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是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有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效转移,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局面,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县(市、区)教育局、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培训计划
要加强对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途径,向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讲清职业培训的必要性,让他们都能了解培训的政策、招生和就业的信息。按照计划,2007年全市需培训农村预备预备劳动力5630名,其中:市本级(含越城区)800名;绍兴县800名;新昌县450名;诸暨市2000名;上虞市780名;嵊州市800名。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努力让每一位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参加技能培训。
三、落实培训责任,确保培训质量
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完善“成校搭台,职校唱戏”的培训模式,确保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成校要充分利用平时与当地政府、企业联系较广的优势,在组织培训学员、转移就业上发挥作用。各职业学校要发挥师资、设备、场地优势和开展技能培训的经验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培训项目的选择应以技能为主,找准就业的突破口,坚持以培训为手段、就业为目标,为提高学员的就业率和就业待遇创造条件。要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让学员学到更多的技能。
四、拓展培训形式,加快基地建设
要按照“对路、实用”的原则制订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要紧扣当地的产业特点和用工需求,注重实用性。在培训形式方面,可实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将培训地点直接设在培训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或村,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要全力建设一批示范培训基地,通过审核认定,确定一批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效果显著、发展潜力好的基地为示范培训基地。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其不断更新办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做大做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优化师资队伍,规范教材选用
各县(市、区)应选择一批既有实践能力又有理论水平的专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培训师资库,并不断充实完善。培训师资可以从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科研单位、企业或技术推广部门等多种渠道聘请。要选派业务精、责任性强的教师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坚持统一规范、实际适用和先进创新的原则。技术要求统一、规范的工种,一般采用全国统一编写的专业教材,其它教材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编写或选用。要加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教材的开发。根据培训工种的要求,要组织教师编写适用对路的培训教材。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
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列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并落实各项措施,定期研究解决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培训工作全面完成。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狠抓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加强考核督查,把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今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已分别列入省对市、市对县的工作业绩考核内容之一。要加强与农办、财政、劳动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提高全市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