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人力社保局 > 计划总结和决策部署落实

绍兴市人事局2008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9-12-14 10:39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2008年,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按照“重创新、促规范、优服务”的工作要求,不断推进人才建设、人事管理、和谐稳定和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较好地发挥了人事部门的人才智力保障作用。

一、人才智力创新工作全面推进

1.制订实施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对我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起草《关于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绍市委发〔2008〕85号)和《绍兴市创新人才住房补助暂行办法》(绍市委办发〔2008〕106号)两个政策文件,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下发实施,使我市在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住房等方面有了较系统的扶持政策。根据市委人才工作总体要求,调研起草关于《百个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引进工程实施方案》(绍市人才办[2008]3号),提出我市领军人才总体要求、基本条件和工作举措,并积极组织实施。全市共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55个,完成全年计划的110%。

2.成功举办“绍兴网上大学城”人才智力洽谈会。为推动绍兴企业与全国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绍兴人才集聚力,培养引进更多的创业创新人才,今年我们利用“绍兴网上大学城”这一平台,隆重举办了2008年“绍兴网上大学城”人才智力合作洽谈会。全国近百所高等院校和我市20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单位参加洽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省人事厅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与会指导。由于会前组织准备充分、活动主题鲜明突出,高校和企业踊跃参与,洽谈成果丰硕。共有237家单位与高校签订了人才引进培养、就业见习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其中人才引进与培养、就业见习基地方面185项,校企产学研合作方面32项,市人事局与高校签订的人才供需合作协议20项。

3.圆满举办第六届“百名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于10月份如期举办第六届“百名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活动得到了海内外博士和我市企业的热烈欢迎,共有300余名海内外博士提供了近400项高新技术项目报名参加对接。根据企业和博士项目预对接情况,实际邀请近100名海内外博士与我市200多家企事业单位面对面洽谈,共有87个高新技术、科技攻关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博士高新技术项目75项,企业科技攻关项目12项。活动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省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4.招才引才活动成效显著。市本级全年共举办各类大型人才交流会17场,其中市内12场,市外5场,周六人才集市34期。共有4970余家次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达4.5万多个,进场交流人数达9.8万人次,达成意向3.52万余人次,其中博士72人次,硕士528人次,本科14119人次。网上交流日益火爆,注册企业达500多家,推出网上招聘岗位5460多条,个人网上求职4.3万人次,年点击率达到200多万人次。全年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29350人,比去年增长7%,其中硕士及副高以上 1207人,比去年增长44%。

5.智力引进和平台建设有新进展。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今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有3位博士进站,2位博士出站,2位博士留绍工作。专题召开全市博士后工作会议,评选表彰了一批绍兴市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和优秀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博士后工作建设目标和任务。积极申报国外智力引进项目,全市获国家外专局外智引进立项项目共49项,比去年增长32%,其中专家组织立项21项,居全省第一位。全年共实施引进项目41个,项目执行率达83%,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一家企业被评为浙江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三位外国专家荣获“西湖友谊奖”。

6.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府办发[2008]72号),提出了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举措。认真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共选拔推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选7名,有4名经省厅已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151人才工程”人选重点资助对象4名、第一层次7名、第二层次58名。“

二、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不断改善

1.人才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加强网上无形人才市场建设,“绍兴网上大学城”已收录了1200多家企业人才需求和600多所高校的专业和毕业生信息,向企业推荐3万多名毕业生,向高校推介绍兴2000多家次。网上人才交流不断发展,“绍兴人才网”成功改版升级,参加网上交流的单位和个人不断增加。探索开展人才需求信息分析,市本级每月一次,全市每季一次,供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参考。编制完成全市人才需求专业导向目录。积极拓展人才派遣服务和人事代理服务,新增人才派遣单位14家,新增人事代理人员1917人,新增派遣人员513人。

2.积极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组织企业到绍兴文理学院、越秀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共160家单位参展,推出岗位2416个,4500多人次参加了洽谈会,达成意向1495人次。举办毕业生创业主题讨论活动和毕业生就业讲座,深化在高校开展的“三个一”活动,宣传毕业生政策,发布各类人才招聘信息,为应届毕业生做好报到、派遣和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招考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的相关工作,全市共招考98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深入开展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会同民政部门开展困难家庭毕业生摸底,多次开展岗位推荐,推荐的8名困难家庭毕业生有7位找到合适工作,1位推荐继续学习。

3.职称评审和考试服务任务全面完成。以“能力水平实绩”为标准,“客观公正公平”为原则,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考试公共服务,全年共有19个系列的17292人参加资格考试,其中执业资格考试15709人,职称外语考试1563人;全市评审取得资格总人数15932人,其中高级(推荐)2100人,中级6753人,初级7079人,其中评审取得10806人,首次确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26人。

4.人才公寓建设和管理有序推进。市区人才公寓租赁工作正式启动,全年分两批推出456套,共有近700人申请,最后有310人取得申请资格,第一批210人已入住。同时,人才公寓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市区又有一批人才公寓开工建设,明年可投入使用。

