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绍兴 > 绍兴年鉴 > 2008年绍兴年鉴 > 经济管理

财 政

发布日期:2010-01-13 15: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概况  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37.10亿元,同比增长28.40%,完成年度预算的111.20%,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15亿元,增长27.50%,完成年度预算的110.90%;地方财政收入122.10亿元,增长29.20%,完成年度预算的111.60%。无论是财政总收入还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位居全省杭州、宁波、温州之后的第四位。全年市本级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9.90亿元,同比增长25.90%,完成年度预算的110.50%,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26亿元,增长25.40%,完成年度预算的112.80%;地方财政收入33.90亿元,增长26.20%,完成年度预算的108.90%。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13.80亿元,同比增长19.10%,其中,市本级完成财政支出29.80亿元,增长9.70%。全年全市和市本级均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裘立周)

【从五个方面整合财税扶持政策】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养财源税源为目的,推动财税工作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发展。全年主要在五个方面做财税扶持政策的整合:一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工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政策。新政策涉及结构调整、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等七大方面内容,市级投入财政性资金6500万元,比上年新增2000万元,其中,设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企业节能降耗的奖励。二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市级投入财政性资金4600万元,比上年新增1000万元,重点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发展楼宇经济和企业总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以及企业个人投资新办现代服务业。三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市级投入财政性资金5000万元,比上年新增15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四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新出台鼓励企业“引进来”的若干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鼓励引进重大外资项目。五是加大城乡统筹基本建设投入力度,集中资金推动越州新城和古城保护、曹娥江大闸、嘉绍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财政预算内共投入基本建设资金3.10亿元,共争取到国债及上级补助基本建设资金1.40亿元,申报省级基本建设资金项目7项,申报资金5.50亿元。(裘立周)

【用于“三农”事业的财政性资金达43.60亿元】  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心镇建设为重点,财政对“三农”事业的投入稳定增长,一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兑现落实。全年全市用于“三农”事业的财政性资金达43.60亿元,同比增长25.60%,其中,市级财政安排各项支农支出达2.70亿元,较上年增长55.90%,包括: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安排“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较上年增加500万元;筹措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扶持等各项政策专项资金1400万元。推进全市农业化项目建设,全年市本级财政部门共向上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80余个,包括:国家级产业化项目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1个,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项目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2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共争取到省以上扶助资金3469万元。为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及时掌握粮食产销和补贴基本情况,及时兑现对种粮农户的各项补贴政策,初步建成一张以4.20万户农户为信息点,集农户的基本情况、土地承包、播种面积、政策补助为一体的农民补贴网络体系,并对市区农民补贴通过邮政储蓄网点实施“一折通”发放。(裘立周)

【从四方面加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市本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市区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逐步推进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均衡和经费保障一体化。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缴杂费工作,逐步提高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从小学300元、初中500元提高到小学580元、初中780元;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设立中小学校舍维修专项资金;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对市及市级以上有关部门出台的教师津贴补贴资金,由财政全额予以保障;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资助券审核发放工作,2006学年第二学期教育券资助9677人,资助金额589.60万元,分别比上学期增长93.50%59.60%,爱心营养餐资助5187人,资助金额73.99万元,分别比2006年第一学期增长318%697%。二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增加职教事业专项经费投入,设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专项经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专业技能奖励基金、职业院校奖学金,加大对职业院校扶困助学的资助力度,提高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三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财政筹资1.30亿元扶持绍兴文理学院“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对人才引进及部分基建实行财政贴息;支持市级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经费由每年2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做好高校贫困学生助学贷款贴息工作,全年享受助学贷款贴息7631人,发放助学贷款5751.60万元,发放助学贷款贴息60.89万。四是着力发展学前教育。根据《关于加快发展市区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市级财政按教育部门登记注册的非在编幼儿教师人均500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公助力度。(裘立周)

【安排2140万元用于文化强市建设】   全年市级财政安排文化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扶持奖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市档案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优秀文化作品开发。大力保障各项节会活动的顺利开展,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40万元,其中,向省财政厅争取资金100万元,集中投入到公祭大禹陵活动、第2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中国茶文化节、第六届世界合唱节之中,并加强对节会资金使用的绩效监管。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确保市游泳健身中心、市体育中心改造等工程建设。(裘立周)

