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一般专项规划

绍兴市“十一五”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发布日期:2008-08-14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绍兴市“十一五”中心城市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绍兴市建设局
  一、总则
  (一)规划的主要技术依据
  1、《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绍兴市“十一五”中心城市
  2、《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2002年)
  3、《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
  4、《绍兴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年)
  5、《绍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评审稿);
  6、《绍兴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2003年);
  7、《绍兴市越城区生活垃圾治理规划》(评审稿);
  8、《绍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9、《绍兴市袍江工业区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
  10、《绍兴市镜湖新区总体规划(2003~2020)》;
  11、《绍兴市镜湖新区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12、《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总体规划研究》(2004年)
  13、《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总体规划研究》(2002年);
  14、《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生态城建设规划》(2004年)
  15、《绍兴市热电联产发展规划》(2003年)
  16、《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给水专业规划》(2004年)
  17、《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污水专业规划》(2004年)
  (二)规划原则
  1、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导向,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为目标,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先导作用和支撑功能。
  2、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有利于强化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强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3、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城乡统筹,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郊区扩展和延伸,逐步建成覆盖中心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率先实现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资源保护的促进作用,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平衡。
  5、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在继续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管理、建设和运营各环节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力量,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使资源配置和利用更加合理高效。
  (三)规划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建设布局合理、区域统筹、体制健全、运行高效、适度超前、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基础保证和支撑。
  (四)规划期限
  2006~2010年,远景展望至2020年。
  (五)规划范围和对象
  规划的地域范围为绍兴中心城市,包括越城组团、柯桥组团、袍江组团和镜湖新区,并从大城市布局角度对杭州湾工业新城区和南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规划建议。
  本规划仅限于建设主管部门管辖或作为行业主管单位的城市基础设施门类和专业,电力、电讯等其他部门管辖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权限组织编制的专项规划或行业规划执行。
  二、城市道路
  (一)规划原则
  1、围绕建设大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心城市“四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江滨)、城市绿心(镜湖)”的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构建中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各大组团之间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从而强化大城市空间框架,优化大城市空间布局。
  2、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的道路布局和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以公共交通为优先目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近远期结合,为远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创造条件。
  (二)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大城市建设为导向,至2010年,全面建成并完善联结和沟通各大组团的道路交通网络,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等级分明、密度适当、配套设施完善,初步建立以公交为导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并着手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三)规划布局
  1、中心城市近期高速公路网为“一横、二纵”:
  “一横”为杭甬高速公路。
  “二纵”为绍诸高速公路、杭州湾绍兴通道(嘉绍高速)—上三高速公路。
  2、城市主干路网为“七横九纵一环”:
  “七横”:滨海大道、展望大道、世纪大道、钱滨线、329国道、104国道、杨绍线—印山路。
  “九纵”:湖安线、金柯桥大道、绍齐公路、绍大线、柯海线—绍三线、绍甘线、越兴路、中心大道、进港路。
