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7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按照建设“平安绍兴”、“和谐绍兴”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自身建设,深化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年全市发生各类事故2774起,同比下降21.60%;死亡725人,同比下降5.80%;受伤2795人,同比下降20.10%;直接经济损失2069.10万元,同比下降15.60%。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连续第四年实现省政府下达的三个“零增长”目标。(李铁平)
【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年内,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绍兴市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绍兴市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绍兴市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意见》、《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开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四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各级各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出台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年内,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自2006年开始起草的《绍兴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要以安全发展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树立创新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环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推进依法治安,大力推进全民创安,大力推进科技兴安,大力推进人才强安,着力推进廉洁保安。确保制度保障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三同时”,把好安全准入关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监察执法效能,防止职务犯罪,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促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李铁平)
【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市政府决定设立绍兴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资金规模为每年800万元,用于安全监察、应急管理、培训教育、考核奖励、政策补助等方面,以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李铁平)
【抓好基层安监执法培训和装备建设】 年内,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安监机构基本建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执法培训、装备建设。全年全市共举办三期乡镇(街道)安监人员执法培训班,其中279人通过考试并取得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持证率达到了72%,为全省最高。同时,各县(市、区)纷纷加大装备建设力度,为乡镇(街道)安监站(所)购置电脑、执法车辆等办公设施,积极开展委托授权工作,理顺权责关系,进一步发挥基层安监站所监管作用。(李铁平)
【成立市矿山安全协会】
【对15300余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全年全市进一步加大日常执法监管力度,共组织大规模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检查企业15300余家,排查事故隐患和“三合一”企业5479处(家),其中立案查处140起,发出整改指令书804份,强制措施决定书163份,处罚金额达309.21万元。(李铁平)
【全年查处工矿企业事故43起】 全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严格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共查处工矿企业事故43起,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4人,行政责任追究4人,罚款204.34万元,对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经营者起到应有教育和震慑作用。(李铁平)
【开展4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全年全市继续以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等行业领域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对矿山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加大监管力度,采取“矿山安全无休日”监察制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全市查处各类隐患875处,责令停产停业16家,关闭4家,全市矿山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6.70%和62.50%。二是对危化品从业企业专项整治,以“危化‘2007行动’”为主线,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把好审批关,规范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全市共查处各类事故隐患1317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64家,另有408处重大危险源设置了安全警示牌,全年危化行业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事故。三是对道路交通的专项整治,重点开展黑点路段和临水临崖路段“双排查、双整治”,年初确定的5处省级重点隐患和23处市级道路交通黑点(段)全部得到整改,被列入省级治理的2处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也治理完毕。四是对消防专项整治,全市共确定重大火灾事故隐患35处,其中各级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27个,全部整改完毕。(李铁平)
【开展事故查防五大专项行动】 全年,重点开展五大专项行动:一是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9处省级挂牌重大事故隐患单位和37处市级挂牌隐患全部得到整改。二是开展“三合一”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如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嵊州市的领带工业园区、绍兴县轻纺城市场等,发现火灾隐患1432处,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623份,取得明显实效。三是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攻坚月”活动,从5月中旬开始,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自下而上的摸排,共排查出隐患6508条,现场整改5106条,限期整改1402条,有效地遏制了事故高发态势。四是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排查工矿商贸企业11655家,发现隐患6540处,完成整改6273处,整改率达96%,获得了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五是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向社会公示了8个安全生产难题,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积存的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如嵊州市投入300万元的资金,解决了124个废弃矿洞安全问题;诸暨市排查企业34605家,强制整改企业520家,基本消除了现有“三合一”现象;袍江新区对所有的窨井都装上了防护网。(李铁平)
【110家企业实现了市级以上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 年内,通过召开各行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研讨会,广泛交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经验,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企业分批分片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有效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开展,全市共有51家危化企业、28家矿山企业和31家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了市级以上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李铁平)
【大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全年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全市共培训各类从业人员920649人次,连续两年共培训177.60万人,超额完成两年培训160万人的任务。二是切实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17799人,同比增加110%,其中危化品从业人员培训6477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10038人,矿山从业人员培训353人,烟花爆竹从业人员培训931人,同时还积极开展农民工免费培训工作,会同劳动部门等有关单位制定农民工免费培训政策。三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全市共发放各类安全生产宣传资料2万余册,张贴安全生产宣传标语13000余条,展出宣传展报600余幅,接待市民咨询1.50万余人次,组织一千余人观看安全生产主题文艺晚会,组织6万余人参加“泰达”杯《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知识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全民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李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