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2年绍兴年鉴 > 区县市

概况

发布日期:2005-06-08 11:5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诸 暨 市

               
   【概况】 诸暨市总面积2311.33平方公里,辖23个镇、2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6.04万。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一产增加值20.5亿元,增长3.0%;二产增加值101.8亿元,增长12.5%;三产增加值53.1亿元,增长14.0%。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6∶57.7∶29.7调整为11.7∶58.0∶30.3。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2.6%。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积极实施园区化战略,投入9100万元配套“一区四园”基础设施,有50家企业进区入园,总投资8.5亿元,大唐袜业、山下湖珍珠、店口新型管业和枫桥服饰等四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成为块状经济升级的重要载体。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日益凸现,42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利润、税收分别占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62.6%、63.2%和62.5%。技改投入增势强劲,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9.3%,8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双高一优”项目,3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企业质量、品牌意识不断增强,71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3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新增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各3个,步森衬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建筑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现建安产值93.9亿元,同比增长18.3%,上缴地方税收9154万元,同比增长34.0%,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8个。
   效益农业发展明显加快。以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结构调整面积达17608.8公顷,比上年增加3802公顷,粮经比例调整到52:48。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980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2.6%。注重培育产业特色,珍珠、茶叶、香榧、出口蔬菜等十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达27213.6公顷,14个农产品单体种养面积均超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7800万元,建设各类项目142个,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成功举办第二届农业科技交易会,全年引进优新品种60余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8个,新增农产品地方标准13项,香榧、珍珠示范基地被列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业基地达到1万公顷,被评为全国惟一的“无公害茶叶之乡”。健全农业保障体系,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3亿元,实施西泌湖电排技术改造,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0项,新建浦阳江标准堤13公里、标准农田3068公顷。
   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张。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规范旅游投资公司运作机制,成功举办第三届五泄观瀑节暨全国斗岩攀岩精英赛,开通市区至珍珠市场旅游专线车,全年旅游开发总投入3700万元,接待中外游客1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23.4%和22.3%。商贸流通以改革增活力,平稳实施专业市场“管办脱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亿元,同比增长9.7%,全市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42.1亿元。房地产业有序发展,新开发房产73.6万平方米,示范居住区建设成为城市新景观。加强对人才、劳务、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培育,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
   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多形式开展投资环境推介,主攻对台招商引资,拓展日、美、欧招商领域,新办“三资”企业24家,增资6家,合同利用外资1724万美元,增长30.8%,实到外资954万美元,增长35.7%。开发区利用外资出现新气象,新增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占全市的64.3%、62.9%。想方设法解决外贸企业融资、出口退税等问题,推进出口主体、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新增自营出口获权企业36家,自营出口2.32亿美元,同比增长56.2%。重点出口企业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9家自营出口500万美元以上企业实现出口1.53亿美元,占全市的66.0%。外经合作更为活跃,新增境外贸易机构、境外企业4家,实现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营业额1708万美元,同比增长16.0%。
   城市化步伐与日俱进。《诸暨市城市总体规划》首批通过省政府批准实施,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进一步确立。坚持规划联席会议制度,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增强规划刚性。做深经营城市文章,筹集城市建设资金10.2亿元,投入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完成老年康乐中心等续建工程和城西五泄江标准堤新建工程建设。开展以浣江两岸为重点的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区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城市管理效能提高。加快市政公益事业企业化步伐,筹建市水务集团,供水管网向35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延伸。启动白塔湖综合治理,巩固水泥机立窑粉尘治理成效,加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对滨江区域近5.7万平方米旧房进行拆迁,高品位建设居民安置小区。继续完善重点区域、居民住宅小区的路、灯、绿配套,开展绿化“三认”活动,丰富亮化工程内涵。新建改建县乡公路122公里,程控扩容1.91万门,110千伏店口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10.7%。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9亿元。欠发达镇乡“三普及两达标”帮扶目标基本实现,家庭工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15.9%。再就业工程深入实施,安置城镇失业、下岗人员2166人。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总发放金额达10278万元,比上年增加1998万元,知识青年养老保险纳入政府统筹,稳妥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易地新建市社会福利院、光荣院,重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规范涉农收费行为,建立收费立项登记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制定实施《诸暨市建设文化名市纲要》,广泛开展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市越剧团赴芬兰演出获得成功,《枫桥故事》荣获中国电影艺术政府最高奖“飞天奖”,修缮枫桥大庙、边氏宗祠等文物古迹,斯氏古民居建筑群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医疗质量和预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无偿献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完成市体育中心配套工程建设,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大对偏远山村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光缆。积极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为主优质服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99.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8‰。组建市土地交易中心,开展农村小搭小建专项整治,规范土地有形市场。继续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做好征兵、安置、优抚、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统计、外事、侨务、宗教、对台、人防、气象、档案、史志、残疾人、老年人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汪建江)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