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5年绍兴年鉴 > 区县市

上虞市

发布日期:2009-05-25 16:5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2004年,上虞市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着力缓解要素制约,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协调的良好势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3亿元,比2003年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8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53亿元,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24.9%;实现自营出口5.75亿美元,增长53.6%;财政总收入完成11.51亿元,增长14.9%(按原口径为16.62亿元,增长1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3亿元,增长26.2%(按原口径为7.53亿元,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79元,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0元,增长12.5%。
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75.24亿元,增长22.3%;完成工业性投资56.78亿元,增长25.7%。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个、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个。实行“动态管理、增量激励、择优奖励”,激发企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全年培育销售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0家,其中销售在30亿元、20亿元、15亿元以上企业各1家。成功引进日本松下、西班牙阿克西龙等全球著名跨国公司,全年有1.32亿美元外资和8.15亿元市外资金投向现代制造业。加快培育块状经济,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伞节和首届中国铜应用发展论坛,建成崧厦伞件市场一期,在加大对崧厦伞业块状政策扶持的同时,制定出台丰惠手套袜业扶持政策。
修编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各类控制性详规、城区商业网点布点规划、市政综合专项规划、城市景观体系研究、城北新区控制性要素专题研究等规划项目,编制完成生态市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虞南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以城北为核心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外环南路曹娥江大桥、三环北路曹娥江以东段竣工通车,104国道上虞段、329国道市区过境线曹娥江以东段基本完成路基工程,三环北路曹娥江大桥、春晖互通立交、四环曹娥江大桥、杭甬运河上虞段、城北城东路网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市民中心组团中的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妇幼活动中心、图书馆以及消防大楼建设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公安、法院、海关、国检等大楼基本完成桩基施工。完成城市拆迁2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110千伏盖北、道墟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500千伏舜江输变电、220千伏虞北输变电和110千伏小越输变电工程动工建设,第三水厂15万吨一期工程即将投用。
完成城防景观带二期、三环北路绿化带建设,初步构成了“大十字”城市生态轴线,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全市新造生态公益林345公顷,新建城市绿地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9%,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建立虞南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综合协调机构,有序推进虞南生态屏障建设。加强环保执法专项检查,整治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三废”污染和城区三产油烟,改造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沿线企业雨污分流系统,制止和取缔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行为。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4家,合同利用外资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其中上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引进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占全市的65%和72%。引资区域拓展到3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组织36个团组220余人次,在国内外商投资密集区和日韩、欧美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新设4家国外招商办事处。同时,外商来虞投资考察的人数明显增多,接待外宾达40批800多人次,增长18%。目前,在虞投资落户的全球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已达到9家,其中全球500强3家。外经外贸持续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增长49.4%,其中自营出口总额5.75亿美元,增长53.6%。完成境外经济合作营业额4200万美元,增长47%。
“三农”工作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认真落实各项扶农政策,率先取消农业税,实施粮油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财政全年下拨各类扶农资金达到1.75亿元,比2003年增长26.7%。粮食总产量达到24.05万吨,增长14.2%,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8亿元,同比增长2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列为全省五个试点县(市)之一,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总数达到50家。蔬菜生产保持全省第二强市地位,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花卉、水产、茶果等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外拓基地面积增加17933公顷,制订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11只,新增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3个。全面完成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稳定完善工作,进一步维护农民权益。切实抓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拆除旧房2万平方米,新建住房5万多平方米。崧沥公路沥海至红卫段建成通车,全市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8.3公里,改造农村道路280公里,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2万人。新建标准江堤9.1公里,整治河道53公里,完成52座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建成标准农田6087公顷,完成世纪丘一期733公顷围涂。 
商贸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北时代广场成为迄今为止全市最大的商业项目。汽车市场建设正式启动,已有3家4S店正式落户,农批市场改建正在进行之中,城东市场群呈现集聚发展之势。此外,大三角信诚物流中心完成一期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杭州湾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大商贸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商业、物资、经协三大公司和供销、医药两大系统分别实行了资产重组、优化组合,传统商贸业焕发了新的活力。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8.41万平方米,交易金额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和40.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16.06亿元,比年初增加33.1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58.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74亿元。引进市外金融资金余额达88.2亿元,新增36.5亿元。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保险、通讯、社区服务业等加快发展。
初步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机制。财政拨款370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3万多人,转移农民1.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023个,培训下岗职工2683人,实现再就业33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在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中心,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进一步健全了工作网络。保险扩面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5.4亿元,基金征缴率达99.9%。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增加到11.1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增加到5.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人员分别达到5.83万人和5.65万人。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新增参保1257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巩固,全市农业人口参保率达87.3%,有12519名农民获得补偿,报销医药费2146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开展,全年核定低保对象5475户9068人,发放低保救助经费915.89万元。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8.5%。向城乡居民发放临时救助金29.7万元,扶持224名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学。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扎实开展,慰问金额达329万元。
深入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上虞孩子崇孝德”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卓有成效,进一步巩固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成功举办“第二届虞舜文化周”系列活动,圆满完成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各项文艺活动,改造了上虞剧院,越剧现代戏《爱心路上》参加展演。认真组织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镇村文化和文化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城乡文化进一步活跃繁荣。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扫黄”、“打非”取得新的成果。小越、沥海、丰惠3个镇成功创建为绍兴市首批文化示范乡镇。素质教育继续深化,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高考上线率、高中段入学率、学前三年入园率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省教育强乡镇创建率已达95%,小越镇顺利创建成为绍兴市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全年改造、撤并学校12所,新建校舍8.6万平方米;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超过96%;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居全省前茅,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六届省田径运动会进入前八强的县市。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服务站36个,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市疾控中心主体工程即将结顶,市皮防医院建成投用,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易地新建。农村初保、计划免疫、爱国卫生、无偿献血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成功创建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投入1100余万元,组织1000余名警力,实行全时空覆盖的“网格化”治安大巡防,有效遏制了刑事案件的高发势头,大要案破获率达到100%。(张曙光)

