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区县市

上虞市

发布日期:2008-06-06 11: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上虞市有15个镇、3个乡、3个街道、746个行政村、82个社区居委,市域面积1403平方公里,2005年年末人口77.36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6‰。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16亿元,比2004年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17亿元,增长18.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2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20.18亿元,增长27.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1亿元,增长3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55.81亿元,贷款余额186.39亿元,分别增长18.40%和17.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8元,增长12.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96元,增长9.50%。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42位,比2004年上升了4位。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0.44亿元、利税51.25亿元,分别增长22.90%和20.10%。完成工业性投入68.50亿元,增长20.60%。5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有28个进入省重点,其中17个被列为当年供地项目。通过出台政策措施,改善服务环境,提供要素保障,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全年销售额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增至80家,其中销售在40亿元以上企业1家、2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同时,机电产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销售65.55亿元、利税8.12亿元,分别增长32.70%和24.20%;化工产业中的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额7.82亿元、利税1亿元,分别增长1倍和1.64倍,整个制造业结构更趋合理。科技创新迈出新步,新建区域创新服务中心2个,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5个,签订科技合作协议61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6家。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7个,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94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绍兴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65个。
  城市建设实现了大跨越,现代化城市初显雏形。104国道上虞段拓宽工程、外环南路竣工通车,完成8条城北、城东区间道路建设,三环、四环道路、杭甬运河上虞段、余梁公路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04亿元的220千伏虞北变,新增变电容量36万千伏安,新建输变电工程4项,实现了全市变电容量的翻番。第三水厂一期投入使用,城市日供水能力增加16万吨。行政中心顺利完成整体搬迁,海关、商检、消防大楼建成投用,公安、法院大楼主体结顶。市区中心组团中的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妇幼活动中心和图书馆基本建成,档案馆、执行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完成主体结顶。完成旧房拆迁30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24.6万平方米。城防三期景观工程建成开园,完成国大西侧景观绿地等6项绿化工程,启动了西大门入城口改造。
  “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纯支农资金达到1.80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销售额超5000万元龙头企业3家、超亿元2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20亿元,新建专业合作社15家,新增农业外拓基地0.75万公顷,实现农产品出口3941.50万美元。2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认定,蔬菜、水产、花卉、畜禽、茶果等特色农业加快向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大力度,“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扩大到150个村,大力开展了农村宅基地整治,全面启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置两年计划,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优胜单位。康庄工程投入9600万元,改造乡村公路242公里。新建标准江堤13.63公里,整治河道56.50公里,建成标准农田2440公顷,新增改水受益人口2.40万人。基本实现调频广播村村响,80%的行政村接通宽带。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商贸格局初步形成。成立商贸办公室,组建商贸国资总公司,制订专项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商贸服务业新一轮发展。上虞一百和大通商城跻身全省综合性商场十强。启动建设国际时代广场、上百购物中心、国际大酒店二期等大型商贸项目,中国伞城广场、信诚物流中心建成开业,汽车市场4S店达到5家。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农庄业开始起步,成为上虞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国际大酒店被评定为五星级旅游饭店,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86亿元,增长39.80%。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42亿元,增长16.80%;邮政、电信业务收入分别达到0.39亿元、1.85亿元,分别增长11.7%和13%;保险系统实现保费收入3.48亿元,增长3.90%。
  招商引资难中求进,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4个,增资项目30个,总投资6.0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21亿美元,增长22.50%,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增长14.50%。成功引进全球500强的日本伊藤忠和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恒安高档纸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8个。外经外贸高速增长,自营出口达8.1亿美元,增长40.70%,其中加工贸易1.60亿美元,增长70.80%。至年底,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新批境外企业5家,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及劳务营业额5266万美元,增长25.40%。
  安保环保社保同步推进,平安上虞建设取得新进展。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在两区设立了安监分局、环保分局,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察中队。大力开展环保整治大行动,围绕15个突出问题,形成合力,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立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制订完善应急预案93只,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应急保障,在两次抗击强台风袭击和禽流感防控中经受了实战考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103个,32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农民2万余人,实现转移1.26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增参保人数4.49万人。抓好扶贫济困和社会救助工作,新增低保对象534人,发放低保救助款884万元。开展了“百企连百姓”慈善捐赠活动,捐助冠名慈善救助基金4.30亿元,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接捐赠883万元。开展经常性的“严打”行动,刑事案件发生率下降8.80%,大要案全部告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6.90%。大力开展了“净化发展环境、营造安全创业环境”专项整治,打黑除恶取得明显成效。扎实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成乡镇连锁超市18家、农村放心店388家、学校和社区放心店67家,建立农业安全监测中心和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开展了打假保平安联合执法行动。
  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开展城市精神系列讨论和实践活动,深化“上虞孩子崇孝德”主题教育,由企业出资新建百万元以上公益性基金11个,本金达到6200万元。“四五”普法通过验收,开展“民主法制村(社区)”创建,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组织广场文化活动20多场次,广播、电视、文学等领域精品迭出,基本完成广电资产与中广股份的合作重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安排专项资金1347万元,开展农村中小学校助学、助餐、助宿、助教行动;投入1200万元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中心完小等级达标,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强市复查验收。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第九届运动会。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免费为2.20万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对6200名慢性病患者实行跟踪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比上年提高6.60个百分点,补偿金额达到3100万元。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成功创建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张曙光)

