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经济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

发布日期:2008-06-05 10:0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质量技术监督

  【概况】 2005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现跨越”要求,围绕地方经济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提升质量求实效、依法行政上水平”工作方针,着力提升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取得可喜业绩。市质监局在市级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中获一等奖,在全省质监系统年度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市质监局提供)
 
  【14个产品荣膺中国名牌】 2005年,以名牌创建为核心的质量振兴工程硕果累累,创牌体系不断完善,创牌成效日益显著。新增中国名牌14个,新增国家免检产品21个,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新增浙江名牌37个。中国名牌和浙江名牌累计已分别达到26个和163个,均居全省第二。其中,“古越龙山”、“阳光”、“步森”等6个品牌还进入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行列。至此,中国名牌已覆盖市直及所属5县(市),创下了绍兴名牌工作有史以来最好成绩,为绍兴入选中国12个“品牌经济城市”行列添上浓重一笔。全省两个区域品牌试点市之一落户绍兴市。市质监局被市政府评为在品牌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单位。(市质监局提供)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实现“零死亡”】 年内,围绕“平安绍兴”建设目标,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作为职能监管重点,对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实行了量化考核、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和专项整治探索。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基本实现监管设备数量清、设备状况清、工作任务清和工作责任清。6月始,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对超期未检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地预防和消除了事故隐患,确保了对特种设备的有效监管。全年锅炉定检率为96.20%,电梯定检率为98.10%,压力容器定检率为90.30%,起重机械定检率为96.80%。其中,对重点监控单位特种设备定检率、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为100%。事故率控制在0.8次/万台以下,事故善后处理率达到100%。特种设备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70%和100%。(市质监局提供)
 
  【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通过省考核验收】 自年初以来,全系统合力抓好对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普查整治,做到彻底普查、着力准入、强化监管、规范移交、有效整治,确保食品安全,并通过了省质监局考核验收。全年共普查881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全部录入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其中,监管数据库1072家,移交数据库7642家,关停并转数据库96家,并落实到位。在全市实行对食品生产企业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和坚持重点产品“旺季每月检查一次、淡季每季检查一次”的长效监管机制,提前完成10类和13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被划分为A类企业的市场准入工作。全年共对黄酒产品进行6次重点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共抽查424批次,全市黄酒质量抽检合格率从2004年5月的62%上升到98%以上。食品企业在省级定期监督检查中处在较高水平,一~三季度合格率均高于全省合格率,全省全年食品质量指数为93.91,绍兴市为96.08,高出全省质量指数2.19。(市质监局提供)
 
  【产品质量水平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年内,以确保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为目标,科学合理编制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突出省、市、县三级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协调性,提高监督抽查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国家、省、市三级共监督抽查全市产品3882批次,合格345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9.10%,其中质量指数代表品91种1672批次,合格1525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1.20%,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质量指数为97.76,同比上升0.21,高出全省质量指数2.69,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名列第二。从抽查情况看,全市产品质量总体状况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未出现被省质监局黄色警示或红色警告的质量问题。(市质监局提供)
 
  【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通过验收】 经过三年卓有成效工作,绍兴作为首批全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地方试点城市顺利通过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的评审验收。专家组认为,绍兴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后的三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共投入试点工作经费1200万元,示范企业投入经费达169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经费预计在1亿元以上。共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9个,行业标准13个,自行研制和实施了一批以纺织、医药、黄酒、茶叶为重点的与全市特色产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同时,组织黄酒、纺织行业龙头企业申报建立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开展浙江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初步建立了适合绍兴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和推进模式。试点期间,绍兴研制标准的数量和层次在国内试点城市中均居领先,为推动绍兴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市质监局提供)
 
  【5个特色农产品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年内,积极服务“三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编制了农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规划(2005~2007年)和年度实施计划,并付诸实施。上虞市的无公害茶叶、曹娥江河蟹、出口蔬菜项目已先后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国家级标准《原产地域产品新昌花生(小京生)》已制订完成并发布实施。据统计,全市共有5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区,16个项目被列入省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滚动计划项目,共新建市、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诸暨市、新昌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市质监局提供)
 
  【全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15起】 全市质监系统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持续开展“六打六保”系列打假活动和专项执法行动。结合全市实际,开展对黄酒、建材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全年全市质监系统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15件,万元以上案件480件,大要案立案率为47.30%,立案案件结案率100%。其中,市本级立案查处案件287件?熏万元以上案件156件?熏大要案立案率为54.40%?熏立案案件结案率为100%。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处理率为100%,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嚣张气焰,维护了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市质监局、绍兴县质监局分别被市政府法制办评选为2005年“十佳办案规范化”单位,嵊州市质监局的嵊质罚字[2005]25号案件被评选为绍兴市“十佳行政处罚案件”。(市质监局提供)
 
  【出台《绍兴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许可证管理,出台了《绍兴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全年共完成许可证年审188家,上报175家,建立完善了获证企业监管档案,为加强对生产许可证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扎实做好企业质量档案工作,全年更新及新建企业质量档案2967家,其中新建1000家;完成全面质量管理培训2015人,占全省1/5,组织185人参加质量专业技术考试。(市质监局提供)
 
  【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绍兴】 6月初,经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文批准,绍兴市质检院筹建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质监局也将其列入全省按国家级重点食品实验室建设的3个单位之一。一方面,迅速成立筹建小组,制订实施计划,做好相关资料准备、资金申报和设备采购等工作,并做好评审工作;另一方面,大力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获得地方财政专项经费500万元,保证了检测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年底前,获国家认监委授权,市质检院被国家认监委列入全国重点质检院所名单。国家级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不仅为提升绍兴黄酒产品质量奠定扎实技术基础,而且从整体上推动了市质检院综合实力提升。(市质监局提供)
 
  【全市基层质监网络建设通过省质监局验收】 为推进全市基层质监网络队伍建设,年初制订了《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乡镇(街道)质监队伍工作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市质监局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在上虞市和诸暨市进行了基层质监网络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在全省推广。至8月底,在全市117个乡镇(街道)已设有质监员137名(其中专职质监员52名、兼职质监员85名),在村和重点企业设有质监协管员1438人,使基层乡镇(街道)的质监员(质监站)覆盖率达100%,共落实专项经费137万元,乡镇(街道)质监员做到人手一间办公室、一台电脑和一部电话机。各县(市、区)质监局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培训制度、会议制度、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和选调制度,加强对基层质监网络的培训和管理,发挥其在源头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9月初,全市的基层质监网络建设工作通过了省质监局考核验收。(市质监局提供)
 
  【实现OA系统覆盖全市质监系统目标】 2005年,全市质监系统对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OA系统基本覆盖全市质监系统目标,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推动了无纸化办公。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政务网自开通以来运行良好,坚持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强化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服务园地、网上办事等相关栏目信息,极大地方便了有关企业办事和咨询等事宜。各县(市、区)质监局政务网站也全部开通,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务网站联网。(市质监局提供)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