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上虞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10月启动开发,1993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集科、工、贸、娱乐公建、居住于一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载体,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区。开发区核准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际建成面积已达14.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元,引进工业项目470只,总投资额143.7亿元。到2007年底止,区内共有工业企业3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3家,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2.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的24.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00亿元,实现利税21.15亿元,自营出口4.94亿美元。区内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总投资13.30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2亿美元。区内已形成了电机、机械、环保设备、光电节能、汽车配件和纺织服装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上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
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内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于2000年开始建设的上虞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五年来共孵化各类企业55家,毕业企业26家。孵化器现有企业2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家,外商投资企业16家。2004年5月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05年10月被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第二批小企业试点创业基地。
开发区已累计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经批准的16.5平方公里内,工业区块的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区内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完善,建成了以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邮电、排水、排污、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能满足各类项目的建设需要。现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区内有2.4万千瓦的热电厂一座,每小时供热量270吨,常年为企业提供高压蒸气。
开发区是上虞中心城市“一轴二翼”中的重要一翼,与上虞老城区隔江相望,八桥相连。区内已建成2平方公里的生活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建设施齐全,服务业比较发达,已有6万余人安家创业。
上虞经济开发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形成了资金、人才、技术的集聚效应,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亚洲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出口企业——浙江阳光集团、中国最大的微分电机生产基地——浙江卧龙集团、中国最大的冷却塔生产基地——浙江联丰集团、中国最大的汽车水室生产企业——浙江华通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开发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已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浙江卧龙集团、浙江阳光集团作为高科技板块企业得以成功上市,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外资企业、第一家台资企业也在国内成功上市。(王荣钧)
【完成合同外资10505.69万美元】 开发区在面临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形势下,把有限的用地向优质外资项目倾斜,严把项目进区关,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投资密度大的环保型投资项目。全年共新批外资项目15只,引进注册资本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只,其中独资项目3只(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只),完成合同外资10505.69万美元,实到外资4001.39万美元(王荣钧)
【培育引进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企业13家】 继续发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注重提升区内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今年培育引进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名牌或著名商标企业13家,上市企业1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基本形成了机电一体化、环保节能及纺织三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王荣钧)
【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 为加快城市化推进进度,今年开发区重点抓好区内的大厂村整村拆迁(共计拆迁面积8.5万平方米)和17家工业企业(共计拆迁面积12.3万平方米)的搬迁两大拆迁工作,其中大厂村到年底完成了部分拆迁签约任务;17家企业搬迁在完成评估的基础上,1家已拆迁,1家搬迁,其余企业基本完成签约任务;13.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已完成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待拆迁签约后将进入动工建设。(王荣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