绸业具有悠久历史,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谚。经济发达,1985年起一直为全市乡镇工业产值之冠。有化纤纺织、织绸、印染、毛纺、齿轮、熔炼等厂。有公路、水路通市区。
漓渚镇 在绍兴城西南13公里。地有漓江,江中有渚,称漓渚,故名。民国21年(1932)建镇,24年改乡。1950年复置镇,1958年并入漓渚公社,1961年改镇公社,1984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10470,有行政村7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7个。镇南与娄宫镇交界处有铁矿,矿区面积4.7平方公里,蕴藏量居全省之首。矿区有窄轨铁路通萧甬铁路。建成区沿小溪面山而伸展,主街长1500米,北与小步村相连,呈人字形分布,人口8540。为绍兴县西南部重要集镇,贸易兴盛。有化纤纺织、印染、炼铁、交通设备、建筑机械、纺机、针织等厂。公路通市区。附近挺尸山有汉、六朝古墓葬群。有民国《螭阳志》等乡土文献。
平水镇 在绍兴城东南13公里,平水江东侧。嘉泰《会稽志》载:“平水,以地理考之,未为湖以前,水不能留,有湖,则水不亟去,津涯深广,故曰平水。”唐时,有平水草市。宋时属五云乡石帆里。《元丰九域志》载为会稽县五镇之一。明初建平水关,收竹木之税,后革。清宣统二年(1910)置稽东镇,民初废。民国17年(1928)复石帆里,21年改建平水镇,后改乡。1950年复镇,1958年并入平水公社,1984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9660,有行政村10个,居民区6个,自然村33个。为绍兴南部山区重镇。盛产茶叶,以平水珠茶著名。建成区南北向呈条状分布,有近2公里纵向长街,面积近1平方公里。有摩托车、印染、化纤纺织、机械等厂。西有平水铜矿,附近尚有金矿。绍甘公路经此。
钱清镇 在绍兴城西北22公里,北邻萧山。民间相传:会稽太守刘宠有善政,临行,山阴县老叟赍百钱以送。宠选一钱受之,投之于水而去。百姓感念,临江建亭,名一钱亭,又名清水亭。后此地因名钱清。宋初为清风乡清化里,后建钱清镇,《方舆纪要》云:“旧常设关于此,宋建炎三年,车驾自越州次钱清镇。”元末,张士诚将吕珍于此筑城,并于江上作栅,故又称钱清城。历来为水陆交通要道。民国初划萧山。1949年底划还绍兴。1958年并入钱清公社,1961年为镇公社,1984年重建镇。1990年,全镇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8860,有行政村16个,居民区3个,自然村42个。为绍兴县西北部重要集镇,贸易兴盛。建成区沿西小江两侧分布,主要街道在北岸,人口8050。有自行车、化纤纺织、火电、毛麻纺、印染、化工、针织等厂。萧甬铁路、杭温公路、浙东运河经此,交通方便。
斗门镇 在绍兴城北11公里。原作陡 。汉代鉴湖水利工程之一,其涵闸分为陡、 、闸等四种,以陡 建于玉山(今城隍山)与金鸡山间,故名玉山陡 。唐时改建八孔水闸,为鉴湖蓄汇枢纽。明嘉靖时于其北建三江应宿闸,从此无蓄泄作用。后又废闸为桥,地仍旧名,简作斗门。民国21年(1932)置镇。1950年改乡,1985年复置。1990年,全镇面积20.9平方公里,人口22930,有行政村15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50个。建成区沿河两岸依山分布,人口7113。有印染、化纤纺织、建材等厂。水路、公路通市区。有清《陡 八咏诗叙》等乡土文献。
孙端镇 在绍兴城东北14公里,曹娥江南侧。据传曾有孙端者居于此,地以人著,遂名。民国21年(1932)置镇。1950年改乡,1984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9690,有行政村26个,居民区3个,自然村39个。建成区处水网地带,三村相连,西为吴融,中即孙端,东是前桑盆,人口7760,其中孙端36370。有砖瓦、印刷、化纤纺织、酿酒、制伞等厂。有公路、水路通市区。镇北滨江有新建的马山闸,为调节绍兴、萧山、上虞三县水位的重要水利枢纽。
马鞍镇 在绍兴城北16公里,北邻萧山。以镇西南一马鞍形山峰得名。民国17年(1928)称马鞍园驾里,21年建马鞍东南、西北二镇,24年省西北镇,后省东南镇,1985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19155,有行政村22个,居民区2个,自然村46个。建成区东西向延伸近2.5公里,人口6110。有化纤原料、化纤纺织、毛纺、自行车零件、纺机、织袜等厂。有公路、水路通市区。马鞍山麓有新石器遗址。有清《鞍村杂咏》等乡土文献。
皋埠镇 在绍兴城东约8公里,浙东运河北岸。亦作皋部或高步。清宣统二年(1910)置东皋镇,为清末绍兴(山会两县)四镇之一,民初省镇,民国21年(1932)建皋埠镇。1949年10月,于此设会稽县治,翌年6月撤会稽县,1956年省镇,并改称樊江乡,1987年复置皋埠镇。1990年,全镇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23130,有行政村28个,居民区2个,自然村43个。产河蚌珠。建成区在杭温公路与浙东运河间,呈东西向条状分布。主街临河,人口4129。有地毯、化纤纺织、火电、棉织、针织、机械、阀门等厂,为绍兴县东部经济重镇,有“银皋埠”之称。萧甬铁路、杭温公路经过。镇境东南有吼山风景区。有清《皋部志》等乡土文献。
陶堰镇 在绍兴城东15公里,又名陶家堰。东汉永和间,太守马臻筑堤拦水,兴修鉴湖,沿堤置堰,此为一处,又以陶氏宗族聚居堰下,故名。1988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1.5平方公里,人口20705,有行政村34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84个。建成区沿河岸分布,人口3025。有水泥、化纤纺织、针织、制鞋、服装等厂。萧甬铁路、杭温公路、浙东运河经此。为陶成章、邵力子故里。
富盛镇 在绍兴城东偏南17公里。嘉泰《会稽志》载有富盛乡。1986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13455,有行政村17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30个。产茶叶、水果、毛竹。建成区靠山沿河分布,人口3320。有平绒、制茶、化纤纺织、五金、化工、板箱等厂。公路通市区,河运方便。镇北跳山有东汉建初元年(76)买地摩崖石刻。万村庙桥头有春秋战国遗址。
嘉会镇 在绍兴城西北偏北9公里。1985年置镇。建成区称阳嘉龙,为一方集市贸易地,以取义“赴会阳嘉龙”名嘉会镇。1990年,全镇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13455,有行政村13个,居民区2个,自然村68个。产纸扇及花边。有化纤纺织、五金、纺机、印染等厂。公路通市区,河运便利。
新围镇 在绍兴城东北偏北18公里,东濒曹娥江,西邻萧山。地处新围垦海涂上,故名。1988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9995,有行政村18个,居民区1个。产棉花、蚕茧、西瓜、甘蔗。建成区沿中心河西岸呈带状分布,人口2770。有化纤纺织、针织、印染、酿酒等厂。公路通市区,河运便利。
江桥镇 在绍兴城西北28公里,北濒西小江,过江为萧山境。以桥得名。民国21年(1932)置镇,24年省,1988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18540,有行政村23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36个。建成区人口1355。有化纤纺织、机械、印染、五金、服装、织袜、建材等厂。公路通市区,河运方便。
柯岩镇 在绍兴城西北10公里,鉴湖北岸。因有柯岩风景区而名。1989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4760,有行政村11个,自然村30个。建成区名仁让堰,沿鉴湖呈带状分布,长2公里余,人口2680。有酿酒、化纤纺织、毛纺、服装、玻璃仪器等厂,乡镇工业较发达。公路通市区,河运方便。镇西有柯山和柯岩风景区。有明《柯山记》、《柯山小志》等乡土文献。
马山镇 在绍兴城东北11公里。传大禹治水时,防风氏过此,于土丘间拴马,故名。民国21年(1932)置镇,1950年改乡,1985年复置。1990年,全镇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5170。有行政村11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41个。建成区靠公路沿河两岸分布,人口3315。有制伞、毛纺、化纤纺织、针织、文教用品、五金等厂。公路通市区,河运便利。
夏履镇 在绍兴城西北23公里。相传大禹治水遗履于此,后人建夏履桥,因名镇。民国30年(1941)设夏履乡,1961年设夏履公社,1983年改夏履乡,1989年置夏履镇。1990年,全镇面积52平方公里。有行政村21个,居委会1个,人口18000。建成区名夏履桥。属半山区,盛产茶叶、毛竹、蚕桑。有48家乡镇企业,以轻纺工业为主体,麻纺织业为特色,另有服装、五金、建材等行业。公路通市区和钱清镇。
王坛镇 在绍兴城南24公里,小舜江北溪、南溪汇合处。民国17年(1928)称王坛、王城两里,21年建王坛镇、王城镇,24年省王坛镇,仅剩王城镇,后王城镇亦省,1986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1955,有行政村14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37个。产茶叶、蚕茧。建成区西沿公路,南北夹溪,主街纵贯,人口2540。有涂塑、防腐、化纤纺织、化工、服装、橡胶、砖瓦等厂。绍(兴)甘(霖)公路经此。
