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文化

文物保护

发布日期:2008-06-05 16:0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斯宅一期维修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是诸暨市唯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斯宅一期维修工程是诸暨市重点古建筑维修工程,其方案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编制,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实施。该工程包括华国公别墅维修工程和斯盛居中轴建筑维修工程,2004年7月开工,历时7个月,于2005年1月底竣工,共耗资100余万元。2月3日,该工程通过了浙江省文物局、省古建筑设计院、绍兴市文物局及诸暨市相关部门的初步验收。(毛桂舟)

  【嵊州市修缮省级文保单位玉山公祠】 玉山公祠坐落在嵊州市崇仁镇六村,1997年8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崇仁古镇的重点建筑。该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供祭崇仁裘氏第十九世祖玉山公。玉山公祠以砖石木三雕艺术精美著称,祠堂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依纵轴线布局,自南而北有照壁、门厅、戏台、正厅和后厅,两侧配置厢房。该祠由于年久失修,建筑面貌发生了一些改变,嵊州市文管处邀请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修缮方案,于2月至6月对玉山公祠实施了修缮工程。一期修缮耗资36万元,修复了照壁、门厅、戏台、东西厢房等古建筑,更换已霉烂的桁枋椽等木构件,修补了开裂的马头墙、戏台藻井,翻盖了屋面并恢复屋脊和已拆改、损坏的门窗、槅扇、雕刻件等,恢复了该建筑原有面貌。(王荣法)

  【《吕府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吕府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少见的明代大型民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绍兴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3月1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持的绍兴《吕府保护规划》评审会在绍兴饭店召开,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省建设厅、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以及绍兴市有关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评审会,中国文物研究所总工程师傅清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所长张立方给评审会提出了书面意见。绍兴吕府保护规划评审专家组在现场踏勘和审核文本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吕府保护规划调查工作深入仔细,基础资料详实,规划依据充分,文本结构清晰,内容全面,措施方法符合文物保护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完善规划,专家组建议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王韶山)

  【新增省级文保单位12处】 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了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市的秋瑾烈士纪念碑、鲍氏旧宅建筑群、尚德当铺、泗龙桥、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俞秀松故居、枫桥大庙、上新居和新谭家民居、新一堂和继述堂、鞍山龙窑遗址、嵊县古城墙、玉成桥等12处榜上有名,它们是绍兴市不可移动文物中的代表。此次公布的12处省级文保单位各具特色:秋瑾烈士纪念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就义处;鲍氏旧宅建筑群工艺精湛,为中西合璧的优秀近代民居建筑;尚德当铺是清末典型的商贾宅院;泗龙桥造型独特,规模较大,系水乡典型的传统桥梁;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历史悠久,造型特别,遗存较多;俞秀松故居是中国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俞秀松的诞生地和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之所;枫桥大庙布局完整,雕琢精美,是古代建筑技术成熟应用的实例;上新居、新谭家民居和新一堂、继述堂规模宏大,工艺精细,尤其木雕、砖雕、石雕精妙绝伦?熏是浙江省清代优秀民居建筑;鞍山龙窑遗址是迄今省内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三国越窑窑址;嵊县古城墙是嵊州建县历史的唯一见证;玉成桥技术先进,尤其是悬链线型拱填补了中国桥梁史的空白。至此,绍兴市省级文保单位已由原来的42处升至54处。
此外,徐渭墓、大园坪窑遗址分别与现有省级文保单位青藤书屋、小仙坛青瓷窑址合并。徐渭墓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徐渭的墓地;大园坪窑遗址其品种、风格与相邻的省级文保单位小仙坛青瓷窑址相类似。(王 强)

  【绍兴县文保经费达650万】 绍兴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历史文化保护区7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8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处、文保点28处,库藏文物5000余件。3月,绍兴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文物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文物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将下拨的文物保护、征集、发掘、宣传经费增加到650万元,走在了全省各县的前列。(周燕儿)

  【新昌县第四批文保单位测绘完毕】 为进一步明确新昌县第四批文保单位的历史环境、地貌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善“四有”资料,自3月开始,新昌县文管会组织力量并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吉安桥、善政乡主庙、大庆桥、飞黄木牌坊(胡大宗祠)等10余处文保单位进行实地测绘,为依法管理、有效保护这些文保单位提供法律依据。(赵菊芹)

  【绍兴县文管所完成库藏文物鉴定】 4月26日,省文物鉴定中心书画专家对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书画藏品进行了级别鉴定。7月8日,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应邀对该所20年来所藏文物再次进行了分级鉴定,近300件文物藏品被鉴定为一、二、三级珍贵文物,其中一级22件、二级65件、三级193件。(蔡晓黎)

  【绍兴博物馆安防系统升级改造】 4月27日,绍兴博物馆召开了安防系统升级改造论证会。5月,在省文物局和省公安厅的帮助下,绍兴博物馆投入18万元对展厅的技防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添摄像探头、双鉴、红外线报警器、微波报警器,增加周界报警、门禁系统,安装玻璃破碎探测器,设置巡更软件,基本完成技防升级工程。(沈一萍)

