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科学技术

气象服务

发布日期:2008-06-05 15:07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2005年,全市气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领导下,气象基础业务质量在高标准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继续名列全省前茅。全年气象地面测报错情率为0.06‰,农气观测继续保持全年无错情。全市共有3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测报员”,12人次获得百班无错情,全年重大灾害性天气无漏报,各项预报质量全部超过省局指标。市气象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台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有5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台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孙 颖)

  【完成大雪冰冻和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2005年,坚持以气象服务首位意识为指导,准确预报了冬春期间多次大雪冰冻天气,及时为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服务,有效降低灾害损失。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春运交通安全、春节长假、市人大政协“两会”、兰亭书法节、旅游风情节、公祭大禹、高考和中考、鲁迅文化艺术节、黄酒节等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孙 颖)

  【获“全省抗台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绍兴市连续遭受了“海棠”、“麦莎”、“泰利”、“卡努”和“龙王”五次台风的影响,是历史上遭受台风影响次数最多的年份之一。全市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启动3小时临近预报服务业务,对台风的移动路径、登陆地点以及影响绍兴的风雨强度等提前做出及时准确预报,共向市委、市政府、市“三防”办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服务材料60多期,特别是台风“卡努”影响期间,提前做出“台风将正面袭击我市”的预报,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为市领导及时做出防台救灾部署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卡努”台风灾害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市气象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台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有5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台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孙 颖)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缓解绍兴灾情】 自6月24日起,全市持续高温少雨,遭遇历史罕见的“空梅”,一些山区农村出现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困难。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诸暨、上虞市气象局开展了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共组织增雨作业13次,发射增雨火箭70枚,作业区域产生有效降水,及时缓解了旱情。(孙 颖)

  【新时期效益农业活动注重特色】 2005年,市气象局根据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积极探索改革服务方式和内容,认真做好农气旬(月)报、生育期分析、病虫害预报、气候评价、农事天气预报和专项预报服务及为地方特产的系列化服务。从6月起,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浙江农网绍兴分中心进行重新改版,改版后的网站更加贴近为农服务需求,年发布各类涉农信息1万余条。同时,《绍兴农网信息》刊物继续为农民朋友提供最新农业资讯、专家点评、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 (孙 颖)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2005年,全市气象部门十分注重业务现代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有:①一个具有49个站点,间距在10公里~15公里的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有效提高了全市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在汛期和台风监测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2月份,“绍兴气象”公共网站投入业务运行,利用网络向社会发布气象信息。③与电(视)台沟通,建立预警信号的发布机制。④在全市安装电子显示屏34块,初步建成电子显示屏等为终端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⑤顺利完成“绍兴市短时灾害性天气警戒雷达系统”项目的可行性专家论证、雷达设备招标等任务,诸暨的数字化天气雷达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孙 颖)

  【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开拓新领域】 2005年,气象部门利用科技手段,加快开拓服务领域、深化服务产品,包括与电信部门合作新开发小灵通气象短信服务业务;与移动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天气实况点播、天气预报点播、彩信天气预报、彩信预警信号发布等项目的试运行。从3月1日,气象预报声询服务电话121统一改号为96121。(孙 颖)

  【市气象局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 2005年,市气象局继续坚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以及服务水平和能力,着力塑造绍兴气象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10月26日,市气象局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在由市文明委组织的“万名市民评窗口”满意度测评中,市气象部门再次在31个参评部门中荣获第一。(孙 颖)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