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7走进绍兴/col/col1461896/index.html绍兴年鉴http://sz.sx.gov.cn/col/col1228990442/index.html2002年绍兴年鉴/col/col1462460/index.html专记/col/col1462462/index.html
绍兴市区环城河综合整治纪实
发布日期:2005-06-08 11:53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绍兴市区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城市防洪为重点,整治古城水环境为中心,紧密结合城河周边环境改造,挖掘整理沿线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古城传统特色风貌,创建市民休闲娱乐空间,适应中心城市城建格局的城市基础建设工程。工程自1999年7月18日开始,至2001年7月28日全部建成,历时740天,提前一年完成任务。两年中,沿12公里环城河新砌高标准河坎24公里,环城东河大城湾进行了截弯取直,拓宽了铁路39号、42号、47号桥梁;疏浚环城河淤泥40万立方米;拆迁旧房64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沿河公园绿带54万平方米,沿河两岸建成了西园、百花苑、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都泗门、迎恩门、河清园等八大公园景点,其中西园、都泗门、迎恩门是对历史名城古迹的恢复,治水广场则通过治水纪念馆、治水纪念广场等形式对绍兴人民的治水史迹进行了记载和反映,稽山园则充分反映了古城绍兴的水乡、桥乡特色;新建、大修环城道路近9公里,其中环城南路稽山桥至城南大桥段拓宽至24米,环城南路城南大桥至人民西路口段拓宽至30米,环城东路立交桥至人民东路段进行拓宽改道,同时对环城北路、环城西路路面进行大修,改善了环河交通条件。根据亮化城河的要求,对环城河沿线绿带、公园、景点进行亮化建设,沿河23座桥梁进行立面美化改造和亮化装饰。为统一景观附近建筑风格,对沿河270余幢居民楼按照古建筑传统格调进行了粉墙黛瓦立面改造。
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12亿余元,防洪能力达到了百年一遇标准。
决 策 篇
绍兴市区环城河作为城市的屏障从建城之初就伴随着古城走过了2400余年历程,环城河的历次拓宽疏浚也有详细记录,环城河是绍兴古城最有权威的历史见证。到20世纪末,由于年久失修,坎塌、河淤、建乱、绿少、水脏等问题十分突出,河道平均淤积在40厘米以上,淤积深厚地段超过1.5米;加之由于历史原因,沿河工厂、居民将污水直接排入河中,一些农户和居民随意向河中倾倒垃圾,在河边建猪舍、粪坑;沿岸乱搭建、乱堆放、非法侵占水域现象十分触目。这些现象不但严重影响了江南水乡古城的形象,而且使提供市民生活用水的水厂水源和酿制绍兴黄酒的鉴湖水质也受到严重威胁,广大市民对加快整治河道的呼声越来越高。
1999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各地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指示下,市委、市政府根据市四届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总体要求,提出首先做好水文章、保护水环境,实现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变新样、五年大变样”的目标。1月4日,市长冯顺桥在听取市水电局汇报时提出:“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环城河综合整治任务,工程建设要做到集城市防洪、城建配套、环保、旅游、文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思路。据此,市水电局委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及绍兴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开展绍兴市城区防洪规划设计工作,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组织赴先进地区学习取经,详细调查环城河周边状况,广泛听取市民要求,并征求各部门意见,提出了城市防洪与环城河综合治理初步方案,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3月27日晚,市长冯顺桥召集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市长冯顺桥任组长,副市长袁长寿、马忠任副组长的绍兴市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水电局局长张伟波任主任。3月30日,市水电局委托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展开环城河综合整治总体规划设计。6月2日,市长冯顺桥、副书记袁长寿及市计委、水利、城建、财政、环保、旅游、文化等部门负责人听取了浙大规划设计院对环城河综合整治总体规划初步成果的汇报。6月7日,审查通过了环城河综合整治总体规划。6月17日,审查通过了绍兴市城区防洪规划。6月18日,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城市防洪环城河综合整治情况汇报,作出加快实施的决策,并提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要求实施工程建设。6月25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绍兴市城区防洪与环城河综合整治规划的决议》,从而使此项牵动全市上下的民心工程正式启动。
建 设 篇
高效率的组织机制。以市长为组长的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市计委、财政、水电、城建、旅游、交通、土管、文化、电力、电信、邮政、公安、市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及绍兴县政府、越城区政府、绍兴经济开发委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具体工作由市水电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环城河整治过程中,市政府先后召开有关环城河综合整治的专题会议15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多次检查、视察、指导环城河综合整治工作,关心支持工程建设事宜,确保工程建设得到顺利实施。
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水电、城建、土管、电力等部门抽调骨干组成,市纪监委派纪监干部监督始终,市委组织部派骨干支持帮助。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规范、有序、廉洁、高效的要求,制订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约束办事纪律、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把这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真正建设成为让领导满意、群众放心的德政工程、廉政工程。
市城建、土管、电力、交通、邮电、广电、环保等部门和绍兴县、越城区、绍兴经济开发委、城南开发委、黄酒集团等单位积极配合支持工程建设,城东、城南、黄酒集团和交通局分别承担了所属辖区范围的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城建、土管等部门全力做好了规划设计、房屋动迁、土地征用和出让等工作,电力、邮电、广电及时做好三线下埋工作,计委、财政做好工程立项,资金及时到位等工作,宣传部门拟定宣传计划,加强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合力共建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新局面。
顺利实施房屋动迁。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涉及213家单位和2200余户居民的动迁工作,为确保动迁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市河道办、市城建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府分别以市府办发〔1999〕68号和〔2000〕25号两文制订了环城河整治动迁安置补偿规定和土地补偿政策,统一动迁政策。市、县、区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照环城河综合整治房屋动迁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下属单位的房屋动迁工作,广大被拆迁单位和拆迁户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踊跃动迁,确保了整个动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程动迁过程中,市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妥善做好拆迁安置工作,使古城最大规模的拆迁工作快速顺利实施。如原稽山村和丁斗弄村共有546户居民,根据工程动迁总体安排,仅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全部搬迁,集中安置于稽山新村公寓,使他们住房环境变好、标准变高、面积变大,拆迁居民无不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政策。