  “一环”:越城组团外环路。
  3、城市次干路网
  (1) 越城组团次干路网为“五横八纵一环”:
  “五横”:胜利路、人民路、鲁迅东路—越南路、104国道南复线—城南大道、福全路。
  “八纵”:福漓公路、福源路、山阴路—环城西路、大学路、解放路、中兴路、平江路、上樊公路。
  “一环”:内环路。
  (2) 柯桥组团次干路网为“六横三纵”:
  “六横”:柯北大道—柯海线、钱陶路、群贤路、云集路、柯南大道、104国道南复线。
  “三纵”:稽山路、安华路—香林大道、镜水路。
  (3) 袍江组团次干路网为“四横四纵”:
  “四横”:三江路、群贤路、南四路、凤林路(镜湖新区段为云集路)。
  “四纵”:袍中路、越东路、越秀路、海南路。
  (4) 镜湖新区次干路网为“四横两纵”:
  “四横”:三江路、钱陶路、群贤路、云集路(袍江组团段为凤林路)。
  “两纵”:绍大线、解放路。
  (5) 滨海工业区次干路网为“六横两纵”:
  “六横”:迎宾路、镜海大道、滨中路、北五路、北七路、北九路。
  “两纵”:兴滨路、安滨路。
  4、按有关部门规划,近期将完成中心城市高速公路网、主干路网和各组团和分区的次干路网的建设,其中杭州湾上虞新区的主干路网预期会适当延后至2010年后完成。
  5、各组团和分区根据现状条件和发展需要,在完成主干路和次干路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密城市道路系统。
  (1) 越城组团:老城区完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工程、老城区道路完善和加密工程。城南新区完成包括所有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路网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根据开发进程进行二期区块的路网建设。城西南区域完成主要道路的路网建设。
  (2) 柯桥组团完成包括中心城区路网完善和柯北开发区二期配套路网建设在内的共42条道路建设工程。
  (3) 袍江组团完成中心商贸区路网和其他8条道路的建设。
  (4) 镜湖新区完成6条主要道路的建设以及起动区的路网建设工程。
  (5) 滨海工业区完成80平方公里范围道路配套工程。
  (6) 杭州湾上虞新区完成主干路网和化工区、纺织机电区、轻工区、行政区配套路网等12项道路建设工程。
  6、城市支路规划和布局以遵循窄路幅、高密度的原则为宜,以改善交通组织的灵活性,提供更多的临街土地和楼盘,扩大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7、停车场规划
  (1) 所有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划和建设停车场地。
  (2) 一类住宅用地的机动车停车位标准为不小于1车位/户,二类住宅用地的机动车停车位标准为不小于0.2车位/户,自行车停车标准为不小于3车位/户。
  (3) 城市停车场应以配建为主,停车场布局以小而分散为宜。在交通流量小、宽度足够的道路路段,可采用路边停车方式。
  (4) 停车场宜结合公共绿地、公共设施建设地下停车场,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并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符合人防要求。
表2.1 近期越城组团主要道路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划项目
建设期限 预计投资总额(万元) 用地面积(公顷)
1 镜湖路(东、西段) 2006-2010 4374 4.27
2 大明路二期 2006-2010 39965 14.37
3 玉屏路 2006-2010 4442 4.25
4 玉山路 2006-2010 19827 23.6
5 印山路 2006-2010 15416 27.98
6 解南公路 2006-2010 6382 13.24
7 大学路(杨绍线以南段) 2006-2010 10695 12.74
8 坡塘路 2006-2010 6128 8
9 江东路 2006-2010 8870 10.32
10 解放南路二期 2006-2010 9348 15.27
11 南池路二期 2006-2010 17121 11.7
12 中兴南路二期 2006-2010 11163 14.64
13 城南2号路 2006-2010 1584 2.16
14 城南3号路 2006-2010 631 1.26
15 城南4号路 2006-2010 5448 6.26
16 城南5号路 2006-2010 874 1.04
17 城南6号路 2006-2010 5183 2.88
18 城南7号路 2006-2010 2035 1.78
19 城南8号路 2006-2010 6678 6.72
20 城南9号路 2006-2010 3458 3.46
21 城南10号路 2006-2010 4800 6.6
22 城南11号路 2006-2010 6798 7.72
23 城南13号路 2006-2010 6481 5.26
24 城南15号路 2006-2010 1380 1.8
25 越王城整合工程 2006-2010 50000 13
26 环城西路北延伸(跨铁路段)道路工程 2006-2010 17689 3.73
27 投醪路(稽山路至环城东路段)道路工程 2006-2010 1009 0.8
28 车站路(上大路至新河弄段)道路工程 2006-2010 2165 0.6
29 白衙弄道路工程 2006-2010 2739 0.6
30 第六医院西侧(延安路至投醪路)道路工程 2006-2010 2591 0.54
31 坡塘路(越三路至外环南路)道路工程 2006-2010 2028 0.53
32 大学路(风则江廊桥以南) 2006-2010 10600 2.3
33 西江路 2006-2010 1927 0.94
合计   1601829 446.36
表2.2 近期柯桥组团主要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路  名 起讫点和工程规模 总投资
(万元) 实施年限
1  湖中路 群贤路-兴越路 7229 2005.9-2006.12
2  华宇中路 湖西路-现状华宇东路 5885 2005.9-2006.12
3  百舸小区支路 青峰路-绿洲路 869 2005.5-2006.6
4  耶溪路 百舸路-现状耶溪路 3568 2005.9-2006.6
5  百舸路 现状百舸路-云集路 11778 2005.9-2010
6  双渎北路 柯袍公路-钱陶公路 4938 2006-2010
7  兴越东路 湖东路-镜水路 2045 2005.6-2010
8  双渎路(暂名) 钱陶公路-兴越东路 1066 2005.6-2006.3
9  钱陶公路东段改造工程 湖东路-镜水路 2515 2006-2010
10  育才北路 钱陶公路—绸缎路 3560 2006-2010
11  兴华东路 笛扬路—双渎路 11408 2006-2010
12  兴华西路 稽山路-湖安路 7600 2006-2010
13  湖东北路 钱陶公路—兴华东路 7442 2006-2010
14  华齐东路 湖中路-镜水路 5900 2006-2010
15  华齐西路 柯华路-马宅路 2160 2006-2010
16  稽山小区支路 小区南路 630 2006-2010
17  裕民小区北侧支路 湖东路-湖中路 613 2006-2010
18  绸缎路 稽山北路—湖东北路 21000 2006-2010
19  稽山北路 钱陶公路—柯袍线 9349 2006-2010
20  笛扬路 华齐路-兴华东路 6728 2006-2010
21  上方山大道 柯华路—镜水北路 6150 2006-2010
22  群贤西路 柯华路—稽山路 7690 2006-2010
23  柯华路拓宽 钱陶公路—安昌 14685 2006-2010
24  镜水北路 钱陶公路-柯海线 90000 2006-2010
25  镜水路立交 柯袍线、运河立交 11314 2006-2010
26  柯袍公路 柯华路-钱陶公路交叉口 11600 2006-2010
27  湖安路 柯袍线-钱陶公路 1950 2006-2010
