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6年绍兴年鉴 > 开发区(产业园)与新区(城)

迪荡新城

发布日期:2008-06-06 14:4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迪荡新城位于绍兴市区东北角,东至越州大桥及东环线,南至人民东路北侧古水道,西至环城东路,北至104国道北复线,规划区总面积约5.87平方公里。迪荡新城北邻袍江,西接柯桥,东望上虞,辐射城市东部,交通便捷,接近大绍兴规划和老城区的几何中心,是发展现代商贸的理想之处。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二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迪荡新城开发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原则,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开发、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打造绍兴大城市“购物的天堂、休闲的天堂、工作的天堂、居住的天堂”,力争把迪荡新城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区域性现代商贸和商务中心、绍兴大城市的水乡景观标志区。
2005年,迪荡新城开发办坚持“一二五”目标要求,全力推进迪荡新城开发建设,较好地完成了“一年打基础”的工作任务。新城总体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准,商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已修编完成;拆迁房屋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核心区六路二桥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动工兴建;征用土地近26.66公顷;招商引资初见成效,核心区一期6个商务项目地块成功出让;全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5亿元。(迪荡新城开发办综合处提供)

  【完成新城总体规划】 2005年,新城开发办先后组织修编完成了迪荡新城总体规划、迪荡新城商贸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迪荡新城商贸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市政府于5月批复同意迪荡新城总体规划。
  迪荡新城总体规划确定了以“一轴、二心、三带、五区”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布局结构。“一轴”以胜利东路为城市发展轴;“二心”指以商贸、商务会展为核心的双核心结构;“三带”指沿环城河、浙东运河、梅龙河的生态走廊带;“五区”指五个功能分区,分别为:商贸核心区、商务办公区、会展中心区、休闲居住区和迪荡湖城市公园。
  迪荡新城商贸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6月通过专家评审。商贸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4.80公顷,由环城东路、东池路、萧甬铁路、人民东路及其北侧的古水道和越东路共同围合。商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迪荡新城商贸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由美国SOM设计所担纲修编,于12月完成。设计范围为胜利东路发展轴南北两侧地块,规划用地约19公顷,主要设计对象包括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集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地标性建筑以及沿胜利东路写字楼等,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左右。(迪荡新城开发办综合处提供)

  【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有序展开】 8月12日,迪荡新城核心区迪荡湖路(规划1号路)和西施山路(规划6号路)正式动工建设,拉开了迪荡新城市政工程建设的序幕。到12月底,跨环城河二座桥梁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核心区内胜利东路延伸段和其他5条支路全面进入方案设计、立项审批和招投标等前期准备阶段;迪荡湖路北段及其下穿铁路桥涵工程完成方案设计。(迪荡新城开发办综合处提供)

  【全年完成征地26.60公顷、拆迁20万平方米】   2005年,迪荡新城开发办克服规划范围内建筑、用地性质复杂和拆迁遗留问题多等困难,征用集体土地近26.60公顷,完成房屋拆迁面积近20万平方米。
迪荡新城核心区一期拆迁工程从5月正式启动到12月底,基本完成了包括17家企事业单位和264户住宅在内的19万余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工作,既确保了拆迁进度,又维护了社会稳定,充分贯彻了“快速、平稳、依法,合理降低成本”的指导思想。
  在市国土局的大力支持和越城区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核心区8.30公顷和萧甬铁路以北17.80公顷集体土地的征用工作,并在生态产业园区落实拆迁安置土地3.30公顷。(迪荡新城开发办综合处提供)

  【在香港、上海举办迪荡新城商贸商务推介会】 在深化完善新城规划的同时,迪荡新城开发办针对商贸招商的特点,积极参与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努力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本地精英企业参与迪荡新城开发建设。
  迪荡新城先后在1月的香港“浙江周”活动和10月的第二届“鲁艺节”上作专题推介。10月12日,迪荡新城开发办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绍兴迪荡新城商贸商务推介会,进一步提升了迪荡新城的社会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
在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以挂牌方式成功出让迪荡新城核心区一期商务地块。(迪荡新城开发办综合处提供)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