娄宫镇 在绍兴城西南8公里。传清乾隆皇帝游兰亭时过此,因名游宫,后音讹作今名。1989年建镇。1990年,全镇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7840。有行政村25个,自然村42个。产茶叶。镇西与漓渚镇交界处有漓渚铁矿。建成区依山沿河呈带状分布,人口2170。有化纤纺织、印染、针织、胶鞋、服装、建材等厂。绍兴—大唐庵公路经此,河运方便。徐渭墓在境内木栅山。
袍谷镇 在绍兴城北偏东5公里。因乡为1956年由袍渎、谷社两小乡合并,故名。1990年,全镇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5390,有行政村18个,自然村28个。产河蚌珠。有造纸、化纤纺织、金属熔炼等厂。制作布鞋为镇内传统产业。公路通市区,河运方便。境内有战国时期遗址。
上虞县
百官镇 上虞县政府驻地。在绍兴城东30公里,市域东北部,曹娥江东岸,与曹娥隔江相望。《水经·渐江水注》引晋《太康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因而得名。旧为上虞县治,唐长庆二年(822)迁丰惠。元置百官驿,明初置巡司。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初省,民国21年(1932)复置镇。1954年上虞县治自丰惠迁此。1990年,全镇面积22.5平方公里,人口49760,有居民区12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17个。主产络麻、水稻。百官东依龙山,北连凤山,西濒曹娥江,风景旖丽。建成区南狭北宽,沿曹娥江南北向分布。主街十字交叉,商业繁荣。面积约1.8平方公里,人口35000。有毛纺、印染、针织、动力机、化纤纺织、陶瓷、电机、食品等几十家企业。曹娥江年捞黄沙达百万吨。通水运。杭温公路经曹娥。杭甬公路、萧甬铁路、浙东运河经此。东南有龙山风景区和烈士陵墓。
丰惠镇 在绍兴城东偏南39公里,百官镇东南13公里。唐长庆二年(822)起为上虞县治,1954年迁百官。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重修镇上酒务桥时,以“天以丰岁加惠我民”之义,更桥名为丰惠,地亦以桥名。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初省,民国21年(1932)复镇。1990年,全镇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7000,有行政村15个,居民区6个,自然村40个。主产水稻。地处山间盆地。建成区沿河两岸分布,有数处延伸带,呈星状。主街沿河,长2公里。一延伸带长近3.5公里。包括毗连的通明乡南村、北村,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约15000。有缫丝、织绸、化纤纺织、金属制品、食品、酿造、机械、塑料等厂。公路、水路通百官镇。
崧厦镇 在绍兴城东偏北27公里,百官镇北偏西10公里。东晋隆安四年(400)袁嵩筑城,后人称为嵩城,并建袁公祠。宋时为孝义乡嵩城里。后城、祠皆圮废。嘉定年间重建祠。祠北有嵩下市。清宣统二年(1910)改称为崧厦镇。1990年,全镇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19700,有居民区8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20个。主产棉花,特产“崧厦霉千张”。建成区沿百沥河伸延,长2公里,主街崧厦大街和牛字街呈丁字形。包括毗连大江、严巷头等村庄,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13000。有羊毛衫、毛纺、食品、服装、针织、轧花、制锁等厂,为虞北平原集贸中心。有公路、水路通百官镇。有民国《崧厦志》等乡土文献。
沥海镇 在绍兴城东偏北22公里,百官镇西北16公里,北濒钱塘江。以旧为曹娥江入海口,故名沥海。明洪武二十年(1387),太祖命大将汤和于此筑濒海石城,驻兵设所,为沥海守御千户所。所城西北部属会稽县,东南部属上虞县。会稽部分清宣统二年(1910)设会上沥海乡,民国初改绍上沥海乡,民国35年(1946)因南汇乡并入而称沥南乡;上虞部分21年置镇,32年改乡。1949年10月绍兴所辖沥南乡划上虞。1950年复置镇,1956年复改乡,1983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9950,行政村22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40个。产棉花,海洋捕捞、养殖业较盛。建成区呈方形,有护城河及城墙,主街十字形,包括毗连的后邵、下岸等村庄,面积近1平方公里,人口12000。有铝制品、电子元件、建材、轧花等厂。公路、水路通百官镇。有民国《沥海所志稿》等乡土文献。
东关镇 在绍兴城东24公里,百官镇西约6公里。地处绍兴府城以东,原属会稽县。宋置东关镇,并设驿站,名东城驿,明改东关驿,清宣统二年(1910)属东皋镇,民国21年(1932)复建东关镇,属绍兴县。1954年划归上虞,1958年并入东关公社,1961年改为镇公社,1981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20780,有居民区4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33个。主产水稻、络麻等。建成区沿浙东运河两侧呈条形分布,主街依河北岸延伸,颇具江南水乡集镇特色。包括毗连的中塘乡新沙、梁巷等村,面积近1平方公里,人口11033。经济发达,有化纤纺织、印染、水泥、酿酒、食品、制冷设备、电子元件、电镀、塑料、铸造、五金等厂,为上虞县乡镇企业最发达的地区。萧甬铁路、杭温公路经此。浙东运河通水运。竺可桢故里。
道墟镇 在绍兴城东偏北20公里,百官镇西北11公里。原属会稽县。据传明太祖三聘章慎一不出,且乡人皆知书达理,太祖称此地为有道之墟,故名。民国21年(1932)建镇,1950年改乡。1954年划属上虞,1985年复镇。1990年,全镇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16075,有居民区1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36个。主产水稻等。建成区沿河分布,主街呈丁字形,人口7527。有化纤纺织、水泥、印染、照相器材、电器、五金、砖瓦、制鞋等厂。有公路与杭温公路连接,水路通百官镇。系清代史学家、方志学家章学诚故里。有清《墟中十八咏》等乡土文献。
小越镇 在绍兴城东偏北35公里,百官镇东北8公里。民国21年(1932)置镇,1958年并入小越公社,1961年析为镇公社,1983年复置。1990年,全镇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17020,有居民区4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26个。建成区沿河两岸纵向条形分布。主街在河西,民居古朴典雅,人口5000。有油封、汽配、塑料、铸钢、针织、砖瓦、机械等厂。杭甬公路经此。有吴越公主墓、磨剑井等古迹。
章镇 在绍兴城东南36公里,百官镇南23公里,曹娥江东岸。又名章家埠,因居民多姓章而名。民国21年(1932)置镇,1958年并入章镇公社,1961年改设镇公社,1983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5.7平方公里,人口12610,有居民区4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34个。主产水稻、蚕茧。建成区依山沿曹娥江呈带状分布,主街横贯,人口4700。有碳素、食品、酿造、丝绸、机械、洗衣机配件等厂,尤以酱油制品为佳。公路通百官镇。曹娥江通水运。东汉王充墓在镇属滨笕乡乌石山。
下管镇 在绍兴城东南47公里,百官镇东南24公里,下管溪东岸。据《管溪徐氏宗谱》,宋时徐桂岩自奉化白岩迁此,筑舍于上管村下,故名下管。宋熙宁三年(1070)置下管乡。民国21年(1932)建镇,后改乡,1985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45.6平方公里,人口14150,有行政村26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48个。产茶叶、板栗、竹笋。建成区地处山谷,沿溪分布,人口4810。为县南山货集散地。有针织、食品加工、机械等厂。公路通百官镇。
汤浦镇 在绍兴城东南25公里,百官镇西南19公里,小舜江西岸。原属绍兴,民国21年(1932)建镇,35年省。1954年划属上虞。1985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2775,有行政村11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23个。产蚕茧、茶叶。建成区东濒小舜江南北展延,呈长条形。人口2820。有医疗器械、金属熔炼、印刷、食品等厂。公路通百官镇。
谢塘镇 在绍兴城东北33公里,百官镇东北12公里。传东晋谢安后裔迁此定居,称谢家,后谢姓集资自夏盖山至小越横山修筑堤塘,名谢家塘,因以名镇。民国21年(1932)置镇,后改乡,1984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BF〗7.6〖BFQ〗平方公里,人口9165,有行政村10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34个。产棉花。建成区谢家塘,北靠浙东海塘,人口5350。主街两条,东西向平行,贸易较盛。有机械、橡胶、食品等厂。