28  马宅路 绸缎路-钱陶公路 1760 2006-2010
29  太平路 绸缎路-群贤路 1200 2006-2010
30  湖门路(暂命) 柯华路-马宅路 490 2006-2010
31  柯北市场园区1#支路 湖东路-双渎路 1200 2006-2010
32  柯华路立交改造 柯袍线与柯华路交叉口 6000 2006-2010
33  柯北二期纬一路 长4000m,宽18m 4900 2006-2010
34  柯北二期纬二路 长4261m,宽32m 10400 2006-2010
序号 路  名 起讫点和工程规模 总投资
(万元) 实施年限
35  柯北二期纬三路 长2912m,宽18m 3000 2006-2010
36  柯北二期纬四路 长3769m,宽18m 5200 2006-2010
37  柯北二期纬五路 长4156m,宽12m 5000 2006-2010
38  柯北二期经三路 长2350m,宽24m 3500 2006-2010
39  柯北二期经四路 长2700m,宽18m 3300 2006-2010
40  柯北二期经五路 长2800m,宽32m 6500 2006-2010
41  柯北二期经六路 长2100m,宽24m 3100 2006-2010
42  胜利西路延伸段 长2554m,宽60m 7948 2006-2010
 合  计  323170
表2.3近期袍江组团主要道路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路  名 工程规模 总投资
(万元) 实施年限
1 江东路 长238m,宽32m 9150 2006-2010
2 镇海路 长2485m,宽20m 4473 2006-2010
3 海南路改造 长3934m,宽24m 5665 2006-2010
4 敬敷路及连接段 长4307m,宽24m 10336 2006—2010
5 豆姜路 长2192m,宽24m 5260 2006—2010
6 越秀路 长2863m,宽36m 12368 2006—2010
7 江中路 长611m,宽24m 1642 2006—2010
8 凤林路 长6123m,宽36m 27553 2006—2010
9 袍中路 长3270m,宽28m 9156 2006—2010
10 越兴路 长4350m,宽50m 28275 2006—2010
11 商贸区内其他道路 总长8743m 14688 2006—2010
 合  计  128566
表2.4 近期镜湖新区主要道路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路名 工程规模 近期总
投资
(亿元) 实施
年限
1 镜湖新区一、二期路网 解放北路延伸:一期道路长4.8公里,二期长3.1公里,路幅42米。
云集路:一期道路长2.8公里,二期道路长3.5公里,路幅45米。
群贤路:全长6.4公里,路幅42米。
南四路:全长2公里,路幅36米。
绍大线:全长8公里,路幅45米。
环湖路:全长12公里,路幅16米。 15.5 2003-2010
 合  计 6条道路,总长度37.4km。 15.5
表2.5 近期杭州湾上虞新区道路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路  名 工程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
(亿元) 实施年限
1 化工区(围垦区)路网 新建道路200km,沿河路网200km 20 2006-2015
2 上虞新港及铁路专用线 新建5000-1000吨港口1座,铁路专用线 8 2008-2012
3 纺织、机电区路网 新建道路40条,总长50km 5 2005-2010
4 世纪大道 快速路,总长27km 4 2003-2008
5 连袍路 快速路,总长6km 0.7 2005-2006
6 世纪大桥 长2500m 5.1 2005-2008
7 中心大道 快速路,总长7.8km 0.8 2005-2008
8 行政区路网 新建道路10条,总长21km 2 2007-2010
9 轻工区路网 新建道路6条,总长12km 1.2 2007-2010
10 通袍路 快速路,总长5.5km 0.5 2006-2007
11 展望大道 快速路,总长20km 3 2006-2010
12 滨海大道 快速路,总长18km 2.7 2008-2012
 合  计  53
  三、公共交通
  (一)规划原则
  1、确立公交优先策略,重视公交建设,加大公交建设投入力度。
  2、建立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3、建设绿色生态型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公交的综合效益。
  4、建设区域统筹、市县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中心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
  (二) 规划目标
  以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为指引,以大城市建设为导向,充分认识公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大城市公交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初步建立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确立公交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配套设施齐全、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公交系统。
  (三) 规划布局
  1、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和建成区范围的扩展相适应,运营设备同步增加,运营线路同步延伸,线路密度同步加大,停靠站点、相关站场同步建设,以及时满足居民出行需要。
  2、及时采用适用先进技术,引入清洁环保车辆,采用清洁能源。
  3、宜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控制老城区特别是市中心私人小汽车的使用,降低老城区对小汽车使用者的吸引力。
  4、近期末城市公交车辆配备不小于每千人一辆标准车,城市建成区公交线路网密度不小于3km/km2。
  5、为保证城市道路的通畅和交通安全,在路侧用地许可的情况下,应多建港湾式候车站。
  6、尽最大可能和努力建设公交车专用车道,以保证公交运行的快速和高效。
  7、加大公交首末站建设力度,大型公共设施、规模较大的新建住宅小区都应规划建设必要的公交首末站用地。
  8、进一步完善公交车停车场、保养场的布局和建设,宜采用公交综合服务中心的形式,集中调度、停车、车辆保养和加油等综合功能,以方便管理,节约用地。越城新建公交综合服务中心3处(城南、城西、生态产业园区各1处),柯桥2处,袍江、滨海各1处,每处面积不宜小于10000平方米。
  9、按照《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发展LNG清洁燃料公交车。
  10、按照《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近期建成一座使用LNG燃料的公交车加气站。储罐容量为50立方米,加气能力每天可供100辆公交车使用,选址在城西北区域。
  四、给水工程
  (一)规划原则
  1、坚持区域统筹,建立统一的中心城市区域供水体制,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建设统一的中心城市供水网络。
  2、坚持城乡统筹,充分考虑和满足中心城市周边村镇的用水需求,实现中心城市供水系统的城乡一体化。
  3、建设节水型城市,降低水资源消耗,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服务。
  4、在政府主导下,推进和加快供水领域的体制创新和市场化改革。
  (二)规划目标
