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寿淇(1918—2000.3)】 祖籍绍兴,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中国心脏病学专家、现代心血管病与预防心脏病学奠基人之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名誉院长、内科学教授。1934年考入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在母校任内科住院医师,并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脏内科和心电图学。1948年回国后,担任上海医学院内科讲师,开始从事循环系统内科、物理诊断及心电图学的教学工作,并在其附属医院建立和发展心脏内科。1974年,调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所属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兼内科主任,1980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所属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1984年起任名誉院(所)长。
长期从事心脏病学、心血管病学研究,1952年,首先报导并证实了锑剂是治疗血吸虫病患者过程中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导致猝死的直接原因。1954年,他根据对奎尼丁诱发多形性反复短阵室速、室颤的观察,得出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论点,这在当时国际上属首创。并提出用补充氯化钾来纠正血钾过低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这一独特见解和采用强心、扩张血管、静脉补液和纠正酸中毒等手段来治疗感染性休克。1966年,与相关人员合作,成功地将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法应用于临床,开国内之先河。曾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100多篇,主要论著有《实用内科学》、《实用心脏病学》等。2000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