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北靠杭州,东邻宁波,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县(市)。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1个镇、6个乡,463个行政村、16个社区,总人口73.37万。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1.85亿元,增长14.0%;财政总收入16.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8亿元,分别增长26.2%和2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90亿元,增长6.1%;进出口总额9.1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8.41亿美元,分别增长49.4%和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70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81元,分别增长13.2%和11.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6‰。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47.47亿元,增长12.0%,设备投资占比达6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40亿元,增长29.3%。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家。在领带服装、电器厨具等传统产业继续壮大的同时,机械电机、汽摩配件等机电类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18.5个百分点。重视建筑产业,有效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投资额全年增长13.8%,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0.30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崇仁温泉项目顺利启动,五星级酒店及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进展顺利;旅游市场日趋壮大,旅游总收入增长33.2%;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存款余额增长10.4%;城乡居民消费和市场交易稳中趋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优基地、打品牌、强龙头、抓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农业增量提质。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8%,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3.0%,建成标准农田0.29万公顷,新增耕地500公顷,新增外拓基地0.78万公顷,农产品自营出口增长43.2%,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6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个,被评为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市)。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项目对接,努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年新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7家;新批省级研发中心2家,专利授权量达到500件;新增省级新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47只,新产品产值增长80.6%。倡导集聚集约,着力培育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和个私集聚区三级平台,节约集约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开发区和六大工业功能区所在乡镇(街道)工业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的83.4%、81.1%,五大中心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性投资、自营出口等指标增速首次超过全市平均,全年新发展个私工业企业1955家,孵化成为规模企业23家。坚持拓展和盘活并举,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全年新增农转用工业用地206.66公顷,盘活存量土地252.8公顷;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理念,出台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密度和产出率明显提高。严格目标责任制考核,狠抓节能减排,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大力推广清洁生产,9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企业验收。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加强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丰利粉碎废塑料、绿环橡胶废轮胎2只综合利用项目列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以规划为龙头,重视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完善村庄布局,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编制完成市域总体规划纲要、开发区产业提升及扩容规划,完善了城南新区详细规划;完成市域村庄布局规划修编初步方案,重点加强中心村村庄规划;制定出台了生态环境功能区、电网布局等专项规划,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市山路、鹿山路、城中路等地段的拆迁改造,建成长安桥,实施环城南路改造,基本建成双塔大桥;嵊新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二期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南山水库管理服务区、中心粮库一期配套工程如期完工;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继续推进,500千伏苍岩输变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清风水利枢纽工程、上俞堰坝引水应急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完成18座列入省级千库保安工程水库的改造,建成清水河道59公里,改善92个村8.2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条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实施“强镇兴市”战略,乡村两级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调整完善乡镇(街道)财政体制,集镇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总数调减到463个;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增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8个,累计达到25个。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出台加强社区建设意见,落实共驻共建机制,社区办公条件逐步改善;延伸市容监管,城西入城口、城南环岛周边综合治理取得实效;打击违法建设,整治交通秩序,完善卫生保洁机制,市容市貌继续改善;完善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公共绿地,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坚持量质并举,建立内外资招商机构,突出产业招商和土地招商。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30787万美元,实到外资9018万美元,分别增长37.2%和4.9%。外资项目规模继续扩大,质量明显提高,新批外资项目44只,项目平均规模706万美元,增长63%,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7只、2000万美元以上7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新增增资扩股和三产项目合同外资分别占总量的10.7%和13.0%,领带服饰服装类和机械电机制造类项目合同外资分别占总量的53.0%和17.0%,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13.2%和8.5%。抓住外贸政策调整机遇,深挖潜力,强化服务,推动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31.2%;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19.5%;机电产品出口总量首次占居各类出口商品首位,医药、汽摩配件等新兴产业出口规模逐渐扩大。注重品牌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创牌争优,着力培育品牌经济。当年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只、国家免检产品9只、浙江名牌5只,其中“嵊州领带”成为首批5只省级区域名牌之一,领带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免除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助学金。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完成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建设任务,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校企合作和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全省领先。发展和繁荣越乡文化,举办第八届中国领带越剧节,主办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首届民营剧团大赛。积极开展“种文化”展演和文化下乡活动。实现有线电视、广播村村通。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6%,累计报销53.9万人次,受益率93.4%;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44.6万人,体检率82.2%。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卫生监督、重点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加强。基层卫生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完成乡镇、行政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举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和“机制建设年”活动,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大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3万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均在85%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达到45.2%,全市71个村3.7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落实经济适用房房源,实现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对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住房救助。全面开展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实施公积金制度扩面,发放公积金贷款9013万元。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制度,发放低保等救助资金1447万元。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新增慈善冠名基金4000万元。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继续加强。平安嵊州建设取得新成果。落实工作责任制,注重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以排查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专项行动为抓手,解决了部分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关注市场价格,加强城乡消费安全建设,重视粮食、肉类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完善长效监督机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三项主要指标实现“零增长”。(支浩权)