  全面建成覆盖中心城市、上虞城区、及周边村镇的完善的区域供水骨干网络,启动分质供水工程,着手建设中水回用系统,降低单位GDP耗水量。大力推进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上的体制创新,建成布局合理、设施一流、运行高效、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供水系统,初步建成节水型城市,为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的创建提供充足和高效的供水基础和保证。
  (三)规划布局
  1、随着曹娥江河口大闸的动工建设,曹娥江作为我市乃至浙东地区区域性水源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因此亟需制定曹娥江流域供水规划、流域污水排放和处理规划,以明确和协调相关市县的水资源权限、利益分配,建立合理的体制保障,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共同保护流域水质。
  2、突破行政界线的限制,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区域供水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并由点到面,从中心城市向中心镇、中心村逐步扩展,最终覆盖整个区域,彻底解决乡镇供水问题。
  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严格控制城市用水总量的增长,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促进节水器具的使用,提高城市的节水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工业用水尽量就近取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把绍兴建成节水型城市。
  4、启动分质供水工程,规划近期在迪荡新城和其他住宅小区进行分质供水工程的试点工作。
  5、按照《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降低单位GDP水耗,2007年降至30立方米/万元,2012年降至25立方米/万元。
  6、按照《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中水回用系统,保证城市部分公共用水、居民部分生活用水、工业企业部分用水和湿地处理系统能够实现中水的资源化利用,中水回用率达到65%,大大降低入河的污染负荷量,改善河网水质。
  7、充分利用河网密布的天然条件,在满足水质需要的前提下,各用水单位均应尽量就近取用河湖地表水。
  8、根据供水需求和成本,逐步适度提高水价。
  9、根据相关专业规划,中心城市划分为四个供水区域:绍兴市县(包括越城、柯桥、袍江和镜湖新区)、上虞市供水区域、滨海工业区供水区域和上虞新区供水区域。
  10、新建绍兴第二水厂,位于袍江新区,以曹娥江为水源,总供水能力40万吨/年,一期20万吨/年,总投资2.5亿元。
  11、新建滨海工业区二水厂,供水规模为30万吨/日,满足工业区工业用水需求,水源为曹娥江。
  12、在上虞新区西南地区近曹娥江处,新建上虞新区一水厂,供水规模为30万吨/日,以解决上虞新区50平方公里工业区工业用水需求,生活用水主要由宋六陵水厂以及上虞市第三水厂予以解决。
  13、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沥海30平方公里启动区块用水主要由上虞新区一水厂供给。
  14、新建清水输水主干管:
  (1) 绍兴市、县主干管(北线):DN1800—1600,L=30km。
  (2) 绍兴、上虞间联络干管:DN1200,L=54km。
  (3) 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主干管:DN800,L=230km。
  15、新建增压泵站2座(位于北线主干管与绍兴市、上虞市联络干管连通处),规模分别为20万吨/日。
  16、柯桥组团新建钱杨水厂,供水规模15万吨/日。
  17、柯桥组团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改造工程,DN100-600供水管网改造总长约500公里,同时建设管网信息系统。
表4.1 近期中心城市主要给水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规模 投资额(万元)
1 绍兴第二水厂 40万吨/日 25000
2 滨海工业区一水厂扩建 20万吨/日 30932
3 新建滨海工业区二水厂 30万吨/日 25000
4 新建上虞一水厂 30万吨/日 27390
5 清水输水干管  
(1) 绍兴市县主干管(北线) DN1800—1600,L=30km 20000
(2) 上虞、绍兴联络干管 DN1200,L=54km 20315
(3) 杭州湾工业新城区主干管 DN800,L=230km 46966
6 新建增压泵站(北线) 2座,20万吨/日 7200
7 钱杨水厂(柯桥组团) 15万吨/日 14000
8 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改造工程(柯桥组团) DN100-600,L=500km 14000
 合  计  230803
  五、排水工程
  (一)规划原则
  1、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继续建设和完善中心城市排水系统。
  2、坚持区域统筹,建设统一的中心城市排水系统。
  3、坚持城乡统筹,分别具体情况,采用适用技术解决村镇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城乡一体化的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
  4、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开放。
  (二)规划目标
  近期中心城市排水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在“十五”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排水工程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排水工程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上的体制创新,建立基本符合市场化要求的运营和管理体制,全面建成覆盖中心城市各个组团的完善的区域一体化的污水处理和排放体系,因地制宜采用适用技术解决城市郊区污水处理和排放问题,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排水管网密度,为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
  (三)规划布局
  1、按照《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启动中水回用工程。
  2、近期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2012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0%。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3、根据污水排放数量和污水排放和处理成本,逐步适当提高污水排放收费标准,以控制城市污水排放总量。
  4、按照村镇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湿地处理、沼气等适用技术和方法,解决村镇污水处理和排放问题。
  5、近期完成绍兴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包括:
  (1) 污水处理三期曹娥江工程,规模20万吨/日,位于已建一期污水处理厂南侧。
  (2) 污水处理三期钱塘江工程,规模20万吨/日。
