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绍兴市水利事业的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绍兴市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了前所未有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十多年来,全市共兴建小(二)型以上水库547座,总库容达12.97亿立方米,其中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530座;建有水闸245座,其中大型水闸二座,分别为上浦闸和新三江闸;水利工程年可供水量达19.8亿立方米;全市耕地面积167.7千公顷,总灌溉面积155.4千公顷,达92.7%,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47.7千公顷;建有二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堤防214.84公里,其中二十年一遇178.74公里,五十年一遇36.1公里;标准海塘167.23公里,其中百年一遇41.45公里,五十年一遇37.3公里,二十年一遇88.48公里;全市小水电总计353处,发电设备容量13.2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2亿千瓦时,市乡、村、户通电率100%,新昌县、嵊州市已成为初级农村电气化县;机电排灌装机145.67千千瓦,控制农田137.96千公顷;全市累计围垦滩涂面积达到27194公顷,其中绍兴县9043公顷,上虞市18151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7.26千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74.42千公顷。
二、“十五”水利建设成就
“十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作,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加快了改革和建设发展的步伐,经过五年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加大,成效显著
“十五”其间,全市水利建设总投入达65亿元,年均完成水利投资超过10亿元。
(1)城市防洪建设工程。截至2003年底已全部完成,全市总计完成50~10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140.48公里。其中百年一遇完成64.22公里,50年一遇完成76.26公里。城防建设全面完成省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求,并受到省政府表彰,成为全省唯一实现“满堂红”的地市。
(2)标准海塘建设。全市累计建设完成50~100年一遇标准海塘78.9公里(其中百年一遇42.3公里),完成投资38400万元。
(3)干流堤防建设。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曹娥江干流上虞百官达到百年一遇标准,嵊州、新昌城关段与浦阳江诸暨城关段达到了50年一遇标准,沿江部分重要城镇已按规划达到20年一遇标准。浦阳江干流目前诸暨市建成20年一遇及以上堤防198.682公里,其中50年一遇58.52公里。曹娥江干流加固建成20年一遇及以上堤防64.66公里,上虞市建成百年一遇标准堤4.22公里,20年一遇8.1公里,嵊州市建成50年一遇29.4公里,20年一遇7.95公里,新昌县建成50年一遇标准堤15公里。两江标准堤防建设为沿江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防洪屏障。
(4)小舜江供水工程的完建和曹娥江大闸工程的启动。小舜江工程是一项集供水、防洪、灌溉和改善水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由汤浦水库、输水工程、净水厂和供水管网组成,水库设计规模日供水100万吨,概算总投资21亿元。小舜江工程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虞绍平原13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曹娥江大闸工程的启动建设不仅可彻底消除曹娥江河口段的风暴潮灾害,提高两岸平原的防洪排涝能力,而且将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力地改善两岸河网的水环境,截至2006年10月,曹娥江大闸已累计完成投资6.36亿元,占总投资的48.9%。这两项工程的建设,对绍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5)市区水环境整治工程。绍兴市区通过一治环城河,二拓大环河,三建古运河,四治古城河,五治新区河,重现了蓝天碧水绿地的水城美景,水城特色形象更加鲜明;其他各县(市)区也都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了相应的水环境整治工程,使城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娱乐休闲环境。
(6)开展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千库保安”、“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2003年全市完成供水工程建设投资15471万元,扩大、改善和解困人口15万人,2004年改善农民饮用水水质人口28.39万人,解困人口4.73万人,实现50%以上人口由水库直接供水。
“千库保安”工程建设是我市“十五”期间水利工作的重点。2003年全市共完成小型山塘以上水库除险加固343座,其中小(一)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30座,建设达标水库10座。投资10245万元,完成小(一)型以下水库山塘313座,投资1500万元;2004年完成358座,其中小(二)型以上25座。大型水库诸暨市的石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绍兴县平水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省级验收。2005年度我市列入省计划的千库保安建设任务共29座,至2006年10月已基本完工。
“千里清水河道”建设是我市水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绍兴市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完成清水河道工程建设222.23公里,投资10.44亿元;2004年完成202.8公里,投资3.56亿元;2005年完成231.1公里,占年度任务的103%;2006年计划实施长度为220公里。
(7)面上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蓬勃开展。在重点工程的带动下,以河道疏浚、小流域治理、灌排渠道、机埠修建等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新增灌溉面积31.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5.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6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8.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7.17万亩;开展小流域建设9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1平方公里;维修加固堤防347.6公里;新增小水电装机1.09万千瓦;渠道衬砌1827.5公里,疏浚河道862公里,清淤土方1014万立方米。
信息来源: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