【越乡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市。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被命名为“中国根艺之乡”,电视纪录片《百年越剧》获星光奖,越剧《蔡文姬》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编辑出版的《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被推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件大事,根雕、目莲戏、泥塑、戏剧服装等4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小黄山遗址和崇仁古镇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文保工作获得省文物系统先进集体。4个民营剧团分别获省十戏节民营剧团大赛2金2银,7位少儿分别获全国级少儿戏曲大赛5金2铜,5首新创歌曲获绍兴市“新农村之歌”征评中获1金2银2铜,5篇文化理论文章分别获全国征文三等奖和省征文一等奖,2个节目分别获绍兴市首届镇乡文艺汇演1金1银。(支浩权)
【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开展“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和“破解难题、优化环境”百日攻坚活动,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服务企业新举措、新途径,对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对收集到的307家企业反映的391个困难和问题,逐个分解落实,并实行每周一督查制度加快困难和问题解决的进度。已解决困难和问题388个,完成率达99%,一大批阻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解决了39家企业的融资问题,办理了272家企业的房产证、135家企业的土地证,为企业提供了劳动用工信息,完善了园区配套设施,优化了部门服务质量,广大企业为之欢欣鼓舞,发展的信心指数也随之明显提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发展工业经济的激情正在不断迸发。(支浩权)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 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工作主线,整合出台工业经济政策,确定“两个一批”企业,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总数达到612家,增加了28.3%,规上工业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0.6%,提高了5个百分点。天乐集团和巴贝集团全年纳税销售突破10亿元,尤其是天乐集团超过17亿元,昂利康和迪贝超5亿元,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8.0%,增速高于工业总产值18.2个百分点,22家“一厂一策”签约企业纳税销售总额增长达55.8%。(支浩权)
【创建成为联合国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区】 扎实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新昌江流域嵊州段水质明显改善,实现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摘帽”。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区域性环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植树造林,实施东部山体覆绿,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3.53万公顷。全市已有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省级绿色学校8所,省级生态镇3个,通过预验收的4个,绍兴市级生态乡镇2个,绍兴市级生态村18个,绍兴市级绿色社区5个。发展绿色产业,6家单位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7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绿环橡胶、天禾生态等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绿环公司的“FCS废旧轮胎常温法精细胶粉成套生产线”以及系列制品的开发,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嵊州市创建成为联合国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区。(支浩权)
【为农服务得到切实加强】 开展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工作。全市注册用户累计达到5.6万户,建立农村信息示范点110个和农村信息示范户1050户,同时注重用户的培训应用工作,全年共培训用户达4.43万户,被评为全省农民信箱工作先进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组织实施了10个乡镇、100个村、1200户科技示范户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被评为全省科技入户先进单位。完善农技大师为农服务制度,创新开展了农技大师和责任农技师农民信箱记载工作日志制度,积极开展产业集群服务,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培训农民达4万人次。农机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水稻机插示范面积达到0.08万公顷,购买列入国家和省级农机补贴目录的机械投入达760万元,创单年投入之新高,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此外,还着重做好春茶用电保障、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等配套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四点”共建,破题嵊州高效生态农业》被省农业厅总结推广,浙江卫视等12家省内主流新闻对嵊州农业产业化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嵊州市农业信息中心被农业部评为全国100个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支浩权)
【新批开业民办养老机构达24家】 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嵊州自创建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城市以来,通过完善政策,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民办公助的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培育民办养老机构。全市现已新批开业的民办养老机构就达24家,建筑总面积28650平米,总投资2516万元,床位1087张,入住657人。民办养老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得到了民政部长李学举充分肯定,副省长陈加元做出了重要批示,在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作为县级市的唯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被评为全国养老社会化先进单位。(支浩权)
2007年嵊州市镇乡(街道)基本情况
乡镇(街道) 名称 |
村委会 (个) |
总人口 (人) |
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
耕地 (公顷) |
粮食产量 (吨) |
生产总值 (万元) |
财政收入 (万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甘霖镇 |
72 |
86534 |
159.13 |
4452.06 |
23806 |
245478 |
6935 |
9648 |
崇仁镇 |
63 |
84239 |
179.63 |
4110.40 |
21200 |
134960 |
3213 |
8257 |
长乐镇 |
47 |
68537 |
204.78 |
3678 |
21405 |
200843 |
4212 |
10036 |
三界镇 |
38 |
62074 |
155.47 |
3694.06 |
33136 |
133222 |
3587 |
8500 |
黄泽镇 |
25 |
44673 |
95.36 |
2350.13 |
10475 |
73085 |
4521 |
7750 |
三江街道 |
18+9 |
52546 |
61.48 |
953.73 |
6512 |
133406 |
14111 |
7671 |
鹿山街道 |
24 |
52075 |
50 |
1729.80 |
4060 |
82497 |
4611 |
8012 |
剡湖街道 |
13 |
75843 |
26 |
685.73 |
3322 |
109056 |
14671 |
8102 |
浦口街道 |
18 |
34237 |
68.65 |
1501.53 |
9307 |
50140 |
1655 |
7641 |
石璜镇 |
17 |
27161 |
62.39 |
1728.86 |
4841 |
64296 |
1325 |
8349 |
仙岩镇 |
18 |
16415 |
65.83 |
868.20 |
3779 |
38818 |
1781 |
7350 |
金庭镇 |
9 |
26859 |
72.52 |
1080.06 |
1745 |
15771 |
504 |
6374 |
北漳镇 |
13 |
18297 |
89.13 |
822.53 |
2877 |
14834 |
237 |
5505 |
贵门乡 |
10 |
10373 |
62.05 |
549.93 |
1863 |
7023 |
69 |
5292 |
里南乡 |
14 |
13346 |
84.40 |
565.13 |
2989 |
9236 |
45 |
5509 |
雅璜乡 |
4 |
3872 |
26.63 |
174.66 |
838 |
4489 |
34 |
6722 |
王院乡 |
4 |
5703 |
31.89 |
241.73 |
1530 |
5158 |
48 |
6050 |
通源乡 |
6 |
6001 |
44.18 |
217.60 |
707 |
7587 |
158 |
5123 |
竹溪乡 |
3 |
4226 |
28.84 |
158.80 |
637 |
5216 |
21 |
5511 |
谷来镇 |
20 |
26672 |
103.68 |
768.53 |
3332 |
28937 |
189 |
5897 |
下王镇 |
19 |
14044 |
89.50 |
791.53 |
5605 |
13702 |
97 |
6159 |
(嵊州市政府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