  【鉴定和定级鲁迅纪念馆馆藏书画文物】 4月27日,以省文物局博物处副处长沈坤荣为组长的省文物书画鉴定小组一行6人对鲁迅纪念馆馆藏书画文物进行鉴定和定级,其中陈庆均《越州名胜图》被定为一级文物,蔡元培为夫子大人书扇面等4件文物被定为二级文物,沙孟海、田恒、钱君 《松菊图》等20件文物被定为三级文物。(徐晓光)

  【新昌县文管会馆藏古书画通过鉴定】 4月下旬,根据省文物局统一安排,新昌县文管会的179幅馆藏古书画经省古书画鉴定小组鉴定,共有19幅作品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赵菊芹)

  【崇孝楼维修工程竣工】 崇孝楼又名太保殿,位于诸暨市岭北镇高台门村,现存建筑为清后期重建,双层重檐歇山顶,是诸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崇孝楼是周氏后裔为追念先祖太尉公而建。周太尉,讳家七,东邑岘北周人。家贫事母孝,后羽化成仙,村人爱其孝,葬于枫连山之东,而其庐即成其庙。南宋端平年间,敕封太尉,故其庙又称太保殿。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为弘扬祖德,崇尚孝道,周氏后裔取其名为“崇孝楼”。抗战期间,爱国志士曾多次在此密议救国卫乡之策,为中共金萧支队地下活动据点,是诸暨市爱国爱乡教育的重要实物教材。该楼屡遭破坏,尤以“文化大革命”毁坏为甚,诸暨市文化局、岭北镇人民政府和高台门村两委会筹集资金15万余元修缮崇孝楼,于4月竣工。(毛桂舟)

  【诸暨、南京签署协议保护史前文物】 4月至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诸永高速公路即将穿越的陈宅尖山湾遗址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四五千年前的木桨、陀螺等木构件和竹编器。因竹木器出土后,原恒温、缺氧、避光、抑菌的相对稳定环境被破坏,面临风化、氧化、腐朽的危险,为更好地保护文物,8月底诸暨博物馆将这批史前文物运抵南京博物院,委托该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对文物作脱水定型处理。根据协议,南京博物院将分三个阶段,对文物作干燥处理、定型加固、防腐防霉等技术处理,用一年时间完成全部文物的保护工作。(宋美英)

  【蒋氏宗祠一期维修工程竣工】 6月至8月,绍兴县文物部门投入资金15万元,对县级文保点蒋氏宗祠第一期工程进行了复原性修缮。蒋氏宗祠位于绍兴县王坛镇蒋相村,属清代建筑,20世纪30年代,时任绍兴县县长的贺扬灵亲自书写了“蒋氏宗祠”门额。宗祠由门厅、戏台、大殿、东西厢楼及神堂等组成,规模较大;轩蓬、牛腿、雀替等雕刻精细,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陆菊仙)

  【市中心文物库房安防系统改造工程通过验收】 7月1日,绍兴市中心文物库房安防系统改造工程通过了浙江省文物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审核组的验收。该工程主要有监控/声音复核系统和防盗报警/巡更/门禁系统2部分组成,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增了摄像探头、红外灯及窗外红外线探测器,并采用了数字录像系统,使图像更清晰、保存时间更长。巡更系统采用无线巡更器,能及时了解保安的巡逻情况。新增设的门禁系统,使管理人员出入库房在电脑上有据可查。安防系统改造后,库房外周界和内周界的防护得到加强,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库房的重点和要害部位达到二级风险技防要求。(孙小东)

  【徐锡麟故居完成维修和陈列改版】 2005年是徐锡麟就义98周年和大通学堂创办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光复会主要领导人、大通学堂的主要创始人,市文物管理局历时2个月对徐锡麟故居进行了维修和陈列改版,于7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徐锡麟故居位于绍兴市东浦镇孙家溇,1987年由文物部门主持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故居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砖木结构,布局完整,保存完好。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 宏)

  【两馆一所接受行政执法专项督察】 7月13日,以云南省文物局局长熊正益为组长的2005年度国家文物局行政执法专项督察第三督察组,对鲁迅纪念馆和绍兴博物馆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参加了督察。督察组一行8人在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省文物局助理调研员郑建华,市文物局局长宣传中、副局长高军的陪同下,分别对鲁迅纪念馆、绍兴博物馆、市考古所的“四有”工作、藏品建档及管理情况和安全技防,法律、法规情况执行进行了检查。期间,督察组还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鲁迅故居和吕府进行了现场查勘。(徐 宏)

  【曹娥庙安装防雷设施】 曹娥庙是省级文保单位,为加强曹娥庙的安全保卫工作,上虞市文物部门提出了“全方位构建曹娥庙安防体系”的目标,经过二度论证,三易其稿,于7月完成了曹娥庙防雷设施的安装。10月,防雷设施通过了省文物局和上虞气象局组成的专家团的验收。(王晓红)