樟塘镇 在绍兴城东偏南24公里,百官镇西南6公里。因镇内有樟树下、破塘下两自然村得名。1989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16580,有行政村17个,自然村38个。产柑桔。建成区湖村沿河分布。人口2825。境内杭温公路两侧有制茶、制瓷等厂,经济较发达。
沥东镇 在绍兴城东北23公里,百官镇西北13公里。因地处沥海所城以东,故名。宋时曾在境内置纂风镇。1989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14480,有行政村147个,自然村26个。产棉花。建成区头人口2230。有灯泡、化工等厂。公路通百官镇与嵊县。
嵊县
城关镇 嵊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绍兴城东南偏南51公里,县中南部,长乐江与澄潭江汇合处北岸。自三国吴起,历为剡县、嵊州、嵊县治所。五代设赡都镇,宋称剡镇,清末改城区,民国24年(1935)分为城东、城西镇,37年合为鹿山镇,1949年后改城关镇。1990年,全镇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49020,有行政村9个,居民区22个,自然村18个。建成区面积近3.5平方公里,西北依鹿山,状似白鲞,故有“鲞城”之称。现东南侧扩建延伸后,形似“烧杯”。北直街与相交的前街、后街、江滨路呈丰字形,为主要的商业街。长乐江南岸及镇东北为新开发工业区,有棉纺、化纤纺织、丝绸、服装、竹编、制药、毛纺、化工、塑料、锻压机床、食品等厂。杭温公路经此,为嵊义(义乌)公路起点。风景秀丽,有明建艇湖塔与清建溪山第一楼。为著名越剧之乡,镇内建有“越剧之家”和越剧博物馆。
长乐镇 在绍兴城南61公里,城关镇西南25公里。据传宋钱植见此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遂定居安家,以“知足长乐”之义取名。北宋末设长乐寨,并置乡,元设巡司,清称镇,宣统二年(1910)改为长开太镇,民初省,民国21年(1932)复长乐镇。抗战时,绍兴(第三)专署曾驻此。1990年,全镇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9780,有行政村20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22个。产茶叶、蚕茧及毛竹。建成区西北临长乐江,略呈方形。主街东西向延伸,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14860。有电机、地毯、衬衫、毛纺、化纤纺织、砖瓦、茶机、酿造等厂。为嵊西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乡镇工业最发达的镇。古建筑颇多,尤以钱姓大新屋雕刻精美闻名。嵊义公路经此。
崇仁镇 在绍兴城东南偏南45公里,嵊县城关镇西北11公里。据传晋时裘姓迁此,后人口繁衍,聚族上百,传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宋置乡,清称镇,后省,民国21年(1932)复置镇,1958年并入崇仁公社,1981年复置镇。系嵊西北部重镇和商品集散地。1990年,全镇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14665,有行政村9个,居民区2个,自然村15个。产茶叶、蚕茧及水果。硅藻土蕴藏量甚丰。建成区西沿崇仁江,南依公路,略呈矩形,主街纵向,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13890。有紫砂、橡胶、服装、塑料、酿造、农机、砖瓦、食品、玩具等厂。古建筑亦多。绍甘公路经此,有支线通城关镇。
黄泽镇 在绍兴城东南58公里,城关镇东10公里。原隶新昌县,1958年划属嵊县。据传原名王宅,明改王泽,清改黄泽,民国时称王泽。民国21年(1932)建镇。1990年,全镇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12470,有行政村9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21个。产蚕茧、茶叶、苎麻、花生。建成区东沿黄泽江,呈矩形,主街有上下两条,横向,人口7220。有缫丝、化纤纺织、造纸、工艺品、食品、机械、表带等厂,尤以木雕工艺精湛闻名。公路通城关镇。
开元镇 在绍兴城东南58公里,城关镇西南23公里,南濒长乐江。宋仁宗年间,周氏先人迁此创业,其后人定名开元。宋置乡,清时建镇,宣统二年(1910)并入长开太镇,民初省,民国21年(1932)复置镇,24年改乡,1986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7455,有行政村8个,自然村2个。产蚕茧及水果。建成区地处长乐江北岸,主街丁字形,人口7160。有绍兴市最大的缫丝厂,另有丝织、化纤纺织、机械、酿酒等厂。有公路接嵊义公路。
甘霖镇 在绍兴城东南偏南55公里,城关镇西南13公里,长乐江南岸。宋时置桃源乡,后名两头门,清设两头门镇,清嘉庆年间因大旱得雨,以“龙游化甘霖”之义改今名甘霖。宣统二年(1910)改置霖苍镇,民国17年(1928)称甘霖里,21年改甘霖镇,24年改乡,1956年复镇,1958年并入甘霖公社,1981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1.2平方公里,人口15670,行政村27个,有居民区1个,自然村32个。产茶叶、水果。建成区北沿嵊义公路两旁发展,略呈矩形,主街横贯,商业繁盛,人口5180。有化纤纺织、动力机、食品、电器、羊毛衫、农机、胶丸等厂。嵊义公路经此,为绍甘公路终点。
富润镇 在绍兴城东南偏南48公里,城关镇西15公里。1987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42.4平方公里,人口21110,有行政村26个,自然村43个。产茶叶等。建成区南北向分布,呈矩形,街十字形。连同毗邻竺家村,人口6100。有水泵、衬衫、电器等厂。有公路东与绍甘公路相接。
三界镇 在绍兴城东南约37公里,城关镇北19公里,曹娥江西侧。自东汉至隋为始宁县治。宋时置三界镇,属会稽县,处于县东南边缘,与嵊县、上虞两县交界,故名,后省镇。明成化八年(1472)自会稽县划入嵊县。民国21年(1932)复置镇,37年改乡,1956年再置镇,1958年并入三界公社,1981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8.9平方公里,人口10535,有行政村15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27个。产茶叶、蚕茧。建成区东濒曹娥江,西依山,呈条状分布,主街纵贯,人口5680。有制茶、水泥、织锦、针织、链轮等厂。制茶历史悠久,为珠茶重要产地,多次获国际、国内金奖。附近有清风桥等胜景,有城隍庙、钟鼓楼等古迹。
石璜镇 在绍兴城南约52公里,城关镇西南17公里。据《王氏宗谱》载,元末王维承避战乱来此,取磐石相安之义,命其地曰石王,后演化为今名。民国21年(1932)置镇,24年省,1956年复置镇,后再省,1985年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9.5平方公里,人口25470,有行政村43个,自然村52个。建成区西南靠石璜江,略呈方形,连同毗邻沈村、朱村,人口5610。有塑料、电机、化纤纺织等厂。为附近农贸中心。公路通城关。
谷来镇 在绍兴城南34.6公里,城关镇西北21公里,大王尖山西麓。嘉泰《会稽志》引《十道志》:“舜耕于此,天降嘉谷。”以此名之。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13640,有行政村27个,自然村70个。产茶叶、松木、毛竹。建成区西临竹溪,略呈长方形。人口3470。绍甘、嵊诸公路在此分岔。
浦口镇 在绍兴城东南49公里,城关镇东北6公里。以地处黄泽江汇入剡溪之口而得名。《清一统志》:“宋置浦口驿,明革,今有市。”《清史稿·地理志》列为嵊县三镇之一。民国24年(1935)省,1985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42.2平方公里,人口20795,有行政村22个,自然村53个。产蚕茧,系嵊县主要蚕桑基地。建成区沿溪东侧分布,人口2060。有缫丝、压力管、化纤纺织、砖瓦、造纸等厂。为马寅初的出生地。公路通城关镇。
北漳镇 在绍兴城东南64公里,城关镇东21公里,上东江北岸。建成区原分北漳、水口、新安三村。北漳清时称北庄,民国时改“庄”为“漳”。民国21年(1932)建镇,24年省,1985年复置。1990年,全镇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9330。有行政村19个,自然村27个。产茶叶、蚕茧、烟叶、油桐籽。有机械配件等厂。公路通城关镇。
博济镇 在绍兴城南偏东56.3公里,城关镇西南17公里。民国21年(1932)建博济镇,24年改白鹤乡,1985年复改置博济镇。1990年,全镇面积38.2平方公里,人口22760,有行政村37个,自然村50个。为县主要产粮地,县农科所、农场设此。并产茶叶、蚕茧。建成区由位于嵊义公路南侧的大王庙、下路西、东张三自然村组成,人口3640。有缫丝、化纤纺织、阀门、玻纤、胶丸等厂。
下王镇 在绍兴城东南47公里,城关镇东北17公里,十八都江北。原名王村下畈,后简作今名,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7.9平方公里,人口7426,有行政村21个,自然村32个。产茶叶、蚕茧。建成区南濒十八都江,略呈方形,人口1385,为附近农副产品集散地。有丝织、农机、制茶等厂。公路通城关镇。
新昌县
