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1年绍兴年鉴 > 专记

绍兴竞选“船老大”乌毡帽纷争乌篷船

发布日期:2005-06-08 11:5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绍兴竞选“船老大”乌毡帽纷争乌篷船】 绍兴东湖景区日前在城市广场设摊,向全市招聘“乌篷船老大”10名,要求如下:男性,能手脚并用,划船历史20年以上,会讲简单的“绍兴普通话”。没料到,一石激起了千层浪,40余名从小就以捕鱼为生的老渔工踊跃应聘,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也有55岁,成为东湖景区的新热点。
  其实,早在1997年,乌篷船的经营规模就从原先的10余条增加到80条,因而遇上了“人才紧缺”的难题,此次“竞争上岗”当属“扩招”。这群老把式,个个土生土长,要他们介绍绍兴的历史,人人都能张口道来。而今赋闲在家,就想赚点老酒钱。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娘胎还没应过试,可即便是平生头一遭面试,也半点不肯马虎。据景区主任王韶山介绍说,这次面试主要是进行简单的旅游知识、安全知识,尤其是划船技术三个方面的考核。考试时,要求“船老大”沿着整个景区的水路划,严格控制时间,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保持船身平稳。最见功力的是谁能灵巧穿过景区内三个窄小而曲折的洞,考官严格记录下应试者“碰壁”次数,再择“少”录取。
  新上任的“乌篷船老大”受聘后还需进行礼仪培训。为保住这“金饭碗”,他们一改过去不分场合抽烟、嗑瓜子、夏天爱赤膊的陋习,头戴乌毡帽,练就一派“绅士风度”。在家里向小孙子学普通话;出门接待外宾,老汉们手捏一张写有“塞糖”(请坐)、“三克油”(多谢)等的小纸条,死记硬背下来,看到老外,一声“哈罗”说得特溜;而大家一致公认的服务明星037号竟还学会了说日文。
  休息时间,“船老大”们把船停泊在一起,彼此总免不了一番业务交流。殊不知,工作之时暗自较劲可谓激烈,谁不想多载几回客?
  有50多年划船史的018号“船王”,曾在“脚踏乌篷船速度耐力大赛”中,以43分02秒划过10公里水路而夺冠。这位65岁的赵老汉脸膛红润,身材魁梧,他将每日的工作戏称为“第九套广播体操”。
  船老大们透露,而今村里许多人特别眼红他们这又挣钱又受人尊重的职业,常来打听还有没有名额。因此担心肥差旁落,在已注册的上岗证上,“船老大”们纷纷赶早写上了儿子的名字。连曾经担心找不到船工的景区王主任,这回也欣喜地说:“虽说乌篷船已逐渐演变为旅游产品,但这一鲁迅当年乘着它摇到外婆桥的水上交通工具,还真不怕后继无人哩。因为,‘船老大’们都偷偷地在家向子孙们传授技艺呢!”

(载《解放日报》11月1日2版,记者李晔报道)
责任编辑 张显辉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