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0年绍兴年鉴 > 区·县·市

概况

发布日期:2005-06-08 11:5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区·县·市


越城区
  【概况】 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区域四周与绍兴县相连,是中共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绍兴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越城因2500年前曾是越国都城而得名。秦置会稽郡,唐置越州,一度为南宋临时都城和明末鲁王监国之所。1949年5月绍兴解放,设绍兴市(县级),又为绍兴县、绍兴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7月,绍兴撤地建市,设越城区,是绍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9年,全区辖5乡1镇6个街道(其中1乡1街由市经济开发区代管),111个行政村和125个居委会,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万。
  越城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区内河湖纵横,山清水秀,素有“桥都水城”之称,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199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34亿元(90不变价),比上年同期的1.97亿元增长18.8%;工业总产值48.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3.3亿元增长11%;三产销售2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1.6亿元增长20.7%;三产税利0.7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0.65亿元增长20.8%;一、二、三产投入分别为0.4亿元、5.2亿元和0.7亿元,同比增长10%、110.5%和3.4%。
  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农业发展路子,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区38599亩耕地,35217亩水田,13887亩水面,10419亩山林,1999年实现粮食总产量36199吨,蔬菜117万担,水产5166吨,其中鳖、蟹、虾、珠等特种水产1184吨;出售生猪8.2万头,出售家禽293万羽。累计非粮产值达2.1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761元,同比增长5.5%。以“技术改造年活动”为载体,工业经济跨上新的台阶。
  1999年,全区共有工业企业563家,职工32548人,固定资产原值21.5亿元,净值16.3亿元;全年实现销售46.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1.7亿元增长11.7%;实现利税3.7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1亿元增长16.5%,其中利润为1.9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6亿元增长24.4%。1999年,区政府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年活动,使全区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多数企业中心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大大增强,投资热情空前高涨,计划投资项目数量、投资额和实绩,均创历史记录。全区上报技改项目共171只,计划总投资10.3亿元;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5.3亿元,实现财务支出数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9%和110.5%。通过实施这些项目,使全区的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优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加快社区服务的产业化进程作为三产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1999年,全区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饮食、服务业网点共有396个,从业人员3039人,全年实现销售14.4亿元。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取得新的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越城区社区服务发展五年规划》;在研究市民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社区服务内容和范围。区、街两级社区服务中心按照企业化运作,自谋发展、自负盈亏的思路得到有效启动,一大批方便市民生活的专业市场、商业服务网点得到进一步巩固,点、线、面结合,立体推进的三产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29家专业市场成交额达11.5亿元,同比增长33.1%,占全区三产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对内对外开放有新的进展。在对内开放方面,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着力营造了一个“小地域大发展,有限区域无限开发”的氛围,大力吸引区外的人才、信息、资金和项目。全区共引进企业32家,引进资本规模近1亿元,为扩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区经济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特别是农业经济,向外拓展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外拓养殖面积达2万亩。外贸实施了市场多元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战略,对外出口有显著增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自营出口14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7%。
  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按照“全面彻底”的总体要求,大刀阔斧地对全区工业企业和三产经营性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到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三产经营性企业的改制面也达到99.5%,全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较好地完成了街道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和并轨工作,使全区街道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由1562人扩大到4086人;4086名在职职工和1998名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与市直企业并轨。各项改革的深化,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管理和村镇建设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加强了城建监察、保洁员和协管员队伍建设,深化保洁机制和考核机制的改革,重点开展门前三包、广告凉棚和马路市场流动摊贩等三项集中整治。顺利通过全省灭鼠灭蟑两项复查和灭蚊达标检查。广泛深入地开展“见缝插绿”活动,并在五个小区进行重点绿化,投资25万元。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全区农村的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村镇建设有效启动,全区有79个村完成新村规划修编工作。城东则水牌集镇、东湖龙山村、灵芝蛟里村等区级村镇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区共新建硬化道路53条2.6万米,投入资金8185万元;河道砌坎完成22.5公里,投入资金490万元。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推进,城东乡投资600万元易地新建中心校竣工使用,亭山乡市级高标准“普九”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计划生育和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区各乡(镇)共投资150万元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站,各项计生指标完成出色。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工作有效推进,覆盖率达80.66%。与此同时,全区的民政优抚、人民武装工作也得到了健康发展。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136件,办结134件。特别是较好地完成了龙头制衣有限公司拖欠巨额集资款、府山合成化工厂职工处置和城东乡集镇拆迁户要求办证等重大来信来访的化解工作。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初步建立了综治联席会议制度,乡街、居、村综治规范化建设有新进展。全区政法系统广泛开展学“枫桥经验”和争创“满意”活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塔山罗门小区跻身于省级安全小区示范点行列,塔山燕甸园小区、府山银都花园小区、蕺山八字桥居委会和城东罗家庄村等4个单位被评为市级平安社区示范点。
(越 文)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