城关镇 新昌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绍兴城东南64公里,县境北部,南明山之北。吴越王钱分置新昌县时,治石牛镇,即西门外茶亭,宋初迁今址。民国21年(1932)设城中等七镇,28年底合为东溪、南明二镇,35年再合,为南明镇,1950年改城关镇,1958年并入新昌公社,1959年复置城关镇。1990年,全镇面积5.54平方公里,人口44630,有居民区12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5个。产蚕茧、茶叶。建成区在新昌江南岸,由旧城和新开发区构成。东狭西宽,似卵形。明嘉靖时城周6里,现尚有旧城墙2000千米,沿城墙有环城路。旧城为商业区,新区为工业区。有制药、轴承、化纤纺织、柴油机、毛纺、造纸、缫丝、喷灌机、毛巾、织绸、纺机、麻纺、食品等企业。城西南有千年古刹大佛寺。寺内有江南最大石佛。杭温公路经江北,支线通县内各地。
澄潭镇 在绍兴城东南偏南约65公里,城关镇西南12公里,澄潭江西岸。明万历《新昌县志》云:“槐潭,一名长潭。”后演化为澄潭。民国21年(1932)设镇,1949年改乡,旋复。1956年复改乡,1985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0615,有居民区1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28个。产蚕茧、茶叶、烟叶、兔毛等。建成区东濒江,西依山,呈条状。主街十字形,人口4235。有印染、缫丝、羊毛衫、农机等厂。公路通城关镇,支线连接嵊义公路。
儒岙镇 在绍兴城东南77.5公里,城关镇南15.5公里。据传明时其地有13名儒生赴考中举,由此得名。民国21年(1932)设儒三镇,24年改乡。28年置儒岙镇,35年底再改乡,1956年复镇,1958年并入儒岙公社,1985年复置。1990年,全镇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19005,有行政村27个,自然村69个。产蚕茧、茶叶、烟叶、白术、兔毛等。建成区背依山麓呈条状分布,主街横向,人口4188。有制茶、胶丸、化工、机械、金属熔炼、服装等厂。胶丸业发达。有公路与杭温公路连接。
大市聚镇 在绍兴城东南76公里,城关镇东南15公里。古为新昌至台州要道上的重镇,市肆较盛,横街大柿树下为集市所,遂名大柿聚,后演化为今名。清宣统二年(1910)设东区沃州镇,民初省,民国21年(1932)称大市聚镇,24年改为鳌峰镇,28年改乡。1950年复镇,1958年并入大市聚公社,1985年复镇。1990年,全镇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2390,有行政村27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44个。产茶叶、蚕茧、兔毛。建成区在象西公路南侧,呈矩形分布,主街十字形,人口2179。有化纤纺织、毛纺、羊毛衫、织袜等厂。
镜岭镇 在绍兴城东南74公里,城关镇西南19公里,北临澄潭江,地处里镜岭北,由此得名。宋为彩烟乡穿岩里。民国28年(1939)底设穿岩镇,35年省。1950年复置,1956年改乡,1985年置镜岭镇。1990年,全镇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7130,有行政村13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27个。产茶叶、蚕茧、兔毛。建成区沿澄潭江分布,人口2435。有礼炮、电器设备等厂。公路通城关镇。镇北有胜景穿岩十九峰,峰峰相连,横亘五里,誉称“小桂林”,系省级风景名胜区。
拔茅镇 在绍兴城东南69公里,城关镇东南7公里。昔称白茅,万历《新昌县志》云:“白茅村,在二十都。县东南二十里。”后因音讹作今名。1990年,全镇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4240。有行政村20个,自然村77个。产茶叶、蚕茧、兔毛。建成区依山沿杭温公路、江拔公路两侧分布,人口2575。有胶丸、砖瓦、机械、织造等厂。
小将镇 在绍兴城东南86公里,城关镇东南25公里。万历《新昌县志》:“小将村,在二十五都,县东七十里,宋有孟强为将,立庙于此。”曾称大灵乡,1985年改置小将镇。1990年,全镇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10380,有行政村14个,自然村44个。产茶叶、蘑菇、蚕茧、兔毛、毛竹。建成区在河谷,依山沿公路分布,有外小将村、里小将聚落,人口4030。有机械配件、制扇、羊毛衫、针织、纺织机械、毛纺等厂。象西公路经此。
沙溪镇 在绍兴城东南75.7公里,城关镇东22公里。以地处西坑溪、俞家潭溪汇合处,多沙地得名。1988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42.5平方公里,人口8030。有行政村17个,自然村37个。产茶叶、木材。建成区沿公路两侧分布。人口1286。有制冷机械、塑料、橡胶、服装、印刷、纺织等厂。江拔公路经此。
回山镇 在绍兴城南偏东82.6公里,城关镇南26公里,境内周围山势盘旋,故名。1989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1370。有行政村22个,自然村53个。产茶叶、白术。建成区沿公路分布,人口2950。有五金、玻璃、钢管、竹编等厂。公路通城关镇。
诸暨市
城关镇 诸暨市人民政府驻地。在绍兴城西南46公里,诸暨市境中部。秦以来为诸暨县、暨阳县、诸暨州、诸全州治。民国元年(1912)在城内设城区。1950年改城关镇,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59年恢复城关镇,1988年撤销和济、安平和城西三乡建制,划入城关镇。1990年,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93030,有居民区1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17个。建成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浦阳江穿越而过,西部是以旧城为基础的商业中心,南缘和北缘均为新工业区,东部迤南亦为工业区,西区解放路、大桥路、人民路和西施大街等主要街道呈井字形,商业繁华。有绢纺、丝织、毛纺、除尘器、化纤纺织、针织、服装、机床、化肥、制鞋、制革、食品等厂。浙赣铁路、绍大公路经此。支线公路通县内各地。镇南苎萝山,为春秋时西施故里,山下浣江(浦阳江)有西施浣纱处,江畔有“浣纱”摩崖石刻和西施亭。城北有明代所建艮塔。
枫桥镇 在绍兴城西南28公里,城关镇东北20公里,枫桥江东侧。以镇内有枫桥得名。宋初有枫桥驿,大观二年(1108)升为枫桥镇,乾道八年(1172)为义安县治,淳熙元年(1174)复为镇。民国31(1942) 省,1950年复镇,1958年并入枫桥公社,1966年再复镇,1967年改为镇公社,1981年重置镇。向为绍、婺间往来要道。1990年,全镇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14100,有居民区1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22个。建成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人口9790。有铸钢、水泥、葡萄糖、环保设备、酿酒等厂。特产枫桥香榧,闻名全国。绍大公路经此。为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故里。有北宋东化城寺塔和小天竺等景点。
牌头镇 在绍兴城西南61公里,城关镇西南15公里。宋代已有集市。民国21年(1932)置镇,后省,37年复置。1950年改乡,1956年再置,1958年并入上游公社,1981年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18155,有行政村20个,居民区1个,自然村57个。产茶叶、蚕茧。建成区在浦阳江西,沿浙赣铁路东侧南北展布。主街略呈南北向,分上、下市,为商业区,人口逾7000。有电除尘器、缫丝、链条、地毯、服装、制茶、化工、电扇、熔炼、食品等厂。浙赣铁路、杭金公路经此。境内有斗子岩、勾乘山之越山寺等名胜和“边村宗祠”古建筑。
草塔镇 在绍兴城西南56公里,城关镇西南10公里,五洩溪与渎溪江汇合处。宋建南安镇,后改设南安里。相传居民初至者,“披草莱而居息,入荒原而耕种,遂称其地曰草塔”。民国21年(1932)建镇,后省,36年复镇。1956年改乡,1956年再复镇,1958年并入五洩公社,1981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6640,有居民区1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39个。产茶叶、蚕茧、苎麻。建成区沿公路,呈东西向条状分布,人口6950。有缫丝、密封件、弹簧、客车修造、纸板、塑料、模具、服装、食品、酿酒等厂。有公路与杭金公路连接。
店口镇 在绍兴城西南偏西23.5公里,城关镇北28公里,西北邻萧山。为诸暨、绍兴、萧山边境农产品集散地。1985年建镇。1990年,全镇面积42.2平方公里,人口18500,有行政村20个,自然村34个。产茶叶、蚕茧。建成区南北依山,主街东西向,人口7260。以生产“小五金”闻名,多私人小厂。有汽配、羊毛衫、冶炼、机械衬套、陶土等厂。有公路通城关镇。
璜山镇 在绍兴城西南偏南约54公里,城关镇东南19公里。东临开化江,西濒龙泉溪,处三江汇合处。以境内璜山得名。民国21年(1932) 置镇,后改镇名为“翊宪”,36年复名璜山。1958年并入东升公社,1985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1.9平方公里,人口17360,有行政村16个,自然村49个。产茶叶、蚕茧。附近有铅、锌和金矿。有塑料制品、矿山机械、金属管材、标准件、灯具等厂。诸东公路经此。