三、人事编制规范管理明显加强

1.修订完善市级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在认真完成2007年度市级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按照“突出重点、推动工作、整合考评、简便易行”的原则,对考核对象、内容、方法作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绍兴市2008年市级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绍兴市2008年市级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专项工作和自身建设考评细则》和《绍兴市2008年市级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业务工作考核目标》,使市级机关考核更趋科学、合理、公正。

2.坚持科学规范的人事考录工作。2008年计划招考公务员352人,其中市本级53人,全市共有14080人报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已录用261人。招考录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继续采取面试考官异地执考、考生考官“三抽签”和市民旁听监督制度,做到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继续坚持“四公开一监督”制度,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工作。市本级共组织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两次,提供岗位33个,计划招收41人,实际录用31人。同时指导卫生、教育系统公开招考事业人员184名。

3.依法实施公务员队伍规范管理。组织完成市本级26家参照事业单位314人的登记工作;组织完成63家国土资源所参照公务员人员培训考试任务,为494人办理了登记手续;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登记工作。配合财政等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规范津补贴有关准备和实施工作。开展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升档升级工作,为17487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级别工资档次、滚动升级、晋升薪级工资。组织筹办第三届绍、嘉、湖三地退休干部书画联谊活动,成功举办“全市退休干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金秋颂’文艺调演”,扎实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不断丰富退休干部生活。

4.严格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根据中央和省编办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制编制的实施意见》(绍市委办发[2008]50号),经市编委研究后下发实施。积极参与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梳理各类行政审批和省委托许可事项657项,共完成39个部门101个处室的机构、编制、职能调整审批工作。根据省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机构编制管理情况专项督查和乡镇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的自检自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严格控制行政编制,研究提出《绍兴市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工作意见》。为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管理,调研起草了《关于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清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工作人员用工管理意见(征求意见稿)》。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年检登记管理工作,共对364家事业单位中的362家实施了年检登记,年检登记率达99.5%。

四、军转解困维稳和人事信访总体稳定

1、全面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今年省下达我市接收军转干部121名,计划安置120名,随调家属31名,随迁75名。在今年的安置过程中,我市营以下军转干部继续实行考核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从高分到低分,先后进行择岗。从安置去向看,安置到行政岗位的100名,占82.6%,事业20名,占16.5%,企业1名,占0.9%,安置过程总体比较平稳。

2、积极做好军转干部解困维稳。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落实了市直137名在职企业军转干部职工平均工资补差,对市直505名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开展春节慰问,为551名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办理补贴手续,妥善解决4名企业军转干部的历史遗留问题。耐心细致做好军转干部维稳工作,加强排查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做好牵头人稳控工作,会同市、县有关部门妥善接访处理了嵊州、新昌、诸暨军转干部提出的有关社会平均工资、建房补贴等问题,确保今年各级“两会”等活动圆满完成。特别是在奥运会期间,组织开展“涉奥信访与维稳百日行动”,切实做到“三个坚决”、“三个确保”,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3、认真承办处理建议提案和人事争议。根据市“两会”的要求,积极调研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6件,其中主办件14件,会办件12件。重视人事人才工作来信来访处理,全年共办理各类信访件81件,其中领导督办件9件。认真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4件。

五、人事系统“双争活动”成效明显

1.认真组织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坚持每周一晚上党小组为单位学习制度、每月一次全局学习制度和每年一次局中心组读书会制度,深入系统地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市政府“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总战略和人事业务知识,研究探讨人才人事工作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开展“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创业创新、走在前列”和“争做两个表率”大讨论,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开展全局“读几本好书、谈读书心得”的读书活动。重视对干部培训教育,全年共有5位局级领导、9位科级干部、多名一般干部参加省、市组织的专题学习。

2.组织开展以“争做五型干部、争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双争”活动。探索制定实施处(中心)工作目标责任制,推动重点工作全面完成。积极组织开展“访百企(校)联系人才”活动,先后赴北京、天津、成都、西安等地访问高校,开展合作洽谈;积极走访联系市区重点骨干企业,牵头组织“送人才”系列活动努力帮助用人单位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根据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组织开展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社区)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等课题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加强人事人才工作宣传,编撰《2007年绍兴人事年鉴》,出版《绍兴人事》5期。举办首次“全市人事系统庆奥运乒乓球比赛”。

3.积极实施“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深入结对扶贫村嵊州市下王镇樟家田村,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和困难群众情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结对帮扶奔小康活动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帮助结对村培育成为新农村建设小康村;兴办民生实事,解决饮用水问题、整修村主要道路,兴建村老年活动室,结对帮扶困难户。走访结对社区,对8名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活动,全局机关干部共向四川灾区捐款131900元,抗雪灾献爱心捐款29900元,资助3名家庭困难大学生上学。

4.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绍兴市人事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细则》和《绍兴市人事局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深化诺廉、述廉、评廉活动,在局领导班子和全体正科级干部实行廉洁承诺的基础上,对机关副科级干部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也实行廉洁承诺,并对科级干部建立廉政约谈活动。组织召开人才人事工作监督员座谈会,举行“机关开放日”活动,广泛征求对人事人才工作意见。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加强党纪党规学习,开展“高效做事、规范用权、清廉为民”主题讨论活动。组织开展“瞻仰红色故里、走访贫困家庭、增强清廉意识、提升服务效能”党日教育活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最佳学习日(组织生活)”

信息来源:市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