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5年绍兴年鉴 > 商贸流通业

粮 食

发布日期:2009-02-19 14:58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2004年,全市各级政府采取暂免农业税、对种粮大户进行直接补助、实行良种补贴等多项利农政策,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了近五年来首次止跌回升现象。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14.9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957.31公顷,增长6.6%;粮食产量达95.03万吨,增加112吨,增长13.4%。全年国有粮食收储公司实现利润587万元,增长30.4%。在11个地(市)中,经济效益与嘉兴市并列第一。在县级粮食收储公司中,上虞市粮食收储公司的经济效益位居全省首位。(朱晓平)

【粮食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4年,全市粮食收购部门与7439户种粮大户签订3977万千克的早、晚稻粮食订单,收购粮食4万千克,与上年大体持平。早稻收购价格为每50千克84元,比上年增加28元,增长50%;晚稻收购价格为每50千克94~95元,增长20%。早、晚稻收购价格均为历年收购最高价。(朱晓平)

【年新增储备粮5万吨】  根据销售区储备粮应达到供应半年的要求,2004年,各县(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适度增加了县(市)级储备粮数量,当年新增5万吨,比上年增长46.9%,占全省新增总量的10%。一年中储备粮增加近一半,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同时,在市、县级地方储备粮中首次增加了适销对路的晚粳谷储备,数量占储备总量的13%强。市区还开始常年储存1000吨成品粮食,以应急需。(朱晓平)

【开展多渠道产销协作】  全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协作,产销协作迈出新步伐。全市在黑龙江、安徽、江苏等地建立粮食生产收购基地13340余公顷,组织粮食16万吨。绍兴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扩大产销协作的外延,在江苏向当地粮食企业租赁库容为5000吨的仓库,直接进入收购市场,把粮源掌握在手中。市有关部门与黑龙江冰灯米业公司合作,在市区建立日产100吨大米加工项目进展顺利,已进入安装试车阶段。(朱晓平)

【中心粮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各级政府重视粮食储备工作,拨专款建设中心粮库。至年底,全市有5个中心粮库已竣工投入使用,仓容总量达23万吨,共集并地方储备粮66361吨,占储备粮总数的42.2%。嵊州市3.3万吨中心粮库建设也已动工,预计在2005年底建成。全市中心粮库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朱晓平)

【三大市场年成交粮食40余万吨】   全年市区、亚太、上虞等3个粮食批发市场成交粮食40余万吨。市区粮食市场年成交粮食10万吨,为市区居民提供了85%以上的口粮。粮食市场成了粮油零售商店名副其实的配送中心。(朱晓平)

【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5月27日,国务院颁发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使《条例》精神家喻户晓,全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运用多种形式,认真做好贯彻工作。一是开展《条例》精神宣传。除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刊登播发《条例》内容外,市计委印制2000份资料发送给市场粮食经营户,制作11块展板在世界粮食日前后到全市各地巡回展出。二是学习培训。9月,市计委召开全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中层以上干部读书会,邀请司法局专家讲解《条例》;12月,组织30名干部参加《条例》知识竞赛,对优胜单位给予奖励。三是落实职责。9月底,市政府召开了市级有关部门参加的贯彻《条例》座谈会,并下发会议纪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四是制订制度。建立了粮食收购准入等制度。(朱晓平)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