赵家镇 在绍兴城西南30公里,城关镇东22公里。以赵氏聚居得名。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0.5平方公里,人口13460,有行政村16个,自然村17个。产蚕茧、茶等。建成区东北与花明泉村相连,人口6701。有缫丝、织绸、化纤纺织等厂。公路与绍大线相连,支线通嵊县。镇东南有清莲蓬党起义领袖何文庆故居。
陈蔡镇 在绍兴城西南偏南50公里,城关镇东南20公里,东邻陈蔡水库。南宋陈、蔡两族先后从河南颖川迁此定居,故名。民国21年(1932)置镇,后省,1085年复置。1990年,全镇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8200,有行政村9个,自然村30个。产茶叶、蚕茧、笋。有大理石矿。建成区沿陈蔡江北侧分布,呈条状,人口5560。有水泥、砖瓦、印染、塑料管带等厂。公路通城关镇和东阳县。
次坞镇 在绍兴城西南偏西44公里,城关镇西北21公里,西临萧山县。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1.7平方公里,人口15450,行政村17个,自然村31个。产茶叶、蚕茧。有石煤、灰石矿。建成区地处山谷中,呈条形分布,人口5000。有水泥、塑料、化妆品、微电机、服装、冲压件等厂。杭金公路经此。
三都镇 在绍兴城西南约48公里,城关镇西北8公里。以元时置第三都而名。民国18年(1929)设青山里,民国21年(1932)置青山镇,后省,36年置三都镇。1950年改乡,1985年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9390,有行政村12个,自然村23个。建成区人口4500。有毛巾、造纸、砖瓦、农机、电子元件等厂。产蚕茧、茶叶。为附近山货集散地。公路通城关镇。文体活动活跃,尤以篮球、农民画闻名。
大唐庵镇 在绍兴城西南52.5公里,城关镇西南7公里。1988年由原城山乡、柱山乡合并置为区级镇。1990年,全镇面积35.5平方公里,人口24010,有行政村34个,自然村94个。建成区呈丁字形,沿杭金、绍大公路展延,多商业房,系近年发展的新兴市镇,常住人口5000余。有化纤纺织品和针织品市场。杭金、绍大公路在此相接,交通便利。
应店街镇 在绍兴城西南50公里,城关镇西北16公里。原名十二都,后以应姓在此设店,渐成街衢,故名。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48.9平方公里,人口23180,有行政村23个,自然村46个。产茶叶、蚕茧等。有石煤和石灰矿。建成区沿公路东侧呈条状分布,为诸暨、萧山、富阳三县边界物资集散地,人口2971。有水泥、绸缎、罐头、酿酒等厂。杭金公路经此。
湄池镇 在绍兴城西南30公里,城关镇北23公里,浦阳江西,北邻萧山。光绪《诸暨县志》:“杭乌山支峰下有池,纵三丈四尺二寸,广三丈四尺,湛清深澈,可鉴须眉。”以此得名。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7.7平方公里,人口21670,有行政村24个,自然村38个。产茶叶、蚕茧、河蚌珠。建成区沿江呈南北向条状分布,人口3165。有塑料、水泥、印刷、砖瓦、机械等厂。浙赣铁路经此设站,通浦阳江水运。
浬浦镇 在绍兴城西南48.5公里,城关镇东南15公里。据传唐贞观中千岁禅师于此凿岩建寺,忽有泉从岩中涌出,味甘若醴,故名其寺曰醴泉院,泉汇成溪,号曰醴水,地处其岸,遂称醴浦,后作浬浦。民国21年(1932)置浬浦镇,后改名利普乡,1956年后改浬浦,1986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3600,有行政村13个,自然村32个。产茶叶、蚕茧,有金、铜矿。建成区沿陈蔡江北侧分布,人口1950。有机械、化纤纺织、服装、建材等厂。诸王公路经此。
安华镇 在绍兴城西南66公里,城关镇西南20公里,浦阳江南岸。1985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4660,有行政村20个,自然村33个。产茶叶、蚕茧、西瓜。建成区东靠浙赣铁路,人口1437。有化工、缫丝、化纤纺织、服装等厂。有氟石矿。浙赣铁路经过设站。
江藻镇 在绍兴城西南31公里,城关镇东北16公里。明钱时《明镜里赋序》:“宋元为陶者居,得玉缸灶中,蜃溢而出,泛以梅梁,沉之湖中。”故名缸灶。后改称江藻。1985年以原姚江乡改设。1990年,全镇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10670,有行政村14个,自然村21个。产茶叶、蚕茧、河蚌珠。建成区北依龙头山,南沿江藻湖分布,人口3285。有塑料电器、汽配、化纤纺织、藤器、家具、服装、珍珠首饰等厂。公路通关镇城。
同山镇 在绍兴城西南48.5公里,城关镇西南22公里。镇以山得名。宋时设同山乡。1988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3.4平方公里,人口11935,有行政村22个,自然村32个。产茶叶、蚕茧、蜂蜜、枇杷、樱桃。建成区在高城头,依山傍溪,人口1545。有弹簧、服装、绣花等厂。公路通城关镇。
街亭镇 在绍兴城西南49.5公里,城关镇东南9公里,璜山江、陈蔡江汇流处。民国21年(1932)置街亭镇,后省,1988年重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33.4平方公里,人口13240,有行政村24个,自然村76个。产茶叶、蚕茧。建成区濒江呈带状分布,人口815。有印染、化纤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等厂。诸王公路经此。
王家井镇 在绍兴城西南54.5公里,城关镇南9公里,浦阳江南岸。昔有井,王姓所凿,名王家井,镇以井名。1988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29.7平方公里,人口15110。有行政村24个,自然村76个。产茶叶。建成区北濒江,呈条状,人口1390。有电子元件、机械、铸造、砖瓦等厂。通浦阳江水运。
阮市镇 在绍兴城西偏南24公里,城关镇东北23公里。原名阮家埠,以其地临枫桥江,有船埠,为阮姓聚落,故名。后改名阮市。1986年置镇。1990年,全镇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10570,有行政村13个,自然村20个。产茶叶、蚕茧、河蚌珠。建成区沿东白渠呈带状分布,人口2679。有羽绒、化纤纺织、珍珠粉等厂。附近柁山坞、下檀有春秋战国印纹硬陶窑址。
马剑镇 在绍兴城西南65公里,城关镇西24公里。据《浦阳戴氏宗谱》云,唐中和元年(881),有一姓戴名常之好汉率众出征越之鉴湖,得胜后迁居浦阳建溪,乡人以其好驰马试剑,因名其地曰马剑。原属浦江,1967年划属诸暨。1990年,全镇面积26.6平方公里,人口6120,有行政村8个,自然村17个。产茶叶、蚕茧、毛竹、松杉木。建成区北依山分布,人口1790。有纺机、化纤纺织、电器、汽配、印刷、酿造、制茶等厂。为明代医学家戴思恭故里。
附录1 史籍有载相沿至今的主要乡村
则水牌 越城区城东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北约4公里。嘉泰《会稽志》:“三江门外堰,在县(会稽)东北七里,堰之北有则水牌。”村处河网地,人口6490。有化纤纺织、金属熔炼、针织、机械、汽配等厂。周围盛产淡水鱼、虾、河蚌珠。有公路、水路通市区。
阮社 绍兴县阮社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西北约14公里,萧甬铁路南侧,东与柯桥毗邻(系双连镇)。原名竹村,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居此,因改名阮社。村处河网区,内外皆环水。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10240,为全市第一大村。经济发达,有酿酒、化纤纺织、印染、机械、火电等厂。产河蚌珠。东风酒厂和绍兴县第四医院设此。萧甬铁路、杭温公路经此,水路通市区。
陶里 绍兴县陶里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北约16公里,北邻萧山。东晋隆安三年(399)刘牢之东讨孙恩于会稽,陶渊明从之。境内有渊明桥,桥北石碑刻“渊明故里”,故名陶里。村沿河两岸呈条形分布,人口7495。有化纤纺织、金属熔炼、工艺美术、机械等厂。产藕粉。水路、公路通市区。壶瓶山有商代古文化遗址。
湖塘 绍兴县湖塘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西北约16公里,鉴湖东北岸。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围湖筑塘,村建塘基上,以此得名。村沿鉴湖,呈带状分布,长近3.5公里,历史上有“十里湖塘”之称。人口5920。有化纤纺织、酿酒、印染、工具等厂。产河蚌珠。公路、水路通市区。
上灶 绍兴县上灶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南约11公里。传为春秋欧冶子为越王铸剑设灶之地。位于下、中灶上首,故名上灶,亦称欧乡。民国21年(1932)设镇,后省。村沿大路两侧分布,呈条形,人口2277。有服装、化纤纺织、针织、制茶、织袜等厂。附近唐家岙产“越石”,为“越砚”产地。另有金矿。有公路与绍甘公路相接。
南池 坡塘 分别为绍兴县南池、坡塘乡政府所在地。两地相邻,在绍兴城南约8公里,陶家山北麓。嘉泰《会稽志》:“南池在县(山阴)东南二十六里会稽山,池有上下二所。旧经云范蠡养鱼于此。”今坡塘村乃上池。坡塘村沿河西岸呈条状分布,人口1682。有水泥、印染、砖瓦、化纤纺织、服装等厂。南池村为范蠡养鱼之下池,今有人口1041。有酿酒、纺织、五金、家具等厂,以产草纸、扫帚、爆竹闻名。两村有公路与绍甘及绍大线相连,水路通市区。附近狮子山有战国时墓葬。
