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制造业

石油化工制品制造业

发布日期:2008-06-02 15:5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石油化工制品制造业

  【概况】 全市石化行业主要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次包括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及石油加工业等。至年底,全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14家,职工46370人,拥有资产总额292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8.87亿元,同比增长15.83%;完成销售收入322.16亿元,同比增长12.56%;实现利税34.01亿元,同比增长22.87%,其中实现利润24.55亿元,同比增长22.08%。作为全市化工行业龙头的,浙江龙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闰土化工集团公司共完成工业产值64.86亿元,占全行业产值的31.20%;完成销售收入63.92亿元,实现利润7.07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6.10%。2家企业占行业的比重进一步增加,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同时,蝉联入选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其中,龙盛控股有限公司从2004年的第98位升到第27位,成为国内石化企业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企业之一,并在全国涂料、油墨、颜料等产品制造业综合效益排名中列首位。近年来,全市塑料制品业也呈快速发展之势,随着浙江大东南集团、浙江富陵集团、浙江欧亚薄膜公司生产的聚酯薄膜产品产能的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塑料薄膜产量达47.72万吨,比2004年增加14.12万吨。(陈 锤)
 
  【“龙盛”五项重大投资整合上游供应链】 12月28日,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五项重大投资。分别是:出资70万美元投资设立中山龙盛助剂有限公司,占70%股权;出资232.50万美元投资设立浙江安诺芳胺化学品有限公司,占75%股权;出资187.50万美元投资设立浙江恒盛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占75%股权;出资225万美元投资设立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占50股权%;其控股子公司——上虞吉龙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出资75万美元投资设立浙江吉盛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占50%股权。五项投资整合了上游供应链,保证了产品的原料供应和生产。(陈 锤)
 
  【国内首套废轮胎常温法精细胶粉成套生产线问世】 年内,国内首套废轮胎常温法精细胶粉成套生产线在浙江绿环橡胶粉体工程有限公司诞生。这一新工艺是在常温下将废旧轮胎整胎粉碎成40~200目的精细胶粉,可将废旧轮胎变为钢丝、尼龙纤维、精细胶粉等3种新资源。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常温粉碎工艺,粉尘经过回收处理,无二次污染。整套工艺拥有5项国家专利,通过了省科技成果和国家新产品鉴定,列入国家火炬项目和国家环保产业化国债项目,并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公司累计投资1.50亿元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废旧轮胎常温精细粉碎设备生产基地及其年产2万吨的精细橡胶粉加工示范生产线,并以此为中心,形成废旧轮胎回收处理、深加工及再生利用产业链的国家级工业园区。(陈 锤)
 
  【“浙江欧亚”12万吨聚酯薄膜生产线投产】 4月26日,国内最大的年产12万吨BOPET聚酯薄膜生产线和8万吨高速膜级切片生产线在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一次性投产成功,并顺利生产出合格的BOPET薄膜和高质量的膜级聚酯切片。总投资17亿元的“欧亚薄膜”项目2003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同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项目采用国际创新的连续聚合PET熔体直接拉膜工艺技术,具有转速快、膜幅宽、工艺流程短、产品质量好等优势。该项目投产后,其产能是国内BOPET产能的1/3,全球的1/12,成为中国最大的BOPET产销基地。(陈 锤)
 
  【“三力士”成功研发新型纳米V带】 年内,浙江三力士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新型纳米橡胶V带。新型纳米橡胶V带在耐热、耐油、抗静电等方面的性能指标目前已达到国际同类一流产品标准。三力士公司是全市唯一一家集生产和开发橡胶制品的龙头企业,公司在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投入达500万元,相继取得了帘布结构式橡胶V带、耐热耐油抗静电的纳米V带新产品等多项科技成果,同时开发了国内首台聚酯线绳橡胶V带生产设备,率先在全国同行中实现橡胶V带绳化。目前,公司已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并被定为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专业博士实验基地。此外,三力士公司积极实践卓越绩效模式,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取得显著成效,8月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实施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成为全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制造业企业。9月,“三力士”牌产品摘取了中国名牌的桂冠。(陈 锤)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