【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所需经费  截至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43.40亿元,支付能力超过34个月。在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重点支持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足额列入年初财政预算,全年市级财政共落实低保资金591万元,4817名低保对象得到生活救济;发放困难群众动态补贴139万元,5549名困难群众得到困难补助;从土地出让金中筹集8867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动态筹资机制,市级财政按不低于人均6元的标准对820名困难对象落实316万元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的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100%;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年共安排合作医疗资金1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积极做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保障离休干部、伤残军人、劳模、企业军转干部、部队随军随调家属等特殊人群的养老、医疗及生活困难救助所需经费,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育龄妇女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资金。(裘立周)

安排2102万元财政性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建立农村公共卫生补偿机制,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全年安排2102万元财政性资金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市级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明确公共卫生产品和医疗消费的界限,提出财政补偿范围及补偿办法。完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政策,合理配置城镇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市区学校、幼儿园学生儿童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机制,市级财政承担意外伤害门诊及意外身故、残疾有关保费。(裘立周)

安排就业再就业财政性资金2657万元  年内,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岗位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再就业财税扶持政策,全年市级财政共筹措就业再就业资金2894万元,累计投入安排就业再就业财政性资金2657万元,其中,对市区13583名“4050”就业困难人员和43家商贸(服务)型企业发放补贴2180万元,对市区1122名大中专毕业生发放见习补贴108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1万元。(裘立周)

【安排资金支持平安绍兴建设】  确保政权建设和政法机关办案经费的投入,建立司法救助专项资金,提高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落实物价补贴、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等政策,缓解油价、肉价等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压力,全年市级财政共拨付石油价格补贴资金1037万元,拨付公交调价补贴资金1269万元,拨付公交购车及运营补贴资金700万元。(裘立周)

【实施财政绩效评价体系】  年内,全面实施“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三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突出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事关民生等项目以及公共卫生、环保、城建项目实施重点评价,尝试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县联动评价。全年市本级共实施财政绩效评价项目65个,其中,单位自评项目45个,主管部门评价项目9个,财政部门组织评价项目11个,涉及财政性资金29972万元。进一步完善财政绩效评价各项配套制度,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绍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财政绩效评价组织管理体系、项目计划、评价实施和结果应用等方面内容;制订《绍兴市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中介机构执业信誉记录制度;建立财政绩效评价意见反馈机制,对财政部门实施评价的4个项目和全省联动项目出具绩效评价意见书。(裘立周)

【政府采购节约资金3.30亿元】  年内,强化财政政府采购监管职能,出台《绍兴市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实行供应商准入登记制度、诚信承诺制度和扣分评级制度;探索开展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协议供货省市联动机制,将复印机、传真机、服务器等9类通用性设备纳入省本级协议供货范围,实行跨区域合作。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市完成政府采购预算 24.20亿元,合同金额 20.90亿元,节约资金 3.30亿元,节约率13.60%,其中,市本级预算金额7.10亿元,合同金额6亿元,节约资金 1.10亿元,节约率14.70%。(裘立周) 

【加强投资项目监管】  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管职能,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当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强化对投资项目资金及债务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债务计划季报制度,探索建立市级财政性债务、担保和承诺台账,控制债务规模,降低财政风险。截至年底,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债务余额为107.37亿元,其中,非经营性金融机构借款余额101.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阳光评审”,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制订《绍兴市政府投资项目审查质量管理试行办法》,尝试开展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制;制订《绍兴市政府投资项目审价单位不良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工程项目评审中介机构的监管。(裘立周)

【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截至2006年底,市级338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合计97.70亿,负债合计38.50亿,净资产合计59.40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组织开展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当年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盈0.40亿,财产损失0.70亿,盈亏相抵减少0.30亿。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试行办公用房装修、办公家具、空调、办公设备和车辆配备标准化管理;规范购置程序和购置经费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经费预算列入年度部门预算。(裘立周)

【完善财政监管机制】  年内,市财政局健全财政监督操作规程,制订《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操作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财政监督检查选案、实施、复核、执行等环节,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加强对银行账户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制订《定期存款和银行账户管理的暂行规定》,从“存款归位—账款清理—评价激励—制度管理”四个环节入手,增强银行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选择城市维护费、市直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支出等项目进行财政资金支出项目的效能监察。(裘立周)

【深化非税收入改革】  认真落实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新政策,从1月起将土地出让金全额缴入国库,市财政局会同国土局、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出台《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操作意见》,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推进土地出让收支预算化、资金管理金库化、监督检查经常化工作,全年市级共收缴入库土地出让金42.40亿元。加强预算外“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和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年共对28个系统的收费项目进行核准,取消项目39个,确认可执收项目249个,统一编码,实行网络化管理;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全年市级财政收缴预算外资金13.40亿元,预算外统筹资金1605万元。(裘立周)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