【建筑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7亿元,增长24.3%,成为全国首个建筑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的县(市)。全年产值超40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2家,2家企业被核准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进入中国承包商60强。上海市场业务继续居全省各进沪县(市)之首。项目档次和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承接工程量超亿元项目达37个,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78项,其中创鲁班奖1项,白玉兰奖11项,荣获全国质量管理最高奖“中国质量鼎”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各1项。(张曙光)

【举办第二届“中国伞节”暨“虞舜文化周”活动】    11月5日至7日,第二届“中国伞节”暨“虞舜文化周”活动在上虞举行。节会期间,举行了全国伞业发展论坛、经贸科技洽谈、白马湖文化研讨、百名记者看上虞等活动,数万名各界群众会聚上虞,参加了这次活动。(张曙光)

【外环南路曹娥江大桥建成通车】  大桥全长820米,其中主桥470米,引桥350米,上层桥面宽18米,下层桥宽21.8米,为双层混凝土连续梁桥,工程总投资4831万元。大桥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完全隔离。外环南路曹娥江大桥的开通,使城南江东、江西两片连为一体,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两地的开发与发展步伐,使全市城区“内联外环”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张曙光)

【城市防洪二期景区开放】   城市防洪二期工程南起百官铁路大桥,北至赵家大桥,建设内容包括长1.82公里的防洪堤加固和10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布置,工程的建设不仅使堤塘防洪标准从原有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而且是一次水利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使“以堤防洪,以园美景”的理想真正付诸现实。城市防洪二期景区的建成开放也为市民提供了又一个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城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张曙光)

【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   切实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先后制订无公害榨菜等14只市级地方标准,完善市、基地、市场三级检测网络,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8个,包括3333公顷的虞北无公害加工出口蔬菜基地,1333公顷的虞中无公害城郊型蔬菜与水生蔬菜基地,1333公顷的虞南山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总面积达6400公顷,年复种面积占全市的56.3%。(张曙光)

【完成世纪丘一期南丘围涂工程】   历时一年半,总投资7400多万元的世纪丘一期南丘围涂工程顺利完工,新围成的733公顷海涂是上虞围涂史上的第14丘海涂。(张曙光)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