  (3) 永久性排放管线工程,规模80万吨/日,DN2200、DN2400二根,长度12km。
  (4) 铺设绍兴污水处理厂与钱塘江污水处理厂进水压力联通管,长度11km,DN1000。
  6、完成滨海开发区三期区块内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30km,DN400~1500)和6座污水提升泵站。
  7、完成污泥焚烧发电项目。
  8、杭州湾上虞片区完成下列污水工程:
  (1) 扩建上虞污水处理厂,规模20万吨/日。
  (2) 新建上虞第二污水处理厂,规模20万吨/日。
  (3) 新建污水提升泵站6座。
  (4) 建设与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管网。上虞污水处理厂污水主干管21.6km,DN400~1200;上虞二厂污水干管23.7km,DN300~1200;进厂干管8km,DN1400~2400。
  9、各组团和分区完成近期开发地块的排水工程配套建设,完善各自的排水管网。其中袍江组团实施16万吨污水管网扩容工程。
表5.1 近期中心城市主要排水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额(万元)
一 管网部分 
1 袍江工业区排污管网扩容 8400
2 滨海工业区 8945.2
3 上虞新区 13989.24
二 泵站部分 
1 滨海工业区 1789.04
2 上虞新区 4233.69
三 污水处理厂部分 
 上虞新区 35000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小计 72357.17
 第二部分工程费用小计 15989.29
四 绍兴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 98072.96
 污泥焚烧发电项目 35000
五 合  计 221419.42
表5.2 近期柯桥组团主要排水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规模 投资额
(万元) 建设年限
1 绍兴县污水
系统干管工程 污水泵站5座,
污水干管40km 25000 2005-2010
2 县城污水收集
系统工程 污水泵站37座,
污水管线150km 14000 2005-2010
3 乡镇污水收集
及处理系统工程 12个乡镇污水收集系统,
2个乡镇污水处理站 14000 2006-2010
 合  计  53000
  六、燃气工程
  (一)规划原则
  1、大力发展城市天然气工程,满足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服务。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远、近期结合,建设布局合理的燃气管网,以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展的要求。
  3、遵循区域统筹原则,建设统一的中心城市燃气工程网络体系,并在管理、运营等环节加强整合和协调。
  4、采用合理手段和方法,解决城市郊区燃气供应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燃气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各个环节的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经济效益。
  (二)规划目标
  以发展天然气为重点,以优化绍兴市能源结构、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天然气利用工作。大力建设燃气管网和配套设施,至期末建成布局合理、供应稳定、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中心城市燃气供应系统,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对燃气供应的需求,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和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
  (三)规划布局
  1、规划近期绍兴燃气工程计划投资4.57亿元,改造置换完成所有的管道人工天燃气用户,至2008年发展居民用户29.5万户。
  2、供气设施规划
  (1) 完成天然气门站和加气母站的建设。
  (2) 完成从天然气门站和加气母站向袍江、老城区和柯桥的高压A级管道建设。
  (3) 完成各组团和滨海工业区一期主要中压管道的建设。
  (4) 完成各组团现有燃气管道的改造工程。
  (5) 建成高中压调压站10座。
  3、各组团近期燃气建设规划
  (1) 越城组团:
  老城区、城东经济开发区:建成主要中压管网,并完成对现有管网的改造工程。
城南片:“十五”期间燃气管网将以解放南路、中兴南路、大明路、玉山路等道路建设为契机,重点在规划居住区范围内做好燃气管网的配套建设。
  生态园区:在一期区域建成中压管网,并对现有管网进行改造,根据二期工程的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配套建设。
  市区西南片区:根据该区域的规划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燃气管网的建设。
  (2) 柯桥组团:完成中心城区主要中压管网建设,并将现有燃气管网改造成为天然气管网。
  (3) 袍江组团:根据工业区项目发展情况,重点配套15平方公里的中心商贸区内的在建项目。同时,将在袍江工业区内优先发展用量大、环保效果显著的重大工业用户,争取在近期发展3~6家。
  (4) 镜湖新区:建成连接三大组团的中压管道,完成起动区配套管网建设。
  (5) 杭州湾工业新城区:根据规划要求和建设进展,提前或同步建设燃气管网。根据建设进度,新城区配套的生活居住区可先采用瓶装液化气,待居住人口规模扩大后及时转换为天然气管网供应。
  4、根据具体情况,远郊和零星分布的村镇用气问题可采用瓶装液化气解决。
表6.1  燃气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位 数量 工程概算(万元)
 门站、加气母站(占地60亩) 座 1 2629.47
 市区高压管道DN500 km 50 9179.15
 市区高中压调压站 座 5 2663.89
 市区中压管网 km 270.55 9426.73
 滨海工业区次高压管道DN400 km 12.4 1417.27
 滨海工业区高中压调压站 座 1 172.89
 滨海工业区工业用调压站 座 4 449.40
 滨海工业区中压管网 km 91.86 2645.58
 大明电厂高压管道DN250 km 18.10 1535.82
 其    它   15592.74
 合    计   45712.94
  七、供热工程
  (一)规划原则
  1、与中心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满足中心城市不断增长的热能需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在供热用户集中区域实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满足供热需求的同时,促进城市环境保护。
  3、结合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二)规划目标
  根据大城市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和区域,建设比较完善的城市供热设施,积极发展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以满足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热能的需求,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服务。
  (三)规划布局
