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5年绍兴年鉴 > 区县市

绍兴县

发布日期:2009-05-25 16:5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绍兴县面积1177平方公里,辖15个镇,4个街道,307个行政村,54个居委会,52个社区,总人口70.33万人。2004年,全县上下积极适应宏观调控,着力克服要素制约,经济社会在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8.96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为最近八年来最高;财政总收入3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0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93亿元,同比增长16.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2亿元,同比增长17%;金融存款余额376.20亿元,贷款余额282.05亿元,分别增长21.6%和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3元,实际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8077元,实际增长12.3%,增幅也创最近八年来的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3.92‰。
工业经济快中趋好。完成工业投入106.5亿元,增长24.3%;非纺产业投入比重达到48.1%,上升10个百分点。实现销售1100.81亿元,增长27.8%;销售超30亿元的企业达4家,其中1家超60亿元。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258.9亿元,增长27.3%。3家企业成功上市。信用联社改制圆满完成。区域网络化制造应用服务平台开通运行。参与纺织品国家标准制订。创牌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3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比2003年增长12.3%和15.9%。大田亩均产值达到3050元,增长8.9%。农产品加工值率由2003年的1.2:1提高到1.25:1。新增外拓农业基地27067公顷。新增销售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4家、成交额超亿元农产品市场4个。土地二轮承包完善工作顺利完成。十大农业休闲基地全面启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成功举办了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WTO全球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峰会和中国首届兰文化博览会。汽车交易市场、笛扬路商业步行街等建成开业。华联国际商贸城二期基本建成,轻纺城市场升级改造一期、大型企业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旅游总收入19.16亿元,增长15.3%。中国轻纺城市场成交额258.2亿元,增长5%。农村消费安全建设扎实推进。供销社体制得到创新。开放型经济难中有进。完成自营出口32.16亿美元,增长35.9%,绝对额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加工贸易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增长137%。以滨海工业区和柯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全县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54亿美元,增长26%;实到外资2.51亿美元,增长9.1%。新设境外窗口28个。
城乡建设展示新貌。修编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平水副城发展战略规划、县域村庄规划,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64.43亿元。裕民东路等城区十路十二桥竣工通车,群贤路、湖东路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兴华路等10条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启动,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明珠文化广场竣工投入使用,古运河整治、新开河二期建设等基本完工,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道路洁净、畅通工程,城区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杭甬运河绍兴县段一期、柯袍快速干线一期、绍大线综合整治、杭衢高速公路连接线一期和山区五路等工程相继完工,通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两个百分之百。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水平达到46.7%,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以迎“七艺节”为契机,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型农村广播发展工程有序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村级分配网改造全面完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文物保护得到加强,一批文史档案书籍整理出版。西藏民族中学落成开学,鉴湖中学新建、职教中心扩建、鲁迅中学三期和柯桥中学一期扩建等工程相继完工。高中段教育普及率92.5%,高考上线率98.28%。净增各类人才4182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202个,3929人实现了再就业;实行按计税工资征缴养老保险金,参保人员达到15.8万人;工伤保险扩大到非公有制企业,参保人员达到1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4.2%;13.2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88.1%,社会大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增小汽车5300辆,安置房交付使用6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77万平方米,50%的行政村开设了便民店,85%的群众用上了统一标准的自来水,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编制南部山区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投入扶持,促进山区发展。移民下山示范小区建设进展顺利。
“平安柯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321”维稳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柯桥城区打防控机制为龙头、辐射全县的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进一步健全,一大批社会矛盾得到化解,社会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严格依法征税,加强环保执法。广泛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县、镇两级政务信息网络,推行网上审批和网上办公,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清理行政许可事项,推进三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加强公务人员出国境管理;完成镇街公务用车改革;深化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邹文伟)

【集约利用土地取得实际效果】  绍兴县在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以“集约、高效、统筹、挖潜”为准则,采取九种办法集约利用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大的利用效益。向“闲置”要土地。通过收取闲置费、协议收回、无偿收回、公开出让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向空间要土地。引导企业确立立体的用地观,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加快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如贤盛轻纺有限公司在项目落实、土地落实的基础上,利用7.2公顷建设用地开发标准厂房项目,新建二层及三层标准厂房22幢,总建筑面积64280平方米,与原各项指标相比,节约用地2.5公顷。向时间要土地。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速度,加快项目建筑周期。向管理要土地。加强管理,节约废品、成品、煤场用地。向科技要土地。引进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企业,努力提升现有企业用地的集聚度,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土地利用率。向规划要土地。重新布局、规划,降低绿化率,提高容积率。向机制要土地。建立审查报批机制、适当准入机制、土地市场化运作机制。向企业要土地。开展全县范围内的工业土地利用状况大排查,摸清土地闲置情况及全县内部可挖潜底子。向“置换”要土地。积极实施以宅基地整治为主的农村土地整理,大力开展“退宅还耕”,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土地。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绍兴县以上九种做法作出批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此件经国土资源部核审后可印发各地参阅。”(邹文伟)

