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发布日期:2008-06-05 16:03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绍兴县发现一批战国文物】 3月16日,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陶堰镇泾口村眠狗山村民在土地整理工程中挖出一批文物,考古人员迅速赶往收缴出土文物,并进行抢救性考古清理,最终收缴和清理出土文物共计29件,主要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其中印纹硬陶器形有坛、罐、碗、豆,原始瓷器形有罐、钵、鉴、盆、三足盘等。该墓虽严重被毁,但从现场及出土器物判断,应为战国竖穴土坑墓。(陈关根)
【嵊州小黄山遗址考古发掘】 自3月22日起,省考古所会同嵊州市文管处对位于甘霖镇的小黄山新石器早期遗址作抢救性考古发掘,至年底发掘面积已达2000余平方米,揭示出灰沟、建筑基槽、墓葬以及食物加工场所等大量遗迹,出土石器、陶器等器物数百件和大量陶片标本。小黄山遗址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同一时代中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小黄山遗存呈现的是一种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新颖地域文化,其年代早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及跨湖桥文化,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下游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小黄山遗址的发掘对探索浙江省乃至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这个遗址的发现预示着长江下游将有更早的新石器遗存发现。(张 恒)
【诸永高速公路诸暨段考古发掘】 4月中旬至7月中旬,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诸暨市陈宅东蔡官山脚、沙塔尖山湾、街亭里仁互通区、浣东街道互通区、白马墩服务区等五处经考古调查确认的古墓葬比较集中、古文化遗存比较丰富的地方开展考古发掘。经过三个多月的发掘,共勘探10000余平方米,清理古文化遗址1处、古墓葬30余座,出土完整器物200余件。尤其是尖山湾古文化遗址和官帽山古墓葬群的发掘,为诸暨历史沿革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实物资料。
尖山湾遗址是宁绍地区南部丘陵谷地环境下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存,所处年代相当于距今约5000~4000年间的良渚文化时期。基本探明的遗址分布在东西50米、南北100米的小山湾及两侧小山坡范围内。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至4米,分6个文化层,出土较完整器皿100余件。以鱼鳍形鼎足和柱状鼎足共存为内涵,大量史前时期编织物集中在一个遗址中出土,堪称同类考古发现之最。它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浙江中部地区良渚时期史前文化的空白。
官山脚山坡位于东蔡村东部,此次发掘涉及墓葬30座,包括六朝时期墓葬8座、唐代墓葬19座、明清墓葬3座,共出土器物124件。其中含有纪年墓砖的唐墓有8座,纪年文字分别为“永徽三年校尉吴洲伦之知之”(652)5座、“永徽三年吴霊祐墓记”(652)2座、“大唐貞觀十四年”“吴知信墓”(640)1座。 (毛桂舟)
【嵊州发现越国贵族墓】 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在小黄山遗址发掘时,发现遗址上有一座越国贵族墓。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东西向。墓坑长10米、宽5.2米、深约1.5米,墓道长约7米。椁棺坍塌腐朽仅存板灰,墓底铺木炭白膏泥,熟土二层台上漫铺砾石。墓葬四周有边长约35米的方形围沟,围沟宽约5米、残深1.5米。围沟内的墓园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墓坑北侧发现器物坑一个。器物坑、墓坑内已出土印纹硬陶、原始瓷、玉器等随葬品10014.20万字,6.50印张,单价19元。(张显辉)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