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商贸流通业

综 述

发布日期:2008-06-03 15:3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综 述


  【概况】 2005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得到较快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业态渐趋丰富,增加值稳步上升,地位和作用开始凸现。全市三产增加值467亿元,增长10.90%,其中市区114.30亿元,增长13.5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2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市区94.83亿元,增长13.40%。(秦 甫)

  【全市建成和在建的商业项目达40余个】 全年全市各地、各部门以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抓规划项目的落实和在建项目的进度。全年市区建成和在建的商业项目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迪荡新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市本级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前期各项工作抓紧进行,中心区块的拆迁基本完成,进入实质性招商和地块出让阶段;投资4亿多元、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金时代广场建成开业,填补了市区城南无大型商业场所的空白;营业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润和购物中心建成,给解放路商贸核心区块增加了中高档的购物场所;商业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国际摩尔城建成后,先后引进了奥特莱斯、易初莲花、富临名家、SOS风暴以及如家酒店、英伦咖啡等国内外知名商家,城西商业圈正在逐渐形成;具有欧式风格、投资7.50亿元的国际广场项目基本建成,2005年,正在招商中。各县(市)也都规划实施了一批项目。绍兴县确定的34只商贸建设重点项目,已开工26个,累计完成投资额20多亿元。诸暨市雄城百货广场通过改扩建,营业面积从2万多平方米扩展至3.30万平方米,成为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场。上虞市着力打造城北商业新中心,总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11.50万平方米的上百公司城北购物中心和总投资7.50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国际时代广场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竣工建成,必将进一步提升所在区域的商业品位。  (秦 甫)

  【招商引资和会展经济创新高】 2005年,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商贸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市区成功举行了“绍兴商贸活动周”,20个商贸项目得到推介,15个商贸项目达成了投资意向,总投资额达7.18亿元。各县(市、区)也纷纷以会展为载体,推动贸易和招商引资工作。10月,绍兴县举办的“纺博会”实现商品成交额16.78亿元,同比增加近3亿元,创历史新高。诸暨市第六届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3天成交额达19.1亿元,同比增长15%。由越城区承办的为期10天的浙江省第三届家私博览会,成交额达到2.35亿元,成功签约了一批项目。其他县(市)也都组织了一系列节会和招商活动,为全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秦 甫)

  【加强商贸骨干企业和专业市场培育工作】 全年全市着力培育商贸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做强做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在全省连锁企业5强中,浙江供销超市名列第2位;在全省商业企业集团5强中,浙江雄风集团名列第4位;在全省单店企业10强中,绍兴大通商城和浙江上百公司分别名列第7位、第8位。骨干企业发展迅速,较好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据统计,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07.57亿元,同比增长28.10%,比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平均增幅高出1倍。列入统计监测的20家重点商场,实现销售额48.18亿元,同比增长25.1%;实现利润8266万元,同比增长23%。2004~2005年,市政府先后对销售额较大、增长较快的9家商贸企业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全年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6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50个,超10亿元市场17个,超百亿元市场2个,全部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980亿元。各地普遍重视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工作,2月,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绍兴县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和投资5亿多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时代广场建成开业。诸暨市着手改造山下湖珍珠市场,计划一期投资8亿元,打造国际珠宝城。(秦 甫)

  【越城区商贸投资大幅攀升】 至年底,越城区商贸投资项目共计49个,商贸投入财务支出数5.14亿元,同比增长78.80%。投资大幅攀升主要得益于:一是创造良好招商氛围,拉动商贸投资攀升。全年全区商贸旅游项目推介活动共计推出投资招商项目22只,总占地面积121.86公顷,招商面积共计22.60万平方米;其他经营招商项目18只,签约项目18只,计划投资额达6.86亿元。二是改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水平提高。全区发展农村连锁超市和村级放心示范店工程建设,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消费。三是加强商贸服务,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到9月底,全区房地产投入财务支出数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156.80%;实现房地产销售8.75亿元,同比增长145.10%;实现利润850万元;应缴税金4272万元,同比增长102.30%。(金 燕)

  【获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年初,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在绍兴县试点基础上,开展了以“三网一制度”(即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为重点的农村消费安全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相应机构,出台了政策意见,设计了工作载体。3月22日,市政府在绍兴县召开现场会,总结试点经验,部署面上工作。4月26日,省政府在绍兴召开现场会,推广了绍兴市的做法。至年底,全市乡镇超市覆盖率达到100%。符合建立放心店条件的3203个行政村,已建立放心店2737个,创建率达85.50%。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及国家商务部多位领导先后到绍视察调研,绍兴市获得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称号。(秦 甫)

  【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年内,全市开展了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和整治食品安全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相继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打击制售假冒卷烟专项行动、黄酒打假“春雷”系列行动和消除“霸王条款”等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1.50万人次,查获违规单位1.70余万家,立案查处7458件,涉案金额1.78亿余元,其中查处重大案件861件,涉案金额5541万余元。罚没款1.10余亿元,捣毁制假窝点328个,净化了市场环境。(秦 甫)

  【四县(市)成立商贸管理机构】 2005年,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重视商贸服务业管理机构建设,管理力量得到整合和充实。继市商贸办公室建立后,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商贸办公室相继成立,越城区成立了商贸旅游局,绍兴县也在调研之中,全市商贸服务业管理体制正在理顺。全市商贸管理机构建立后,除着力抓好商贸业发展规划、政策的制定,商贸招商引资的牵头协调,市场管理,龙头企业培育外,还开展了商品市场运行分析,强化对特种行业的监管,规范拍卖、典当、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行业经营行为,开展了中介机构的治理整顿工作。(秦 甫)

  【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成效明显】 2005年,全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生猪的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打击私屠滥宰不法行为,全力推进“放心肉”工程,使全市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取得了新的进展,定点屠宰工作成效明显。市本级以市定屠办、市生猪定屠稽查队为主,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加大对市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执法力度,全年共出动稽查人员5250人次,受理市长热线电话和群众直接举报电话131件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5次,捣毁私屠窝点11个,查扣“白板肉”3976公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市机械化屠宰场的监督管理,指导市机械化屠宰场规范运作。全年在市机械化屠宰厂的屠宰生猪量达到17.10万头,比2004年同期增加5.70万头,日平均屠宰达到470头。全市生猪进点屠宰量已达到101.64万头,同比增长13.10%,定点屠宰率达到91.10%。其中市区的定点屠宰率达到98%,为人民群众的用肉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陈 锤)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63亿元,比2004年增长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0%。分城乡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40.12亿元,增长14.80%;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41.51亿元,增长12.7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2.89亿元,增长14%;餐饮业零售额38.74亿元,增长14.10%。(金 燕)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增长10.80%】 全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熏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64个,新增3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50个、超十亿元17个、超百亿元2个。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980亿元,比2004年增长10.80%,其中中国轻纺城成交额276.30亿元,增长7%,成交额稳居全国第2位。(金 燕)

  【存在的三大薄弱环节和问题】 2005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实力与绍兴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目前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2.40%。商贸流通业总量偏小,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迟缓,不能有效发挥其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与周边城市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业态比较单一,主要以满足消费者日用品消费需求的传统业态为主,新型业态发展不快,零售业连锁程度不高,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不强,市场流通秩序和商业诚信等还不尽如人意;三是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实施力度有待加强。从已实施商业网点规划的县、市的情况看,在对大型商贸项目实施听证、对网点进行统筹方面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制定,落实力度更需要加强。(秦 甫)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