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8年绍兴年鉴 >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管理

发布日期:2010-01-13 15:05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2007年,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亲民、规范、高效”执法宗旨,以“队伍建设正规化、管理服务人性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为目标,全力履职,围绕市“两会”、党代会召开、公祭大禹陵、纺博会举办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城管执法规范月、马路市场、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等各类专项整治。尤其是中高考期间噪声24小时监管,有力查处建筑工地噪声等事件,收到明显成效。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8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68余万张,劝导教育77万多次,纠正自行车乱停放等各类违章53万多起,取缔马路市场、流动摊点5.85万余个,清刷非法小广告28.20万多张,拆除大型户外广告牌、横幅等364块,查处噪声、油烟环保类案件243起。(余云海)

【加强城市管理巡(督)查】  按照城市道路、绿地绿带、内河翻水、公园广场、街景亮化及路灯亮灯率等内容,扎实开展每周二次的城市管理巡查和每月一次的督查考核,并以书面形式及时通报,结合媒体曝光、群众热线投诉等,对具有城市管理职能的单位进行月评考核。全年,共出动巡查人员500余人次,开展夜间巡查67人次,出动车辆130台次,共发现各类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664处,并及时督促整改。此外,还加大在祭禹、纺博会等重大节会期间的城市管理巡(督)查工作力度。(邬立明)

【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市政设施管理方面,在原先以人定街巡视的基础上,实行以块为主,条块互动的区域划分管理模式,完善白天查路、晚上查灯、雨天查水的巡查管理工作机制;园林绿化管理方面,推行签订临时借用后绿地恢复协议书制度、绿化审批收费押金制度、审批后跟踪管理制度等;查处违章装修方面,在市区景都花园、沁雨园、秀水苑、碧水南苑等住宅小区实施了“战线前移”工作制度,共发放宣传资料近2000余份,开展现场巡查93人次,现场查处制止违章装修行为7起/次,把违章装修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违章行为的发生。(邬立明)

【开展5项城建专项整治】  针对市区沿街人行道侧石处设置斜坡影响道路正常功能发挥的问题,对市区20多条主要道路实施斜坡整治,共清除违章斜坡400余处。对市区道路积水进行专项整治,共处理易积水路段79处。对市区主要道路专业窨井(盖)进行整治,确保窨井盖完好。对市区主要道路、公交停靠站出现的路面“油包”进行整治,确保道路平整。此外,还开展了占道洗车专项整治试点。(邬立明)

【研发城市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支持系统(二期)】  绍兴市城市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信息支持系统(二期)”是在一期已经实现馆藏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着重于系统中各应急分析功能的完善、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以及系统应急响应支持面的拓展。它是一个跨领域、高集成、综合应用型创新项目,其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信息支持的理念引入城建档案系统,将城建档案领域的建筑工程档案、地下管线档案与地理信息领域的GIS平台相结合,开辟了国内城市建设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新途径。该项目被列入2007年“数字绍兴”重点工程,研发投资为60万元,于12月底完成。系统的研发成功开创了城市建设档案馆为城市突发公共性应急响应事件提供信息支持的先河。(姚 琪)

【成功举办首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为履行参加建设部倡议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承诺,根据建设部要求,在月16日至22日,绍兴市开展了2007年度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其中(7:00至19:00)为“无车日”。活动期间,市领导倡导全社会干部群众在活动期间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辆上下班、接送孩子,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团体在活动期间带头实行健康交通。“无车日”当天,设置无车路段,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和其他特种车辆开放。全国有108座城市开展此项活动。据问卷调查(1068份),近九成市民对活动表示赞同,99.30%的市民认为活动有必要办下去。据公交部门统计,在活动期间,市区公交营运平均时速为,比平时提高了1%;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4.30%,比平时提高了2.10%。据环境部门监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到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API指数一周均值比“公共交通周”前一周均值分别降低25.0%、38.6%、25.2%。(邬立明)    

【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  年内,市城管执法局加大人性化服务管理力度,有步骤地实施“精细化管理”。采取定点、定时、定人的“三定”管理模式、网格执勤与车巡步巡相结合、错时上班制度与16小时巡查制等机制,在解放路、胜利路等主干道实行零缺点管理。积极采取疏堵结合、引摊入市、季节性西瓜车“有限开禁”等措施,大力整治辕门社区等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做到主干道无流动摊点,商家统一归店经营。同时,推进标准街、特色街创建,实施一路一标准和多路一标准管理,达到预期管理目标。(余云海)

拆除和阻止违法建筑1318起5.87万余平方米  按照“控新减旧”目标,全年加大违法建设管控力度。市区通过积极落实定队员、定地段、定片区责任,改进单一依靠举报和协管员巡查的方式,做到发现及时、快速处置。三个开发区通过下派执法中队进驻乡镇,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制定乡镇“清违拆违”目标考核责任制等具体措施,提高了合署办公的快速反应机制,有力遏制了农村违法建设势头。全年累计拆除、阻止违法建筑1318起5.87万余平方米。(余云海)