三江 属绍兴县斗门镇。在绍兴城北偏东约13公里。《明史·地理志》:“三江者,一曰浙江,一曰钱清江,……一曰曹娥江……为三江交汇之口,故名。”明于此设巡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三江守御千户所,设所城,城方二里二十步,现尚存部分城墙。向为海防要地。明嘉靖十六年(1587),绍兴知府汤绍恩在此建三江闸,为绍萧地区蓄泄枢纽。三江村周环护城河,人口4785。有酿酒、印染、化纤纺织、电池等厂。产络麻、棉花。水路、公路通市区。
安城 属绍兴县安城乡。在绍兴城东北10公里。古称安城里。《越绝书》:“句践伐吴,禽夫差,以为胜兵,筑库高阁之。周二百三十步。今安城里。”村沿河分布,人口2730。有化纤纺织、塑编、塑料、砖瓦等厂。公路通市区,河运便利。
啸唫 上虞县啸唫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约18公里,百官镇西北14公里,北临曹娥江。民国《绍兴县志资料》载,南宋德祐年间,“阮叔绳为避元兵乱,自(府)城移居于此内”,“结构望江亭,日与宾朋燕乐啸傲,吟咏其间,过其地者常闻啸吟之声”,故此名之。民国17年(1928)称啸吟里,24年建啸镇,俗作哨唫。原属绍兴,1954年划属上虞。1982年改作肖金。人口7180。有砖瓦、五金、印染、电线、电子元件等厂。有公路与杭温公路连接,水运通百官镇。有民国《啸唫调查记》等乡土文献。
后郭 由中利、杜家、赵家三村组成,属上虞县娥江乡。在绍兴城东27.6公里,百官镇西北1.5公里。《读史方舆纪要》引《城邑考》:“县旧置于江西岸,晋中兴初移治江北岸。今县(丰惠镇)西北四十里,地名后郭,即故址也。”村西南濒曹娥江,呈梭形,人口5500。有电器、塑料、化学品等厂。百沥海塘经西、南面。上虞县余上慈闸和百官升船机站在境内。
蔡林 属上虞县三联乡。在绍兴城东约26公里,百官镇西北约10公里。传宋高宗南渡时,夏荣护驾有功,后退居上虞,赐第蔡林。村为河网分割,呈散布状。人口5425。产棉花,特产乌金纸、铝箔、金箔,另有羊毛衫、棉织、手套、毛毡等厂。公路、水路通百官镇。
梁湖 上虞县梁湖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31公里,百官镇东南4公里。四十里河穿村而过。古有梁湖,村以湖得名。明设巡检司于此,清置镇。村东靠公路,人口5000余。产蚕茧、茶叶,有棉织、制鞋、织袜、纺机配件、五金塑料、冲压件等厂。公路通百官镇。
吕家埠 属上虞县三联乡。在绍兴城东偏北23.5公里,百官镇西北9公里。别名西塘。据《崧厦志》,原名雁埠,清代始称吕埠,盖因吕姓定居建村,又其北团灶林立,煮海水为盐,开为商埠,故名之。村西南濒曹娥江,百沥海塘由东向西横贯村中,人口5075。有花边、建材及皮鞋厂。产棉花。
上浦 上虞县上浦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偏南27公里,百官镇南13公里,曹娥江西岸。村西有浦,名上大浦、下大浦,村处上大浦,故名。村沿江分布,人口1560。产蚕茧。近处有风机、轴承、啤酒、化工、铝板等厂。杭温公路经此,乡境内有小仙坛,为西汉至宋青瓷窑址。
丁宅街 上虞县丁宅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偏南40公里,百官镇东南18公里,下管溪北岸。据《丁氏宗谱》,南宋嘉泰二年(1202),丁姓自新昌迁此定居,后成集市,故名。民国21年(1932)设丁宅镇,35年省。村南濒溪,呈东西向长条状。街呈丁字形,人口3926。产茶叶、蚕茧,特产板栗。有缫丝、制茶、食品加工等厂。公路通百官镇。
五夫 属上虞县五驿乡。在绍兴城东偏北39公里,百官镇东北11公里,萧甬铁路北侧。嘉泰《会稽志》:“五夫镇,在县北三十里,今废。”万历《上虞县志》:“焦氏五子为大夫,故名。”村呈东西向长条形,人口2414。有五金、塑料等厂。萧甬铁路经此设站,公路通百官镇,水运便利。
华堂 嵊县金庭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南67公里,城关镇东偏南23公里,平溪西岸。据《王氏宗谱》,晋王羲之及其三代子孙均善书画,后人曾在此展览王氏书画,故名画堂。又因前有金庭山,后有石鼓山,景色华丽,遂改华堂。清置华堂镇,后省。民国21年(1932)复置,24年复省。村东沿溪,略呈方形,街似井字状,人口4350。有酿酒、丝织、砖瓦、化工、机械、服装等厂。公路通县城。
贵门 嵊县新山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南66公里,城关镇西南28公里,贵门山南麓,临南山水库。据民国《嵊县志》,古称鹿门。宋朱熹来此访友讲学,认为鹿乃兽名,提议改为贵门,并书匾于更楼北门,故名。村沿山分布,略呈人字形,人口1110。以所产上坞山绿茶著名。有农机、化纤纺织等厂。有公路北与嵊义公路连接。有古迹贵门更楼。
太平 由太平、坎流、沃基三村组成,属嵊县太平乡。在绍兴城南45公里,城关镇西南25公里,长乐江北岸。以南齐时建有道教“太平馆”得名,清时曾设太平镇,宣统二年(1910)与长乐、开元合并为长开太镇,民国21年(1932)置太平镇,24年省。北顺长乐江北岸的太平,沿小昆溪延伸至沃基和坎流村,三村隔溪相望,鼎足而立,人口5315。产茶叶、蚕茧、柑桔等。有化纤纺织、水带等厂。公路通县城。
苍岩 嵊县中南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南偏东44公里,城关镇西南10公里。俗称乌岩,以山多黑色岩石而名。清时改苍岩,宣统二年(1910)与甘霖合并为霖苍镇。民国21年(1932)设苍岩镇,24年省。村南沿澄潭江,东依葛仙山,沿澄潭江故道分布,人口3203。产茶叶、蚕茧。有啤酒厂。附近风光秀丽如画。公路通县城。
晋溪 嵊县金山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南63公里,城关镇东18公里。清置晋溪镇,后省,民国21年(1932)复置镇,24年复省。村东北、西南依山,沿溪谷东西两侧分布,人口3458。产茶叶、蚕茧。有造纸、家具、沙发、塑料、电器、弹簧等厂。公路通县城。
白门 诸暨白门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西南44公里, 城关镇西北9公里。清光绪《诸暨县志》:“白门村即宋之白门里。”据传得名于村西的白门山。人口4300。产茶叶、蚕茧等。有石英砂、制茶、化纤纺织、畜产品、电讯等厂。公路通县城。
姚公埠 诸暨姚公埠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西南32公里,城关镇东北约17公里,浦阳江东岸。因姚氏祖先在此开辟船渡便民而名。民国21年(1932)置姚江镇,24年省,36年复置,1950年废。村沿江呈带状展延,人口4300。有罐头、塑胶、印刷、制鞋等厂。附近产河蚌珠、蚕茧。通浦阳江水运。
包村 属诸暨视北乡。在绍兴城西南19公里,城关镇东北27公里。因包姓聚居而得名。聚落处于山间盆地的东向山麓缓坡上,人口1720。产茶叶、蚕茧、毛竹。有化纤纺织、刀剪、小五金等厂。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进攻包村,包氏族人包立身率地主武装万人,抗拒达一年之久。
直埠 诸暨直埠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西南29公里,城关镇北12公里。旧称涉埠,后改直埠。村处直埠山北麓,西依湖(古河道),有街市,人口2715。产茶叶、蚕茧、甘蔗。有电器、弹簧、建材、针织、服装、家具、制鞋等厂。浙赣铁路经村北设站。
杨家楼 属诸暨南山乡。在绍兴城西南58公里,城关镇西偏南12公里,原名杨家。光绪《诸暨县志》卷十一:“杨家溇,旧于此设南屏镇,后废。前环石渎,后枕洩溪,二水交往,别分一溇,称杨家溇。”村分西、东两片,西为杨家溇,呈南北向长方条状;东为新宅,呈方形;其间隔以零星房屋。人口3229。产茶叶。有化纤纺织、弹簧、电动工具、水泥预制品等厂。东北天元塔系明万历间里人安庆知府杨肇泰建。公路经草塔通县城。
紫阆 诸暨紫云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西偏南56公里,城关镇西偏北17公里。向有“紫府洞天,阆苑仙境”之称,因名。原属富阳县,1956年10月划诸暨。村处五洩溪溪谷盆地中,人口3361。产茶叶、毛竹。有造纸、竹器、化纤纺织、织绸等厂。公路通县城。
藏绿 属诸暨五洩乡。在绍兴城西南59公里,城关镇西偏南15公里。光绪《诸暨县志》:“藏绿庄在土坪山北麓,庄左一峰特秀,即五洩第一峰也。四山袤延,环绕如屏,亦称藏绿坞。”村处山谷,南北被两山夹峙,由西南向东北延伸,至狮象、上吴院,人口2226。产茶叶、蚕茧。有弹簧、电扇、电镀、地毯、化纤纺织、服装、医疗器械、石灰等厂。西北为五洩风景名胜区。
全堂 诸暨齐东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南偏西25公里,城关镇东北24公里。光绪《诸暨县志》:全堂“为元杨维桢读书处,……下为铁崖故宅。宅之旁有方塘,清涟澈底,可鉴须眉,杨氏世居其地,故村名泉塘。后改称全堂”。村建在山麓冲积扇上,南靠山,呈东西向分布,人口3425。产茶叶、蚕茧。有化纤纺织、针织、造纸、电热器、服装、胶木等厂。公路通县城。
五指山 诸暨汤江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西南70公里,城关镇南偏西24公里,西邻浦江县。村以山名。光绪《诸暨县志》:“五指山,山形如指者五。”村处五指山麓,人口1415。有机械、服装、针织、漂染、造纸、机械等厂。杭金公路经村东。村西即为五指山风景区。
附录2 撤区扩镇并乡情况
(1992年5月)