多渠道筹措资金。市府〔1999〕41号《关于市区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筹资融资有关问题的协调会议纪要》确定,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资金主要通过财政安排、社会捐款、沿河拆迁土地开发出让、定向筹集、向上争取等渠道筹集。由于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顺民心、合民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1999年到2001年,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组织发动为工程建设捐款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达2.2亿余元。共有563家单位,21万人次包括国外友人和港、台、澳胞及侨胞慷慨解囊捐款。
建设管理争创精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委托浙江省地质勘察院、华东水利勘测设计院、浙江大学风景规划院、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具有较强勘测规划设计实力的单位开展城市防洪工程规划设计和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邀请专家学者多次规划论证,力争高档次、高品位。严格工程选材,立足精品和地方特色,用天然石材砌坎、青石板铺路,通过高标准的河道整治,再造绿化休闲带和旅游线。精心组织建设,择优选择力量雄厚的浙江环宇集团、浙江中联建设集团、市第一建工集团、市第一园林工程公司、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市第一水建公司、浙江省水电基础工程公司、市城建监理公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施工及监理单位参加工程施工和监理。市河道办成立工程督查组,开展“一创三保”劳动竞赛,并选派业务骨干担任甲方工地代表,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建立市场运作机制。根据1999年7月17日绍市府发〔1999〕75号《关于组建绍兴市河道综合整治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通知》,组建工程投资实体,实施工程项目法人制,通过项目法人向社会和市场筹资融资,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国家开发银行为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了2.5亿元贷款,及时解决了工程资金缺口问题。按照招投标制要求,严格工程招标,工程中先后进行水利标段21个、配套标段23个、安置房标段5个共49个标段的招投标工作。其中属于省重点建设工程的部分由《浙江日报》发布信息、省招标办监督,通过浙江省重大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进行招投标工作。通过招投标,有市内外18家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程建设,5个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理。工程质监由绍兴市水利水电工程质监站、市政质监站和市建筑质监站承担。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营运机制和严格按规章程序的操作管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据对完建单位已核定工程质量等级看,优良率为92.8%,实现了让领导满意、让百姓放心的要求。
管 护 篇
建立长效管理机构。2001年7月28日,环城河沿线公园绿带正式向市民开放。为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8月21日,市长冯顺桥召集专题会议,决定成立绍兴市环城河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成员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隶属市水电局。会议纪要对管理所及问题均作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实行市场运作。为确保工程得到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环城河管理办公室根据环河公园绿带的自身特点,充分借鉴相关工程管理经验,对环城河的管理实行公益工程市场运作的办法,实施管护招标、经营招租和人员招聘。即卫生保洁、绿化维护、设备维修实行公开招标,房产、场地等物业和旅游实行公开拍租,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完善各种管理设施,确保工程得到有效管理。
实行社区共管。整个环城河整治工程属全开放式,面积大、线路长,周边情况复杂,社会性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同时环城河优美环境也促进了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周边如罗门、和畅堂、昌安洞桥等社区主动组织劝导队义务协助维护公园绿带的文明秩序,管理办公室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并逐步扩大共管范围和共管内容。
效 果 篇
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品位提升。环城河综合整治,拆除沿河旧房64万平方米,新建沿河公园绿带面积54万平方米,建成了八大公园景点,新砌高标准河坎。在环城河综合整治过程中,全线的河、岸、绿、路、景建设贯穿了文化、亮化、美化、净化和绿化,实现水清可游、岸绿可闲、路宽可行、街繁可贸、景美可赏既定目标,达到把环城河建成安全保障的防洪线、风景秀丽的旅游线、道路顺畅的交通线、夜景迷人的亮化线和内涵深厚的文化线的总体要求,工程的建成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休闲空间扩展,生活质量改善。通过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兴建滨河公园,开发沿河绿化带,建设休闲广场,原先河淤、坎塌、水脏、建乱、绿少的环城河变成了水清岸绿、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线和休闲带,美化了环境,创造了休闲场所,每天有近万名市民在环城河公园和绿带跳舞、唱戏、健身、休闲,给市民带来实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知名度提高。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由于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对提高绍兴城市的知名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环城河不仅成为绍兴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形象,而且对推进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活动起到积极作用,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美。工程建成后,国务委员吴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孙孚凌等中央领导和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以及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等省部级领导先后视察并对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给予高度评价。2001年11月10日,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参观环城河后还即兴赋诗一首:“楼阁宫阙落星河,古桥瑶池舞碧罗;谁识绍兴真面目,扶上九霄问舜尧。”前来参观考察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各级领导和来宾络绎不绝,至2001年12月底,仅由市水利局负责接待就达197批6460人之多,其中包括20余名省部级领导。
(市水利局)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