【加强信访投诉处理】  年内,市城管执法局抓好信息指挥中心和城管执法网站建设,发挥电子监控指挥系统作用,对市区18个路口进行全天15小时实时监控,提高执法联动效率。严格执行信访工作制度,建立每月10日局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做好“12345”市长热线、“96310”城管热线受理和群众来信投诉工作。全年共受理“12345”交办单1316件,受理“96310”热线投诉4238件,处理信访343件,按时反馈率达100%,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8%以上,接待来访者近800余人次。(余云海)

拓展城管执法职能  年内,市城管执法局进一步加强犬类管理,通过加强与市畜牧兽医局的合作,聘请专业动物防治员,开展办证、年检、免疫等“一站式”服务,主动走进街道社区,开展服务联系,加大错时制捕犬力度。犬管模式和经验走在全省前列。全年累计捕捉犬只1582只(领取办证207只),历年累计捕捉犬只3640只、登记注册1745只。对于非机动车管理,通过实行延时下班、巡逻定点、疏堵结合等模式,加强对学校周边、景区门口等重点路段和人员密集时段的严管严控,组织三轮车从业人员开展“文明行车、从我做起”签名承诺活动,解决乘客服务投诉和求助80余起,劝导教育7370余起,处理违法(章)车辆413辆次。对于河道管理,组建河道中队,明确15条内河管理职责,参与“清水工程”,摸排河道污源口165个,加强宣传教育劝导,加大巡查力度,累计当场处罚120余起,立案查处7起。(余云海)

【完善城管接处警快速反应对策机制  积极探索接处警快速反应对策机制,建立责任点民警与值班民警捆绑出警制度、公安城管执法保障例会制度及基层派出所110出警先期处置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快速出警效率,并通过采取警力下沉、提前介入等措施,加强日常执法保障工作,有效查处妨碍城管执法的违法行为。全年累计有效接警78起,配合执法整治97批次,现场处置、平息各类闹事纠纷事件50余起,办理行政案件5起,调解执法纠纷3起,治安扣留6人,治安罚款3人,法制教育150余人。积极开展打击制贩假证违法犯罪行为,破获案件2起,端掉制假窝点2个。(余云海)                                    

【开展“阳光执法·和谐城管”活动】  年内,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天天商报》组织开展“阳光执法·和谐城管”主题实践活动,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报名参与的市民代表参加,每周推出一个活动主题让市民参与、监督执法过程。同时,联合《绍兴网》、《天天商报》举办了“我们的城市我的家”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及城管志愿者代表,就如何优化城市管理等主题建言献计。对人行道机动车停放管理采取“三化”管理模式,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机动车停放温馨提示牌,印发市区停车导示图,该做法在全国级多家门户网站以及浙江在线网站等竞相转载,引起了较好反响。年底,人行道机动车“三化”管理模式被市纪委评为行风建设“十大亮点”之一。(余云海)

开展“城管执法问计于民”活动 以“听民声、聚民意、解民难”为主题,采取现场征集、座谈征求、问卷调查、信箱收集、媒体征集等途径,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接受市民咨询1000余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1500余份,发放征求意见信1000份,收到各类意见建议566条。在此基础上,按照整改一批、承诺一批、联动一批、解释一批的要求,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汇总,限期整改落实,并确定11个相关调研课题,分别由局领导牵头调研解难,进一步了改进工作方法,有力解决执法中死角和盲区问题,化解民生实际困难。(余云海)

深化“城管执法六进”活动  继去年“城管执法六进”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十大亮点”之后,年内,巩固创新抓深化、拓展平台抓服务、想方设法解民难,把“六进”活动穿成一线、连成一片、服务全方位,切实推进“执法六进”活动上层次。截止年底,局属相关单位与迪荡工地、2个景区、4个城中村、18个社区和大型商场市场、10多所学校、15余家企事业单位加强了协作,建立了执法服务联系点,定期每周进入联系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执法服务,解决难点热点,成效明显。(余云海)

【成立城管执法志愿者队伍】  年内,积极整合社会管理力量,参与支持城市管理,成立了一支由夕阳红志原队、社区志愿队、青少年志愿队、“红帽子”志愿队和行风监督志愿队等5个小分队1000余人参加的城管执法志愿者队伍,利用学生假日、市民休息日等时间,重点围绕市容环境、河道保护、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行为,定期组织开展执法宣传、纠违、服务、监督等动,改变单一的执法实践模式,积极倡导“城市管理为人民、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理念,不断提升社会对城管执法的认可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推进和谐城管建设。(余云海)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