1992年5月,全市调整县以下建置,撤销县乡之间的区建置,扩大镇的范围,合并部分乡。实行撤、扩、并后,全市共撤销47个区,原有324个乡镇,扩并为93个镇,43个乡。
越城区
乡 镇
街道名
|
政府驻地 |
邮编 |
村委
会数
(个) |
居委
会数
(个) |
地域
面积
(km2) |
人口数
(万人) |
户数
(万户) |
东湖镇 |
湖山北路 |
312003 |
16 |
1 |
|
1.28 |
0.44 |
禹陵乡 |
稽山桥北 |
312001 |
24 |
|
|
1.68 |
0.53 |
城东乡 |
则水牌村 |
312020 |
20 |
4 |
|
2.03 |
0.81 |
梅山乡 |
单港横湖 |
312021 |
14 |
|
|
1.36 |
0.42 |
灵芝乡 |
西郭箭楼下21号 |
312000 |
15 |
1 |
|
1.68 |
0.55 |
亭山乡 |
鉴湖后街80号 |
312016 |
18 |
1 |
|
1.76 |
0.56 |
北海街道 |
王衙弄14号 |
312000 |
2 |
17 |
|
2.05 |
0.93 |
府山街道 |
人民路281号 |
312000 |
1 |
17 |
|
3.86 |
1.25 |
塔山街道 |
若耶溪23号 |
312000 |
1 |
24 |
|
3.05 |
2.00 |
蕺山街道 |
永昌庙弄1号 |
312000 |
1 |
22 |
|
4.56 |
1.54 |
绍兴县
扩并后
乡镇名 |
政府驻地 |
邮编 |
并入乡镇
|
村委
会数
(个) |
居委
会数
(个)
|
地域
面积
(km2) |
人口数
(万人) |
户数
(万户) |
柯桥镇 |
柯桥寺岔 |
312007 |
柯桥镇 双梅乡 阮社乡 柯岩镇 州山乡
|
59 |
13 |
61 |
8.15 |
2.53 |
齐贤镇 |
下方桥 |
312031 |
齐贤镇 嘉会镇 ??湖乡 陶里乡 |
50 |
6 |
51 |
6.67 |
2.09 |
皋埠镇 |
集体村 |
312011 |
皋埠镇 皋北乡 上蒋乡 |
67 |
2 |
67 |
5.84 |
1.76 |
钱清镇 |
钱清 |
312005 |
钱清镇 南钱清乡 新甸乡 |
48 |
3 |
54 |
5.28 |
1.48 |
马山镇 |
马山 |
312027 |
马山镇 安城乡 豆姜乡 |
44 |
1 |
42 |
4.96 |
1.58 |
斗门镇 |
百盛溇 |
312029 |
斗门镇 马海乡 袍谷乡 |
39 |
1 |
42 |
4.56 |
1.39 |
鉴湖镇 |
城南城郊村 |
312001 |
城南乡 南池乡 坡塘乡 |
48 |
1 |
63 |
4.23 |
1.25 |
东浦镇 |
锡麟路 |
312047 |
东浦镇 鉴湖乡 |
32 |
4 |
31 |
3.95 |
1.29 |
孙端镇 |
桥西路 |
312025 |
孙端镇 皇甫乡 |
|
39 |
3 |
31 |
3.88 |
1.17 |
福全镇 |
大生村 |
312054 |
福全镇 胜利乡 |
49 |
|
39 |
3.66 |
1.05 |
马鞍镇 |
章村 |
312033 |
马鞍镇 新围镇 新二乡 |
50 |
3 |
53 |
3.51 |
1.06 |
平水镇 |
前街 |
312017 |
平水镇 王化乡 上灶乡 |
41 |
1 |
96 |
3.49 |
1.00 |
安昌镇 |
中街 |
312037 |
安昌镇 大和乡 |
31 |
6 |
24 |
3.46 |
1.10 |
王坛镇 |
王坛村 |
312023 |
王坛镇 两溪乡 孙岙乡 |
46 |
1 |
103 |
3.43 |
1.03 |
华舍镇 |
华舍 |
312009 |
华舍镇 管墅乡 |
24 |
3 |
23 |
3.41 |
1.11 |
湖塘镇 |
湖塘村 |
312007 |
湖塘镇 型塘乡 |
39 |
2 |
66 |
3.23 |
0.98 |
兰亭镇 |
娄宫 |
312000 |
娄宫镇 兰亭乡 |
52 |
1 |
83 |
3.13 |
0.90 |
稽东镇 |
竹田头 |
312019 |
稽东镇 龙峰乡 越峰乡 |
61 |
1 |
84 |
2.92 |
0.79 |
杨汛桥镇 |
杨汛桥街 |
312005 |
杨汛桥乡 江桥镇 |
36 |
2 |
27 |
2.91 |
0.82 |
漓渚镇 |
横路 |
312039 |
漓渚镇 棠棣乡 |
2 |
1 |
73 |
2.50 |
0.75 |
富盛镇 |
方潜桥 |
312013 |
富盛镇 红山乡 |
29 |
1 |
73 |
2.50 |
0.75 |
陶堰镇 |
陶堰 |
312015 |
|
34 |
1 |
25 |
2.30 |
0.71 |
平江乡 |
平江 |
312017 |
平水江乡 横溪乡 |
32 |
|
77 |
2.25 |
0.63 |
夏履镇 |
夏履桥村 |
312005 |
|
21 |
1 |
51 |
1.73 |
0.40 |
稽江乡 |
车头 |
312021 |
稽江乡 青陶乡 |
19 |
|
57 |
1.51 |
0.22 |
上虞市
扩并后
乡镇名 |
政府驻地 |
邮编 |
并入乡镇
|
村委
会数
(个) |
居委
会数
(个)
|
地域
面积
(km2) |
人口数
(万人) |
户数
(万户) |
百官镇 |
剧院路36号 |
312300 |
百官镇 路东乡 娥江乡 中塘乡 南湖乡 |
66 |
16 |
67 |
11.07 |
3.45 |
道墟镇 |
镇中路赵娄 |
312368 |
道墟镇 杜浦乡 啸唫乡 |
32 |
2 |
43 |
4.96 |
1.73 |
东关镇 |
医院路1号 |
312352 |
东关镇 长塘乡 长山乡 |
38 |
5 |
62 |
4.24 |
1.35 |
蒿坝镇 |
蒿坝村 |
312351 |
蒿坝乡 樟塘乡 |
24 |
|
29 |
2.23 |
0.67 |
上浦镇 |
上浦村 |
312351 |
上浦镇 联江乡 |
35 |
|
86 |
2.54 |
0.78 |
汤浦镇 |
上街村 |
312364 |
汤浦镇 胜江乡 |
22 |
1 |
62 |
2.19 |
0.70 |
章镇镇 |
老街路47号 |
312363 |
章镇镇 滨笕乡 |
35 |
4 |
49 |
2.36 |
0.71 |
龙浦乡 |
湾头村 |
312363 |
龙浦乡 清潭乡 |
21 |
|
37 |
1.08 |
0.32 |
大勤乡 |
俞傅村 |
312363 |
大勤乡 张溪乡 |
23 |
|
54 |
1.33 |
0.87 |
岭南乡 |
阮庄村 |
312351 |
岭南乡 覆卮乡 |
29 |
|
57 |
1.38 |
0.40 |
陈溪乡 |
陈溪口村 |
312362 |
|
24 |
|
41 |
1.07 |
0.82 |
下管镇 |
星火村 |
312362 |
|
26 |
1 |
46 |
1.46 |
0.41 |
丁宅乡 |
丁宅村 |
312351 |
|
22 |
|
43 |
1.14 |
0.34 |
丰惠镇 |
林庙路39号 |
312361 |
丰惠镇 通明乡 祝家庄乡 三溪乡 |
60 |
6 |
97 |
4.32 |
1.35 |
永和镇 |
永和村 |
312361 |
永徐乡 朱巷乡 |
27 |
|
31 |
1.71 |
0.53 |
谢桥镇 |
虞光村 |
312361 |
谢桥乡 夹塘乡 |
19 |
|
21 |
1.36 |
0.44 |
梁湖镇 |
华山村 |
312351 |
梁湖乡 江山乡 皂湖乡 |
39 |
|
61 |
3.07 |
0.92 |
驿亭镇 |
驿亭村 |
312353 |
五驿乡 横塘乡 |
37 |
|
51 |
2.34 |
0.70 |
小越镇 |
下街52号 |
312367 |
小越镇 越东乡 双堰乡 |
36 |
4 |
29 |
3.11 |
1.00 |
谢塘镇 |
灵惠街2号 |
312369 |
谢塘镇 盖东乡 禹峰乡 |
28 |
1 |
26 |
2.78 |
0.93 |
盖北乡 |
四合村 |
312369 |
|
19 |
|
17 |
2.62 |
0.86 |
崧厦镇 |
龙翔路 |
312365 |
崧厦镇 华镇乡 联丰乡 新建乡 |
58 |
7 |
38 |
6.85 |
2.17 |
沥东镇 |
峥头村 |
312366 |
沥东镇 四埠乡 三联乡 |
49 |
|
35 |
5.21 |
1.64 |
沥海镇 |
东门村 |
312366 |
沥海镇 三汇乡 |
31 |
1 |
31 |
4.39 |
1.52 |
嵊县
扩并后
乡镇名 |
政府驻地 |
邮编 |
并入乡镇
|
村委
会数
(个) |
居委
会数
(个)
|
地域
面积
(km2) |
人口数
(万人) |
户数
(万户) |
城关镇 |
医院路34号 |
312400 |
城关镇 新市乡 新明乡 中爱乡 城郊乡 新联乡 城溪乡 |
127 |
22 |
126 |
9.83 |
3.72 |
三塘乡 |
花四村 |
312459 |
|
16 |
|
18 |
1.08 |
0.80 |
浦口镇 |
文化路2号 |
312461 |
浦口镇 四明乡 |
35 |
|
66 |
3.66 |
1.91 |
仙岩镇 |
仙岩村 |
312459 |
仙岩乡 幸福乡 |
40 |
|
68 |
2.29 |
0.58 |
甘霖镇 |
横三亩路2号 |
312462 |
甘霖镇 剡北乡 蛟镇乡 普义乡 |
81 |
1 |
64 |
5.30 |
1.64 |
博济镇 |
建明村 |
312464 |
|
37 |
|
40 |
2.39 |
0.82 |
苍岩镇 |
苍岩四村 |
312461 |
中南乡 毫石乡 |
36 |
|
55 |
2.22 |
0.68 |
长乐镇 |
后街16号 |
312467 |
长乐镇 方口乡 太平乡 大昆乡 |
67 |
1 |
125 |
4.74 |
1.54 |
绿溪乡 |
水竹村 |
312467 |
|
32 |
|
39 |
1.33 |
0.40 |
开元镇 |
人民东路3号 |
312468 |
开元镇 剡源乡 |
27 |
|
39 |
2.22 |
0.71 |
