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医疗卫生

预防保健

发布日期:2008-06-06 09:1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传染病总发病率保持稳定】 全年全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共15532例,发病数比2004年下降3.1%,总发病率为300.64/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霍乱发病7例(带菌者2例);乙类传染病中伤寒、淋病、出血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降幅分别达41.1%、30.11%、9.1%、6.3%,麻疹、疟疾、猩红热、梅毒发病率的升幅分别为127.2%、114.3%、103.4%、34.5%。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乙型肝炎(3662例)、肺结核(3608例)、淋病(3018例)、细菌性痢疾(1430例)、梅毒(1333例),占甲、乙类发病总数的84.03%。死亡病人25例(艾滋病2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狂犬病4例、细菌性痢疾1例、肺结核11例、新生儿破伤风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例)。全年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共12845例,比2004年上升32.1%,报告发病率为248.63/10万,其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9712例,占总数的75.6%。(王力建)

  【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 全年全市共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发病731例,无死亡。其中食物中毒和化学中毒各1起;传染病暴发疫情26起,包括呼吸道传染病18起(麻疹6起、流行性腮腺炎5起、流感4起、水痘2起,流脑1起),肠道传染病8起(霍乱3起、伤寒副伤寒3起、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起、菌痢1起)。在2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在学校的有15起(流行性腮腺炎5起、流感4起、麻疹3起、水痘2起、菌痢1起),占发病总数的53.57%。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由于反应迅速、处理及时,阻止了事件的恶性发展,绍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处理率、原因查明率和结案率均达到100%,市卫生局因此被评为省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
(王力建)

  【人禽流感防控到位】 为加强人禽流感防控,市政府于11月4日召开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市长张金如与各县(市、区)领导签订了防控责任书。市卫生局下发了《卫生系统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成立了机动队,完成了应急反应机制及人员、物资准备;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了病情监测,开设呼吸道发热门诊,开展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工作,对流感样病人进行禽类接触史调查,对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实行网络直报。为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市疾病控制中心率先于11月15日组织了人禽流感疫情处置的模拟演练。11月25日,市卫生局又组织市人民医院、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展禽流感防控工作联合演练。12月5日,市卫生局率市疾病控制中心机动队参加了市政府统一指挥的禽流感防控演练。
为加强部门协作,市卫生局、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绍兴市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方案》,组成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会商、信息沟通、现场防控、监督检查等禽流感防控工作合作机制。联合举办了全市乡镇动物疫情报告员、测报员参加的
禽流感防治技术培训班,规定在处理各种禽流感疫情时卫生、农业部门实行“三同时”。年内,各级疾控应急机动队配合农业部门处理可疑禽流感疫情12次,医学观察养殖人员和密切接触者42名,无病人发现。(王力建)

  【完成麻疹接种38万余人】 年内,省内部分地区暴发了近十年来最大的麻疹流行,发病数列全国第一,绍兴市也有大幅上升迹象。4月15日,市政府召开麻疹预防紧急会议。4月19日至25日,全市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和基层卫生防保人员全部出动、突击行动,共完成327623名儿童的预防接种(外地流动儿童60472名),快速评估接种率达到97.9%。同时,对20986名病人接触者和周围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流动人口4187名)。下半年又查漏补种麻疹疫苗39926人,增强了人群的麻疹免疫屏障。全市全年共报告麻疹病例871例。(王力建)

  【检测出HIV阳性45例】 全年全市报告艾滋病感染者45人,累计达101人;新报告病人5例,累计15例,其中死亡10例。
为加强艾滋病防治,市卫生局举办了市级机关艾滋病防治策略宣传讲座,全市开展了公共场所业主培训和安全套推广项目,上虞市启动了省艾滋病综合示范干预项目,绍兴县启动了省级自愿咨询检测项目,市第七人民医院正积极筹备开设国家级美沙酮替代治疗门诊,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展了暗娼人群HIV检测项目和社会反歧视教育及外展服务项目。
  全市33家HIV初筛实验室(新增2家)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HIV检测工作,共检测出HIV阳性45例,感染途径以吸毒和性接触为主。其中,完成对劳动教养和看守所羁押人员HIV抗体筛查1090名,检出阳性3例;完成继往有偿献血人员HIV抗体筛查3000余名,检出阳性1例;开展自愿免费咨询检测1036人,检出阳性2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健康检查10000余人,检出阳性2例;另在强制戒毒人员中检出阳性23例、手术病人术前检测中检出阳性4例、阳性者性伴侣调查检测中检出阳性3例。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对感染者落实了医学跟踪监测和家庭线索调查措施。市财政也已落实专款,由市第六医院对发现的病人实施免费治疗。(王力建)