  【吕氏宗祠维修工程开工】 诸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吕氏宗祠位于诸暨市次坞镇大村村。祠坐北朝南,通面阔23.10米,通进深46.50米,占地1074平方米,前后三进,由门厅、中厅、后厅及看楼、侧厢等组成,其中后厅保存有诸暨目前最为完好的神堂建筑,2003年11月被列为诸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建筑虫蛀霉烂极甚,面临倒塌危险,8月,诸暨市文物局,当地镇、村共同筹资40余万元对其进行维修,预计在2006年1月底竣工。(毛桂舟)

  【开展鉴湖—柯岩旅游区历史文化遗产普查】 8月初至12月,绍兴县文物部门在鉴湖—柯岩旅游区全面开展了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此次普查面积达100平方千米,涉及柯岩、湖塘两街道54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发现并调查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130余处,其中古台门、寺庙等古建筑80余处,石塘、石桥30余座,石碑29通,古墓葬2座,抱对3块。(陆菊仙)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综合性保护工作计划书确定】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为元大德三年镌刻,是浙江省重要的地质研究实物史迹,为省级文保单位。由于大气污染,酸雨等自然损害,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表面风化严重,部分字迹开始脱落,急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9月上旬,新昌县文管会特邀了具有对石质文物进行保护、加固及防风化研究的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葛川等3人,对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评价,撰写了《浙江新昌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综合性保护工作计划书》,为2006年的维修工作作了准备。(赵菊芹)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作的意见》出台】 为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推动绍兴县文化强县建设,绍兴县委、县人民政府于9月26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标方针和原则,工作重点以及措施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此外,《绍兴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方案》也同时出台。(金柏创)

  【吴氏乡贤祠全面维修】 吴氏乡贤祠是新昌县级文保单位,位于新昌县小将镇方口村,为民国元年(1912)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一些堆塑脱落、戏台倾斜、房屋渗漏、木构件腐烂严重,急需抢修。9月,县文物部门提出维修方案,通过当地镇政府招标,由绍兴市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负责对吴氏乡贤祠进行维修,该工程于年底顺利竣工。这是新昌县第一例通过招标形式修缮文物古建筑的工程。(赵菊芹)

  【九狮桥修缮竣工】 省级文保单位九狮桥是上虞市境内现存唯一的元代石拱桥,由于年代久远,出现桥基下沉,拱圈与桥身脱开,石构风化等情况,自11月3日起,上虞市文物部门对该桥进行了维修,历时2个月,于春节前完工。九狮桥的修缮是上虞市古桥修缮史上的一块里程碑。(王晓红)

  【竺可桢故居修缮陈列调整】 竺可桢故居是上虞市级文保单位、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由于周围环境的改造,引起地基下沉,外墙开裂,屋内渗漏严重等问题。为加强对故居的保护,11月,上虞市文物部门会同建筑质监部门、东关街道有关领导、专家共同研究竺可桢故居保护方案,在制定《竺可桢故居环境整治、建筑保养和陈列布置方案》及《竺可桢故居陈列调整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建筑维修和陈列调整布展工作。(王晓红)

  【上虞市文保单位保护标志安装完毕】 11月中旬至12月初,上虞市文管所在全市第七批15处市级文保单位树立了保护标志,此次保护标志的内容采用电脑凿刻,字体清晰,形式美观。(王晓红)

  【邵力子故居、南野堂全面整修】 11月26日,绍兴县文保所在做好邵力子故居产权划拨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邵力子故居保护维修方案》和《南野堂保护维修方案》,开始了对邵力子故居、南野堂的全面整修。两工程总投资约70万元。(陆菊仙)

  【“绍兴文物”网站开通】 为进一步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文物资源,推介绍兴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保证绍兴县文物事业的健康、科学、有序发展,12月18日,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建立并开通了“绍兴文物”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政策法规、文保经典、抢救保护、馆藏精品等。网址为:www.sxww.com.cn。(金柏创)

  【《绍兴摩崖碑版集成》出版】 为抢救保护绍兴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展示摩崖、碑版、墓志,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编纂了《绍兴摩崖碑版集成》一书,于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辑录战国至民国,绍兴县和越城区辖境内,现存的具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摩崖、碑版、墓志235件,分摩崖、碑版、墓志三编,共六册。
 (周燕儿)

  【新昌抢修文保项目10余个】 年内,为使一些濒临倒塌的文保单位、文保点得到及时抢修,新昌县文管会共筹集资金132.3万元,有效地抢修了吴氏乡贤祠、风雨桥、皇渡桥、杨家祠堂、章家祠堂戏台等5个文保单位和6个文保点。(赵菊芹)

  【《嵊州·文物之邦》出版】 根据绍兴市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嵊州市文管处于年内完成了《绍兴市文物志》嵊州市部分章节的文字编写及图片筛选;在此基础上,嵊州市文管处与嵊州市政协联合出版了《嵊州·文物之邦》图册。(尹志红)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