广利乡 |
湖村桥村 |
312473 |
|
30 |
|
28 |
1.51 |
0.54 |
崇仁镇 |
新街西路 |
312473 |
崇仁镇 春联乡 升高乡 民胜乡 |
73 |
2 |
104 |
5.53 |
1.86 |
富润镇 |
溪中路22号 |
312474 |
|
26 |
|
41 |
2.24 |
0.78 |
石璜镇 |
镇东路26号 |
312471 |
石璜镇 镇基乡 |
54 |
1 |
67 |
3.00 |
1.01 |
雅璜乡 |
雅璜村 |
312471 |
|
11 |
|
36 |
0.45 |
0.19 |
通源乡 |
岗下村 |
312471 |
|
13 |
|
45 |
0.67 |
0.22 |
三界镇 |
山园路 |
312452 |
三界镇 江东乡 三合乡 福源乡 |
67 |
1 |
99 |
4.00 |
1.15 |
下王镇 |
下王村 |
312454 |
下王镇 和平乡 卮山乡 |
42 |
|
88 |
1.63 |
0.50 |
友谊乡 |
陈村 |
312452 |
友谊乡 西杜乡 |
20 |
|
32 |
1.44 |
0.41 |
蒋镇乡 |
蒋镇村 |
312452 |
|
14 |
|
20 |
1.10 |
0.32 |
黄泽镇 |
七一村 |
312455 |
黄泽镇 明溪乡 灵山乡 明山乡 |
54 |
1 |
104 |
4.68 |
1.38 |
北漳镇 |
东路19号 |
312458 |
北漳镇 小柏乡 东坑乡 |
46 |
|
85 |
2.17 |
0.68 |
金庭镇 |
下任村 |
312456 |
金山乡 金庭乡 |
36 |
|
69 |
2.94 |
0.91 |
贵门乡 |
贵门村 |
312466 |
横山乡 玠溪乡 新山乡 |
33 |
|
66 |
1.23 |
0.10 |
里南乡 |
下叶村 |
312465 |
平山乡 汉溪乡 奖山乡 |
45 |
|
93 |
1.54 |
0.49 |
谷来镇 |
振兴路17号 |
312472 |
谷来镇 显潭乡 吕岙乡 |
63 |
|
102 |
3.00 |
0.86 |
王院乡 |
王院村 |
312472 |
|
19 |
|
42 |
0.64 |
0.21 |
竹溪乡 |
竹溪村 |
312472 |
|
9 |
|
32 |
0.46 |
0.14 |
新昌县
扩并后
乡镇名 |
政府驻地 |
邮编 |
并入乡镇
|
村委
会数
(个) |
居委
会数
(个)
|
地域
面积
(km2) |
人口数
(万人) |
户数
(万户) |
城关镇 |
南街38号 |
312500 |
城关镇 西郊乡 西岭乡 新民乡 |
64 |
13 |
83 |
7.18 |
2.39 |
拔茅镇 |
拔茅村 |
312521 |
拔茅镇 桃源乡 |
33 |
|
51 |
1.91 |
0.59 |
沙溪镇 |
沙溪村 |
312570 |
沙溪镇 蔡峰乡 董村乡 |
48 |
|
118 |
1.73 |
0.52 |
儒岙镇 |
儒一梨树园 |
312560 |
儒岙镇 石磁乡 报国乡 |
53 |
|
100 |
3.28 |
1.00 |
大市聚镇 |
大市聚村 |
312580 |
大市聚镇 红旗乡 长诏乡 |
68 |
1 |
108 |
2.81 |
0.89 |
回山镇 |
上市场村 |
312550 |
回山镇 安顶乡 新天乡 |
57 |
|
61 |
2.75 |
0.86 |
澄潭镇 |
东街村 |
312530 |
澄潭镇 灵川乡 遁山乡 |
44 |
1 |
44 |
2.59 |
0.35 |
镜岭镇 |
镜岭村 |
312540 |
镜岭镇 西坑乡 肇圃乡 |
37 |
1 |
53 |
1.80 |
0.58 |
双彩乡 |
新市场村 |
312551 |
中彩乡 彩淳乡 |
44 |
|
35 |
1.82 |
0.57 |
巧英乡 |
东田村梅树坂 |
312591 |
莒根乡 三坑乡 雪溪乡 |
35 |
|
70 |
1.49 |
0.48 |
小将镇 |
里小将村 |
312590 |
小将镇 方泉乡 五马乡 结溪乡 |
50 |
|
122 |
2.52 |
0.78 |
大明市镇 |
大明市村 |
312520 |
孟家塘乡 大明市乡 |
30 |
|
54 |
2.54 |
0.81 |
东茗乡 |
莒溪村 |
312530 |
东茗乡 红星乡 |
28 |
|
48 |
1.72 |
0.57 |
梅渚镇 |
梅渚村 |
312532 |
梅渚乡 山头乡 诚爱乡 |
26 |
|
35 |
1.84 |
0.66 |
新林乡 |
竹岸村 |
312525 |
新林乡 龙皇堂乡 |
31 |
|
41 |
1.44 |
0.44 |
镜屏乡 |
殿前村 |
312540 |
镜屏乡 安山乡 |
34 |
|
47 |
1.45 |
0.45 |
城南乡 |
石溪村 |
312513 |
岱石乡 新溪乡 永丰乡 |
60 |
|
77 |
2.75 |
0.82 |
长征乡 |
前洋市 |
312561 |
|
35 |
|
29 |
1.18 |
0.39 |
诸暨市
扩并后
乡镇名 |
政府驻地 |
邮编 |
并入乡镇
|
村委
会数
(个) |
居委
会数
(个)
|
地域
面积
(km2) |
人口数
(万人) |
户数
(万户) |
城关镇 |
西施大街25号 |
311800 |
城关镇 大侣乡 宜东乡 |
96 |
17 |
189 |
11.68 |
3.72 |
大唐镇 |
大唐庵村 |
311801 |
大唐庵镇 冠山乡 |
43 |
|
56 |
3.21 |
1.09 |
应店街镇 |
应镇南路 |
311817 |
应店街镇 云石乡 紫云乡 |
57 |
|
118 |
4.93 |
1.47 |
次坞镇 |
次坞村 |
311815 |
次坞镇 思安乡 大桥乡 |
52 |
|
97 |
3.85 |
1.16 |
湄池镇 |
湄池村 |
311814 |
湄池镇 紫西乡 |
38 |
|
51 |
3.18 |
1.04 |
店口镇 |
店口 |
311814 |
店口镇 紫东乡 |
31 |
|
54 |
2.71 |
0.91 |
阮市镇 |
阮市村 |
311826 |
阮市镇 杨梅桥乡 视北乡 |
42 |
|
67 |
3.50 |
1.14 |
江藻镇 |
新民村 |
311822 |
江藻镇 连湖乡 |
34 |
|
38 |
2.88 |
0.96 |
山下湖镇 |
山下湖村 |
311804 |
西江乡 泌湖乡 |
31 |
|
41 |
2.85 |
0.93 |
枫桥镇 |
麻园路39号 |
311811 |
枫桥镇 新枫乡 栎江乡 永宁乡 |
46 |
1 |
100 |
4.56 |
1.49 |
赵家镇 |
朝阳路8号 |
311819 |
赵家镇 东溪乡 梅岭乡 |
45 |
|
94 |
8.39 |
1.09 |
三都镇 |
三都 |
311803 |
三都镇 白门乡 红门乡 丰山乡 唐山乡 |
55 |
|
68 |
3.79 |
1.19 |
马剑镇 |
马剑村 |
311803 |
马剑镇 平阳乡 龙门乡 |
32 |
|
118 |
2.07 |
0.65 |
草塔镇 |
莼塘路42号 |
311812 |
草塔镇 南山乡 |
44 |
1 |
51 |
3.31 |
1.09 |
同山镇 |
高城头村 |
311808 |
同山镇 边村乡 王沙溪乡 |
40 |
|
58 |
2.46 |
0.76 |
牌头镇 |
工农路 |
311825 |
牌头镇 西山乡 新乐乡 越山乡 坑西乡 |
70 |
1 |
87 |
5.07 |
1.48 |
王家井镇 |
王家井村 |
311813 |
王家井镇 新壁乡 外陈乡 |
66 |
|
59 |
4.07 |
1.87 |
安华镇 |
车站路12号 |
311812 |
安华镇 汤江乡 红桥乡 |
49 |
|
59 |
3.49 |
1.12 |
璜山镇 |
璜街12号 |
311809 |
璜山镇 开三乡 萃溪乡 |
37 |
|
89 |
2.95 |
0.88 |
街亭镇 |
街亭村 |
311805 |
街亭镇 花厅乡 新胜乡 |
43 |
|
76 |
2.84 |
0.89 |
浬浦镇 |
浬浦村 |
311824 |
浬浦镇 保和乡 |
19 |
|
60 |
2.24 |
0.71 |
陈蔡镇 |
人民路24号 |
311818 |
陈蔡镇 孝四乡 |
17 |
|
52 |
1.45 |
0.48 |
直埠镇 |
直埠 |
311827 |
直埠乡 姚公埠乡 |
31 |
|
58 |
2.88 |
0.94 |
双桥镇 |
廿里牌村 |
311801 |
高湖乡 双桥乡 |
30 |
|
71 |
2.41 |
0.71 |
岭北镇 |
岭北周村 |
311801 |
岭北乡 水带乡 |
30 |
|
66 |
1.41 |
0.42 |
东一乡 |
葛村 |
311811 |
东三乡 东一乡 |
23 |
|
81 |
1.37 |
0.44 |
齐东乡 |
全堂村 |
311811 |
齐东乡 乐山乡 |
15 |
|
35 |
1.44 |
0.46 |
东和乡 |
王家宅村 |
311801 |
东和乡 金王乡 舞凤乡 |
40 |
|
61 |
2.41 |
0.79 |
五一乡 |
李村 |
311801 |
|
18 |
|
20 |
1.41 |
0.38 |
五洩乡 |
狮象村 |
311807 |
|
23 |
|
48 |
1.56 |
0.50 |
青山乡 |
坎头村 |
311812 |
|
16 |
|
30 |
1.26 |
0.38 |
西岩乡 |
漫头村 |
311801 |
|
12 |
|
38 |
0.88 |
0.26 |
化泉乡 |
齐村 |
311809 |
|
18 |
|
42 |
1.34 |
0.41 |
石壁乡 |
羡唐村 |
311823 |
石壁乡 绿化乡 |
34 |
|
82 |
2.20 |
0.66 |
斯宅乡 |
斯宅村 |
311818 |
斯宅乡 小东乡 |
22 |
|
116 |
1.68 |
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