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人称江南水乡,境内河网密布,雨量充足,许多年来,绍兴人一直以身在水乡而自豪。古人一句“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诗句道尽了绍兴的水乡特色。然而,绍兴的水资源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丰富,绍兴水资源缺乏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2001年以前,绍兴平原主要是依靠河网供水,补充河网的水量很少,正常蓄水量为2.5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760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拥有量的三分之一,资源性缺水明显。与此同时,随着绍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纺织印染业的发展,使河网水质下降,水质性缺水矛盾显现。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绍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唤醒了绍兴人节水的忧患意识。
为此,绍兴人按照“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做好水文章。
科学开源。1995年,针对绍兴水资源紧缺、城市供水紧张的状况,绍兴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小舜江水库及供水工程。2001年,日供水40万立方米的供水工程建成,极大地缓解了绍兴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也为绍兴的千家万户送去了汩汩清流。
节流优先。市政府早在1985年就设立了绍兴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几年来,节水机构和网络进一步健全,节水规章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绍兴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细则》和《绍兴市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并定期依法对用水单位进行检查。
治污为本。1998年,为改善绍兴河网水环境,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建设污水治理工程的决定。2001年至2003年,总投资近14亿元、日处理污水能力6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和排污干管工程的相继建成,使市区的水资源开发、城市供水、污水治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3.80%。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浇绿化、洒道路、清淤等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自1996年起,绍兴市以贯彻建设部、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的《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为契机,城市的节水工作进一步加强,节水的目标更加明确,相继编制了《绍兴市城市节约用水中长期规划》和《绍兴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绍兴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正式启动。2002年,市政府对原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2004年,由市委书记、市长王永昌亲自担任组长的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使绍兴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工作推向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水是生命之源,要让每一位绍兴市民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宣传十分重要。近年来,绍兴市始终围绕“创建节水型城市”这个中心,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连续13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特别是2004年5月,在市区城市广场举行的城市节水宣传周大型咨询活动,以节水为主题的黑板报展评、在公交车上张贴宣传标语、在主要街道和公交候车亭竖立大型节水广告牌、在《绍兴晚报》举办节水征文活动、举办中小学生节水作文竞赛等活动,把全市的节水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一系列有效而丰富的节水宣传活动,不仅深受市民欢迎,也使得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为了加强用水的计划管理,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对全市近1000家计划用水单位进行微机化管理,定期进行水平衡测试,根据用水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用水定额,并按季度对用水情况进行考核。对节约用水的单位给予表彰,对超用水指标的实行超计划加价政策,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节水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改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重点。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是全市用水量最大的单位之一,最大月取水量曾达到26万立方米,几年来该公司陆续投资近千万元,进行了节水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改,对冷却水进行了循环使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高达94.48%,年节水量达1000多万立方米,既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浙江新建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采用逆流漂洗技术对工艺水进行回用,使工艺水回用率提高了25%;浙江化纤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是市企业中的用水大户,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节水设施的建设和节水技改。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全市用于节水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改累计投入5700万元,形成日节水能力9.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1997年的64.34%提高到2003年的77%。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城市房屋便器水箱应用监督管理办法》,有计划地对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进行改造,推广使用节水卫生洁具和节水器具,几年来共改造淘汰的卫生洁具达1.1万余套。2004年7月份,全市再次对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进行全面普查清理。在市区范围内所有生产卫生洁具及配件的企业、卫生洁具的销售商、使用卫生洁具的单位和住户都成为此次普查的对象和合作者。节水型卫生洁具已在全市得到广泛的应用。
创建节水型城市,解决城市水管渗漏现象不容小视。在节水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整改了一大批用水单位存在的“跑、冒、漏、滴”现象,在城市管网和用水单位中检修了许多漏渗水管,通过仪器听漏、分区装表等技术手段,大大降低了管网的漏损率。
调整水价是转变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意识、激励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为此,市物价部门举行了水价听证会,对绍兴的水价及时进行了调整,通过提高水价,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因水价的相对便宜,而产生的用水浪费现象。以水权市场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杠杆为手段,形成良好的用水价格机制。
近年来,绍兴市还积极开展中水设施建设,鼓励使用中水,如绍兴文理学院宿舍楼建设的中水设施使生活杂排水得到了重复利用,每年节约用水5000余立方米。
2004年8月24日至25日,由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文平率领的考核专家组对绍兴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进行为期两天考核。一致认为,绍兴市已基本达到建设部、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同意向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申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10月16日至17日,以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天锡为组长的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组到绍兴考核验收。两天中,考核验收组在听取工作汇报,查看基础资料,考察浙化联、绍兴文理学院、绍兴丝织厂等单位的节水情况后,17日下午验收组反馈认为,绍兴市基本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要求,一些节水经验和成果还走在全国前列,值得借鉴和推广。
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对绍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绍兴人正在努力向节水型城市的目标迈进,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在绍兴的历史上,大禹治水,造福千家万户;马臻开凿鉴湖,造就了鱼米之乡。在新世纪“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经济”的新篇章中,绍兴人必将支撑起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持续需求,节约水资源将是绍兴城市永恒不变的主题。(邵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