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600002577081Q/2010-4728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成文日期: | 2010-10-14 |
主题分类: | 发文字号: |
一、总体要求
2010年是 “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是深入推进“三年建设计划”和产业提升发展规划、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市县行政机构改革的实施之年。全市人才人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抓平台促发展、调结构促提升、重民生促和谐”工作基调,坚持“重创新、促规范、优服务”工作要求,以 “服务人事、阳光人事、民生人事、和谐人事”建设为载体,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推进人才开发、人事管理、就业创业和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水平,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特色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人事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引进各类人才3万名左右,其中硕博士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
2、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百场以上,在绍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保持在95%左右。
3、实施国外智力项目40项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2-4个。
4、培训各类人才5万人次以上,完成各种职称和执业资格考试1.5万人左右,开展职称评审1万人左右。
5、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建设扎实推进,人事代理(派遣)人员增长10%以上。
6、全面完成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如期完成军转安置和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
7、继续完善实施市级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军转信访保持总体稳定,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8、全面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三、工作重点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人才人事工作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一是人才智力集聚培育行动
(1)大力开展招才引才活动。根据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需要,加大外出招才力度。重点开展 “2010‘绍兴网上大学城’省(市)引才高校行系列活动”。计划组团赴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等地招才5次以上。加大人才招聘交流力度,全年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100场以上。加大网上人才交流力度,充分发挥“绍兴网上大学城”和“绍兴人才网”平台作用,积极推介各类人才。(人才中心)
(2)大力开展国内外智力引进活动。继续举办第八届“百名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引进一批博士和科技成果项目。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会和宁波浙洽会智力引进洽谈会,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鼓励企业自主引进项目,争取实施40项以上。组织扶持有条件的企业
(3)大力开展创业创新人才培育活动。按照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等各类人才的选拔推荐和培养工作,做好全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工作。认真开展公务员各类培训。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做好第二批课程培训。组织实施“
二是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1)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实施2010年全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若干意见》政策落到实处。(人才流动处)
(2)继续开展就业招聘活动。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三个一”活动。组织“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市本级全年举办校园招聘会3场以上,公益招聘会3场以上。组织“人事局长进校园”活动,举办各类讲座、座谈5场以上。继续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集中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招聘交流和报到派遣服务。(人才流动处、人才中心)
(3)继续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在市县人事部门设立“绍兴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全年新建立大学生创业园2家以上。组织“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月”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自主创业典型评选、政策咨询、自主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人才流动处、人才中心)
(4)继续开展岗位拓展活动。进一步加大机关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制定实施机关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机关临聘人员招聘重点向高校毕业生倾斜。继续做好农村社区和基层教育、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招考工作,吸纳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人才流动处、行政编制处、事业编制处、人才中心)
(5)继续开展就业见习活动。扩大建立一批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全市全年再建就业见习基地50家左右。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鼓励企业积极招收见习生,适时举办一期实习见习基地人才招聘会。调整完善就业见习时间,提高就业成功率。(人才中心)
(6)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不断拓展就业援助的范围,逐步实现市县联动的就业援助格局,全年全市争取帮助200名以上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推荐岗位400个以上,实现就业目标150名以上。(人才中心)
三是企业人才开发优先服务行动
(1)制定实施人才开发计划。围绕五大产业提升发展需要,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和2010人才开发导向目录。配合研究制定《绍兴“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定期编发人才供求信息,探索建立高层次、紧缺型创新人才信息库。(人才流动处、人才中心)
(2)开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专项活动。建立一批企业人才服务联系点(或工作站),继续开展人事局长(处长、主任)进企业活动,了解企业和人才需求,帮助解决一批实际问题。(人才流动处、人才中心)
(3)完善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启动市本级专家楼建设,做好人才公寓和专家楼的租赁分配工作;认真落实来绍创业创新人才在住房补助、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各方面的政策举措。(人才流动处、专技处、外专局、人才中心)
(4)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根据我市人才交流引进需要,加快新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不断拓展人才市场会员单位,加强“绍兴HR俱乐部”建设;发展人才中介机构,探索建立高端人才洽谈室和小型见面会。(人才中心)
四是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
(1)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拟订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报省审批;做好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审核工作;审定完成市政府工作部门“三定”方案。(行政编制处、事业编制处)
(2)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省编委的要求,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配合政府机构改革,做好事业单位职能、机构和编制调整工作,出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专技处、行政编制处、事业编制处)
(3)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修改完善公务员工资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津补贴规范工作。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拟定市本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办法和具体方案,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同时,继续做好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工资福利处)
五是人事规范管理强化行动
(1)继续抓好市级机关部门考核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完成2009年度市级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工作,研究完善制订和实施2010年市级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确保2010年全市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组织开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评比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优秀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公管处、综合调研处)
(2)继续抓好各类人事招考工作。继续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公开招考制度和公务员面试考官异地执考、考生考官“三抽签”和市民旁听监督等制度,规范有序做好公务员招考工作。继续坚持“四公开一监督”制度,规范条件设置,完善招考程序,整合招考时间,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招考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度和公信力。继续坚持“三公开一统一”办法安置营以下军转干部。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公管处、军转处、人才中心、考培办)
(3)继续抓好职称资格考试与考评工作。认真组织完成各类资格考试工作。严格职评条件,规范职评程序,确保职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继续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专题评价。(专技处、职评中心)
(4)继续抓好退休干部管理工作。以修缮改造后的活动中心为主要阵地,以“庆祝建城2500年和世合节”为主题,积极组织广大退休干部开展“当好东道主、迎接世合节”文艺演出、“故地重游”参观、“千年古城”书画展示、夕阳红健身娱乐等系列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每季有讲座培训。(退管处)
(5)继续抓好企业军转和人事信访维稳工作。严格执行军转有关政策,认真接待解答上访军转干部。及时做好各类补贴和慰问金的发放,采取个案解决办法继续关心帮助特殊困难企业军转干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和稳控工作。认真听取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议要求,高质量完成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妥善处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有效化解人事矛盾;及时处理和答复人民来信和12345市长热线信访件。(办公室、综合调研处、军转处)
六是人事干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加强能力素质建设。按照“五型干部”要求,制订实施人事干部能力提升若干意见。认真组织开展“讲学习、精业务、优作风、创新业”主题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人才人事论坛”,人事局长(处长)进企业活动、人事干部下派重点企业挂职服务活动、读好书活动和“我为优化人才人事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献一策”活动。(办公室、监察室)
(2)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完善实施局机关各处室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督查指导。加强人才人事服务窗口管理,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和“群众满意办事窗口”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工作竞赛活动,建立健全局重点工作责任制、全市人事系统文体比赛、基层工作调研计划和调研成效评比、人事信息考核评比、先进处室评比表彰等制度。(办公室、监察室、综合调研处)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诺廉、述廉、评廉制度,继续坚持执行廉政谈话制度,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坚持人才人事工作监督员制度,不断扩大人才人事工作政策公开面,自觉接受行风监督。深入开展“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化与结对村、社区共建工作。大力开展“廉政人事”建设,探索建立“5+1”制度,即全程参与监督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关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职称评审和军转安置五项工作,并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初任公务员、军转干部上岗前培训内容。(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