  1、按照《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07年淘汰所有4t/h及4t/h以下和使用8年以上的10t/h以下的燃煤锅炉,采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或实施集中供热。
  2、规划近期新建3座热电厂,总装机容量156MW,总投资13.5亿元。
  (1) 新建市综合利用热电厂1座,装机容量40MW,位于袍江,占地280亩,同时用于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投资35000万元。
  (2) 新建滨海热电厂1座,装机容量18MW,位于滨海工业区三期区块西北,投资25000万元。
  (3) 新建浙江咸亨高科热电厂1座,装机容量36MW,位于兰亭,投资30000万元。
  八、绿化工程
  (一)规划原则
  1、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为总体目标,建设结构合理、层次丰富、绿量充足的城市绿化系统。
  2、与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指标,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3、注重城市绿化的生态要求,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建设既符合现代生态科学要求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和绿化景观。
  4、充分利用绍兴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凭借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建设风格独特、富有文化内涵的江南园林城市。
  (二)规划目标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总体目标,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成点、线、面相结合,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绿量充足,突出地方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网络化、生态化的城市绿地系统,继续大力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居住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为城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大都市服务。
  (三)规划布局
  1、以背山面海、河湖密布、田畴平旷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南部山区生态林地为依靠,以江河湖海滨水绿带、主要对外道路和城市道路绿化带为骨架,以镜湖绿心为核心,以平原农地为衬托,构成景观丰富,层次清晰,山、水、城、田和谐融合的绿化体系。
  2、绿化系统总体布局
  中心城市绿化系统总体布局为“一心、两环、十横、七纵”。
  一心:以镜湖城市绿心为核心,越城组团与柯桥组团之间保持青甸湖、鉴湖一线的绿色廊道,越城组团和袍江组团之间保持104国道北复线和凤林路之间的绿色廊道。
  两环:以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内环河、大环河绿化景观带。
  十横:杭甬高速绿化带、329国道绿化带、杭甬运河绿化带、104国道绿化带、浙东运河绿化带、杨绍线—印山路绿化带、绍诸高速绿化带,杭州湾工业区滨海绿化带、展望大道绿化带和世纪大道绿化带,是中心城市各大组团或分区之间,以及与中心城市背景绿地东西方向的联系绿带。
  七纵:湖安线绿化带、山阴路—绍大线绿化带、柯海线—绍三线绿化带、绍甘线绿化带、越兴路绿化带、绍嘉高速—上三高速绿化带、曹娥江滨江绿化带,是各大组团、上虞城区之间,以及与中心城市背景绿地南北方向的联系绿带。
  3、越城组团和柯桥组团之间、越城组团和袍江组团之间应保持或留出足够宽度的开敞绿色廊道,廊道以水上公园、湿地公园和农地为主体,田园耕作用地应该成为区域背景绿地和区域整体景观的有机构成部分。
  4、各大组团和分区内部绿地以上述市级绿地为依托、以河湖水面和孤丘山体为基础建设组团和分区级公共绿地系统,形成相对完整、自成体系,又与市级绿地相互联系和呼应、与城市背景绿地融为一体的绿化网络系统。
  5、注重各类绿地的互相连接和渗透,以构成城市绿化网络,并与城市背景绿地自然衔接。
  6、城市新增绿地以新区为主,重在全面提高,增加城市整体绿量;老城区以小块绿地建设为主,重在做精做细,提高品位。
  7、各类绿地的建设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绍兴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具备独特的人文观赏价值。
  8、各类绿地的规划建设应符合生态学要求,尽量采用乡土植物,增加植物种类,实现园林绿化的生物多样性,并采取混合种植方法,实现植物的复层混交和水平混交。
  9、滨水绿地应有亲水性和生态性,顺应河流湖泊自然走向和轮廓,在防洪要求不高的地段,尽量保持天然土质堤岸。
  10、居住小区或组团绿地宜与体育健身场地相结合,为居民提供运动健身场地。
  11、近期末城市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
  12、近期各组团主要绿化工程
  (1) 越城组团近期重点建设14个城市绿化项目,其中包括:含有迪荡水上公园、鉴湖公园等在内的市级公园4个,区域性公园2个,居住区公园5个,带状公园2个,街旁绿地3处,总面积339.4万平方米。
  (2) 柯桥组团近期重点建设以瓜渚湖、大小板湖滨水绿地为主的18个城市绿化项目。
  (3) 袍江组团近期重点建设以洋泾畈、湖则畈滨水绿地为主的6个城市绿化项目,总面积156.43万平方米。
  (4) 镜湖新区近期主要建设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5) 滨海工业区近期新增绿化用地270万平方米。
表8.1 越城组团市级公园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位  置 面积(ha) 投资
(亿元) 实施年限
1 越王城整合工程 以府山为中心的越王城范围 33 5 2005-2009
2 鉴湖公园建设 城西,鉴湖水系绍大线至环城西路之间 69.4
(水域31.1) 11.1 2007-2010
3 城南文化公园建设 城南,以凤凰山为中心,以南池江,坡塘江,横桥下河,城市大环河为界,紧邻亭山—龙山生态保护区 29.2
(水域5.8) 11.7 2006-2010
4 迪荡水上公园 城北东部 130 23.65 2006-2010
 合  计  261.6 58.95
表8.2 越城组团区域性公园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位  置 面积(ha) 投资(亿元) 实施年限
1 山阴公园 娄宫江两侧 29.1(水域13.6) 8.5 2006—2010
2 龟山公园 城南龟山 16.5(水域0.6) 9 2006—2010
 合 计  45.6 17.5
表8.3 越城组团居住区公园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位  置 面积
(ha) 投资
(亿元) 实施年限
1 北海公园 市区西部,霞西路以南 4.6 9 2006—2010
2 云栖公园 市区西部,云栖路以北 5.3 1 2006—2010
3 下沙公园 市区北面,绍三线以东,北环线以南 7.5 4 2006—2010
 合  计  17.4
14
表8.4 越城组团带状公园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位  置 面积(ha) 投资(亿元) 实施年限
1 新桥公园 市区城西 1.5 0.3 2006—2010