  【开展工业经济服务月活动】 2005年,市政府通过现场办公、部门联动,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385个;通过向上争取、内部盘活和违法建筑处置,保障工业项目用地1666.66公顷;多次组织银企洽谈会、成立民营担保公司,新增市内金融机构工业性贷款余额17亿元,帮助工业企业引进市外金融资金新增余额12.70亿元,解决了一批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07万平方米,其中当年竣工33万平方米,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张曙光)

  【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408.80亿元】 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408.80亿元,同比增长25%,有施工产值超50亿元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4家,新增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2家,总数达到4家。五洋建设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上海市场登记业务量达到116亿元,继续位居全省各进沪县(市)之首。建筑业务覆盖国内21个省市,承接亿元以上工程55项,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70项,其中鲁班奖1项、全国建筑装饰奖2项。(张曙光)

  【成功创成省级园林城市】 自2002年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以来,上虞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了城市道路扩绿补绿、闲置地块临时绿化、沿街单位拆墙透绿、居民区拆违建绿、城市主要节点绿化改造、草花小品布置等多项工程。2005年,又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建成国大景观绿地、人民东路绿化带等13项绿化工程,至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了32.69%,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7.02%,人均公共绿地9.82平方米;全市主次干道基本形成林荫路系统,江、河、湖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建成园林式单位85家、园林式居住区34个,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更加浓郁。(张曙光)

  【城市防洪三期景观一期工程开放】 城防三期工程位于曹娥江右岸中利三叉口至吕家埠,全长6780米。工程分堤塘加固和景观绿化两部分。堤塘加固南起中利三叉口,北至松厦吕家埠。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景观绿化部分先期实施中利三叉口至三环大桥段,全长1168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构成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城市防洪功能与观赏、休闲、旅游功能相结合的亲水型绿色文化走廊。景观设施包括“舜会百官”、“东山雅聚”、“春晖集贤”三组大型雕塑,“娥江彩虹”大型钢廊架和园林绿化、亮化音响等。城防三期景观一期工程于10月8日建成开放。(张曙光)

  【乡村康庄工程提前两年完成】 全市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主要分布在19个乡镇(街道)的230个行政村,建设总里程586公里(其中路基218公里,路面368公里),建设总投资为1.80亿元(其中国债、省、部补助5300万元)。乡村康庄工程自2003年6月起实施,至2005年底,已全部建成,实现了通村公路通达率100%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的目标,提前两年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任务。(张曙光)

  【成为首批浙江省科技强县市】 2005年,上虞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熏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两次组织外出科技招商,促成27家企业与国内12所高等院校签订30项科技合作协议,并与电子科大、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建立市校全面合作关系。成功举办科技合作洽谈会,签署12项科技合作协议,聘请10名市政府科技顾问。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1项,全市申请专利545项,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34项。企业创新实力不断加强,至年底,全市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绍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基本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梯度渐进、储备发展的良好格局。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通报,上虞市进入首批“浙江省科技强县市”行列。(张曙光) 
  
  【“浙江·上虞”政府门户网站开通】 “浙江·上虞”政府门户网站(网址:www.shangyu.gov.cn)融对外宣传、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网上办事等功能于一体,承担向外界宣传推介上虞,传播政府声音,畅通信息渠道,提供为民服务的职责。网站于10月投入试运行,年底正式开通。网站整体设计以政府业务流程为主线,设置走进上虞、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招商引资、生活服务等栏目,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共享,服务市民与企业。(张曙光)

  【海关、检验检疫上虞办事处开关开检】 近几年来,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口商品数量激增,构建快速、便捷的货物通道已势在必行。经过紧张的筹备,11月26日,绍兴海关驻上虞办事处正式开关;11月28日,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虞办事处正式开检,标志着上虞市大通关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张曙光)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