  【结核控制项目达到省控标准】 全市于2002年全面启动了CIDA项目和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对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至2005年底,已累计投入330余万元,其中为结核病病人提供各类药物经费达280余万元。全市以乡镇为单位的项目管理覆盖率已达100%。至年底,全市共累计发现结核病病人9327例,2005年新发现2985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3694例,2005年新发现1213例,新涂阳发现率超过30/10万,达到了省控制项目标准。全市共采用短程督导化疗治愈病人6419例,尚有1486例病人正在治疗中。(王力建)
 
  【压缩钉螺面积32%】 年内,全市69个乡镇(街道)908个村(居委会)共投入28698个劳动日开展查螺,查螺面积达16785万平方米,在14个乡镇(街道)81个村(居委会)查出481个螺点,钉螺面积135780平方米,钉螺总面积比2004年压缩了32%,共解剖钉螺17857只,无阳性发现。全市组织10043个劳动日进行灭螺,灭螺面积达167万余平方米,除对实有钉螺面积进行彻底灭螺外,又扩大可疑环境灭螺153万余平方米。此外,还对外来、外出疫区打工人员和历史流行村人群开展病情监测,共查病42431人,均没有发现病人。(王力建)

  【“十五”期间精神病防治规划超额完成】 2005年,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和越城区实现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全覆盖,新昌县、上虞市分别完成了4个乡镇(街道)的精神病防治试点工作。全市精神病防治覆盖人口达337万,占全市人口的77%。确诊各类精神病患者21345人,检出率达6.33‰,监护20903人,监护率98%,显好11623人,显好率63.75%,社会参与11253人,参与率52.72%,肇事肇祸率0.11%。经省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检查考核组考核,绍兴市超额完成“十五”精神病防治规划,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达到全省领先水平。(王力建)

  【布鲁氏菌病疫情首次发生】 6月,市卫生局组织对上虞市小越镇建章山羊交易市场进行调查,在证实市场工作人员和周围6个乡镇的43户羊肉加工人员长期与羊接触,存在着人畜共患疾病感染和传播的机会后,组织举办了全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学习班,并在绍兴市、上虞市疾病控制中心紧急成立了布鲁氏菌病检测实验室,分批在上虞市、嵊州市、诸暨市、绍兴县和越城区开展病情调查,共对283名从事山羊贩运和加工人员进行采样检查,先后在上虞、嵊州两市查出14名感染者和9例布鲁氏菌病病人,并对所有病人和感染者进行了规范治疗。布鲁氏菌病是绍兴市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并可能因小越山羊交易市场而长期存在,防治工作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王力建)

  【两医院被命名为省绿色医院】 2005年,结合生态市建设和绿色医院创建工作,上虞市人民医院、嵊州市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绍兴市第二批绿色医院创建单位。两医院分别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全院创建动
员大会,制定了具体创建计划,把《浙江省“绿色医院”考核标准》的三大类四十四项指标分别细化,落实到具体职能科室并明确目标责任制,抓好创建落实。同时两医院又投入专项资金,使绿化面积、环境整洁、垃圾分类存放、医疗废物处理和相关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12月,上虞市人民医院、嵊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别通过省卫生厅、省环保局组织的验收,被命名为浙江省绿色医院。(王力建)
 
  【市产前诊断中心正式运行】 年内,市产前诊断中心正式运行,全市产前筛查工作全面实施,建立了连接市妇幼保健中心与市区各接产医院及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市区妇幼保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市区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全年全市共发生孕产妇死亡8例,其中本地户籍3例,外来流动人口5例,孕产妇死亡率7.57/10万;年剖宫产率为46.99%,比2004年下降1.3个百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34‰,婴儿死亡率5.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6%,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心被评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先进集体。(王桂芬)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