2 和平公园 市区城南 3.1 0.62 2006—2010
 合  计  4.6
0.92
表8.5 越城组团街旁绿地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位  置 面积(ha) 投资
(亿元) 实施年限
1 时代广场 市区南面,解放南路以西,三环线以南 5.8 2.9 2006—2010
2 绍大线山阴路入口 市区西南,
城市西南入口处 1.2 0.18 2006—2010
3 北环线霞西路入口 市区西北面,
城市西北入口处 3.2 0.5 2006—2010
 合  计  10.2
3.58
表8.6 柯桥组团绿化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实施年限
1 金柯桥大道综合改造(华舍段) 钱陶公路-柯袍立交南侧 7644 道路部分:2005.6-2006.6
绿化部分:2005.9-2006.12
2 柯北新城绿化工程 街头绿地建设 2301 2006-2010
3 瓜渚湖沿线休闲娱乐设施工程 南岸美食城 653 2006-2010
4 刘宠纪念馆 行义桥西侧、古运河南侧地块 3040 2006-2010
5 瓜渚湖直江环境整治工程 新三江闸西干河-长池江 8200 2006-2010
6 瓜渚湖东直江柯东段环境工程 长池江-云集路 2800 2006-2010
7 大坂湖休闲工程一期 大坂湖西南侧地块 15000 2006-2010
8 瓜渚湖北岸休闲地块 瓜渚湖北岸 12000 2006-2010
9 新三江闸西干河环境整治工程 马宅池-瓜渚湖东直江 32000 2006-2010
10 华墟直江环境工程 万商路-大坂湖 1500 2006-2010
11 大坂湖直江环境工程 万商路-大坂湖 2000 2006-2010
12 大坂湖绿化环境工程一期(西南侧) 大坂湖西南地块 15000 2006-2010
13 大坂湖绿化环境工程二期(东南侧) 大坂湖东南地块 3000 2006-2010
14 小坂湖绿化环境工程二期(西南侧) 小坂湖西南地块 6000 2006-2010
15 小坂湖绿化环境工程二期(西北侧) 小坂湖西北地块 6000 2006-2010
16 马宅池绿化整治工程 马宅池周边地块 21000 2006-2010
17 瓜渚湖南岸公园二期
(华能商城、鞋革城) 云集路以北,东接入口广场,西至南岸公园一期 20000 2006-2010
18 瓜渚湖东岸休闲地块 瓜渚湖北岸 18500 2006-2010
 合   计  176638
表8.7 袍江组团绿化建设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位  置 面积(ha) 投资(万元) 实施年限
1 袍江中心公园 洋泾畈 76 11400 2005-2010
2 湖则畈公园 湖则畈 66 9900 2005-2010
3 牛角岛公园  4.11 1233 2005-2010
4 中心广场 世纪街 2 600 2005-2010
5 社区公园  8.32 2496 2005-2010
 合  计  156.43
25629
2005-2010
  九、环卫设施
  (一)规划原则
  1、继续加大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环卫设施的建设速度,全面提高和完善各类环卫设施的配套建设水平。努力做到环卫设施建设与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平衡,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相适应,以保证城市发展的要求,满足城乡居民的对现代生活居住条件的需要。
  2、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体制改革,并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营运管理体制,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3、环卫设施建设应贯彻城乡统筹的原则,将郊区乡镇环卫设施建设纳入中心城市环卫设施体系建设中,由近及远,渐次扩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规划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城市环卫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投入。城市垃圾处理逐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实行分类回收和处理。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配套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中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体系,建成整洁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文明城市。
  (三)规划布局
  1、城市环卫设施规划应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布局,按国家标准配套建设环卫设施,在建设规模和布局上符合规范要求,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建成运行。
  2、按照先进理念,采用适用技术,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逐步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3、按照《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心城市于2007年前垃圾分类收集率达80%,至201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
  4、加大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力度,建设垃圾回收网络。
  5、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环卫设施体系,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适用技术和方法,实行村镇生活垃圾的规范化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粪便处理也以就近进行生态化、无害化处理为原则。
  6、垃圾收集设施规划
  (1) 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收集点(或垃圾容器间)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米,新建住宅小区多层住宅一般每四幢设置1处,市场、交通客运站及其他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
  (2) 道路两侧废物箱设置标准为:商业街设置间隔25~50米,交通干道设置间隔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隔80~100米。
  7、公共厕所:规划近期末中心城区公厕不少于220座。
  8、垃圾转运设施规划
  (1) 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1座,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平方公里设置1座,并可利用水运条件联合设置垃圾转运码头,各转运站可同时附设停车场。
  (2) 规划近期越城区范围内新建垃圾中转站15座,柯桥组团建设中小型垃圾中转站6座。