【百名专家绍兴行·科技对接活动】  11月7至8日,由绍兴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百名专家绍兴行·科技对接”活动在秀丽的瓜渚湖畔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专门为本次活动题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梅自强、姚穆、蒋士成与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27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300余名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20多所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展和绍兴县科技发展成就图片展,开展了科技对接洽谈、院士报告会暨科技项目合作签约,百名专家考察企业以及“双高一新”面料竞赛活动颁奖、绍兴县纺织业座谈会、绍兴纺织业ASP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等系列活动。20多家院校带来的数千项科技成果,有部分被企业相中,许多企业还分别单独邀请部分院士专家,进行专项合同、洽谈、或咨询。中国纺织科学院单独约请有关企业人士做专题座谈,同时达成了多项科技与产业合作意向,县政府与浙江理工大学和西安科技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分别签定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县职教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16家企业与11所院校签定了6个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并有部分企业与院校签定了共建产学研合作体的协议。(邹文伟)

【积极探索农村消费安全建设】  绍兴县坚持走政府牵头、社会发动、群众参与、工商推进之路,以供销超市为依托,全力推进“农村现代化流通网”、“农村监管责任网”和“商品准入制度”的“三网一制度”建设,在“三张网”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在构建农村放心商品销售体系、积极探索农村消费安全建设上创出了一条新路。到年底,全县已建成155家农村超市便民店,占全县行政村的50%。监管责任网建设初见成效,群众监督网实现了县镇村三级的全覆盖,形成了以“五个统一”为特征的农村商品准入及经营制度框架。预计到2005年2月底,全县农村超市便民店可实现全覆盖。(邹文伟)

【因镇制宜多种模式创建文化镇】   全县已建成和正在创建的文化镇中,有展现强镇经济实力、在全省堪称一流的“杨汛桥模式”,其文化中心总投资(土建项目)3800万元,建筑面积9080平方米,将于年底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有镇企联姻,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投资建造的“平水模式”,总面积27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有旧址扩建、以文养文的“齐贤模式”;有与成校联建、综合利用开设文化中心的“孙端模式”;有结合古镇开发建设文化中心的“安昌模式”;有政府主导投资兴建的“钱清模式”等。(邹文伟)

【再度夺得省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在11月25日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绍兴县荣获了全省水利工作最高奖——浙江省第十届水利“大禹杯”金奖,继1997年获省第三届水利“大禹杯”金奖后再度获此殊荣,成为“大禹杯”奖设立10年来唯一两度获金奖的单位。近年来绍兴县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2003年该县水利总投资达到8.35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3.96亿元。在水利建设中,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着重实施了千里河道整治工程、千座水库保安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口门治江围涂工程等。同时,积极探索水利行政管理新模式,构筑基层水利建管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建立河道清草长效机制,为水利事业发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全县现有山塘水库1485座,蓄水库容6726万立方米;小水电站31座,装机3970千瓦;修建海塘堤防95公里,其中标准海塘25.1公里;各类水闸34座,其中排涝闸5座,设计排涝流量1176立方米/秒;完成治江围涂面积9260公顷。全县平原河道总长度1358公里,水域面积56.9平方公里,占平原面积的15.3%,被浙江省水利厅列为创建“全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示范县”。(邹文伟)

【成功举办WTO全球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峰会】    8月17至19日,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与绍兴县联合主办的WTO全球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峰会在柯桥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佟志广等领导以及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200个公司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嘉宾参加峰会。有关专家就世界纺织业发展趋势、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策略、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等内容作了专题演讲,就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发展的趋势、中国纺织品出口应采取的措施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绍兴作为纺织大县,正积极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新挑战,加快纺织业的产业升级,拓展中高端市场,推进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邹文伟)

【康庄工程展现新貌】  2004年绍兴县交通建设全部工程总投资超过了20亿元,其中当年完成10.2亿元,顺利完成了柯袍快速干线一期工程、杭甬运河绍兴县段一期工程、杭金衢高速公路连接线一期工程等一大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新建、改建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44公里,新增通车总里程87公里,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14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2公里,居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绍甘线车头至王坛段工程、车竹公路、平陶公路富盛段、钱茅公路夏履段、平水大道等山区“五路”工程的全面完工,结束了王坛、稽东、富盛、夏履等镇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提前一年时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通村公路通达率100%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的“双百”目标。(邹文伟)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