  9、医疗垃圾等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10、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1) 扩建平水大坞岙垃圾填埋场,新增容量130万立方米,垃圾填埋量156万吨,服务年限13年。
  (2) 在马鞍山南麓新建另一无害化处理厂—市资源综合利用热电工程,规模为1500吨/日,用地面积约280亩。
  (3) 新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1处,容量10万立方米,用地面积50亩。
  (4) 袍江新建机械化垃圾分拣中心,用地面积为10公顷,日分拣垃圾600吨左右,位置考虑在市资源综合利用热电厂附近。
  (5) 柯桥组团近期扩建三江垃圾填埋场,并另行选址新建垃圾无害填埋场1处(如市县合建,则可能与第(1)项工程合并)。
表9.1 中心城市环卫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

号 项目名称 规  模 位 置 投资估算
(万元)
1 大坞岙填埋场扩建工程 150亩,130万立方米 平水 3792
2 市综合利用热电厂(垃圾焚烧发电) 1处,280亩,1500吨/日 袍江 (35000)
3 垃圾分拣中心 1处,10公顷 袍江 8000
4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1处,50亩,10万立方米  450
5 垃圾中转站 15座  2250
6 公厕 62座  1860
 合  计   12560
注:市综合利用热电厂投资计算在热电项目内,此处不再重复计算。 
表9.2 柯桥组团环卫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  模 位 置 投资估算
(万元)
1 垃圾填埋场 1处,占地约50公顷  20000
2 垃圾中转站 中小型6座  1080
3 公  厕 40座  1200
 合  计   22280
  十、综合工程
  综合工程为覆盖整个组团或片区、工程规模大、涉及多个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各专业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调的综合建设项目。
  (一)迪荡新城基础设施工程:根据相关规划,迪荡新城“是绍兴大城市越城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商贸商务为特色的城市重要功能区,集休闲、购物、旅游、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贸中心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迪荡新城将在五年内基本建成。
  迪荡新城总体规划用地5.7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其中南部商贸区建设用地约为3平方公里。
  新城道路广场用地77公顷(其中南部商贸区64.5公顷),包括胜利东路等共13条规划道路,3个广场,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停车场。
  给水以小舜江水为水源,干管从北复线和云东路接入,在规划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系统。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体制,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排污系统,规划建设2个污水泵站。
  燃气干管从云东路和胜利路分别接入,形成环状供气管网。
  环卫设施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规划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并利用现有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公厕设置每平方公里不小于3座,商贸区内公厕总数为8座。
  迪荡公园总规划用地为2.4平方公里(含水面)。
  预计迪荡新城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约为6亿元(不包括迪荡公园)。
  (二)绍兴市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续建):老城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改造、房屋修缮、古城内河道改造等),计划建设年限2006—2010年,计划投资11亿。
  (三)绍兴中心城市西南片基础设施项目:西南片配套道路、绿化等。计划建设年限2006—2010年,计划投资10亿。
  (四)镜湖新区给排水工程:新建泵站9座,供排水管道DN400~800,133km,计划投资2.2亿元。
  (五)杭州湾工业新城区沥海区域市政配套工程:拓展区域30平方公里,计划投资30亿元。
  (六)续建工程:滨海新区8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计划投资55亿元。
  (七)南闲区域给排水工程:新建泵站9座,供排水管道DN400~800,133km,计划投资1.1亿元。
  (八)根据形势发展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考虑市政管廊的规划建设,探索城市市政管廊建设的可行性,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优化和整合地下空间资源。
  十一、规划实施建议
  (一)高瞻远瞩,因势利导,抢抓机遇。紧跟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分工大转移的潮流,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为指引,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努力掌握宏观经济景气循环规律,及时推出和落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或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建设工程内容、规模和实施策略。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区分建设项目规模大小、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确定一定时间段内的重点突破方向,争取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早出成效。
  (三)适当分解,层层落实,责任明确。逐项逐年将各建设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建设工程或实事工程,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保证近期建设项目的实施能有序展开,稳步推进,尽早完成。
  (四)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和技术规范,加强建设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采用各种手段降低工程消耗,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努力开辟国内外多种融资渠道,尝试利用多种形式吸收国内外资金,充分发挥我市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和运行等各环节的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改革,以提高建设和运营效率,降低政府财政负担。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