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业
发布日期:2011-11-14 14:3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概况】 2009年,全市林业系统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实施兴林富民工程,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市林业局在全省林业工作综合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获2009年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最佳组织奖,第九届“科技兴林”组织奖,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浙江筹展工作优秀组织奖,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还获得市学习型机关、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绍兴县林业局连续第二年被评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新昌县林业局被评为省级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嵊州市林业局被评为省级绿化造林工作先进单位。
【实现林业产值165.60亿元】 全年全市实现林业生产总值165.6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60%。其中:第一产业为67.30亿元,占总值的40.70%,增长15.63%;第二产业为59.50亿元,占总值的35.90%,增长5.30%;第三产业为38.80亿元,占总值的23.40%,增长11.20%。
【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54.50万人】 全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54.50万人,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50%,共种植各类苗木1559.40万株,认建、认养树木10.96万株,参加人数、植树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城镇扩绿面积达189.33万平方米。
【千村绿化提升工程全面启动】 2月12日,市林业局会同越城区人民政府在越城区鉴湖镇王家葑村举行了千村绿化提升工程启动仪式,正式揭开了千村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序幕。为了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促进农村绿化水平提升,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千村绿化提升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在五年时间内对全市1000个村进行绿化提挡升级,并建成一批示范村。各创建村必须建“千米林荫道,种千棵子孙树”,即在贯穿村庄主干线两侧或环村庄周边营造1000米以上的由高大乔木组成的林荫道或环村林,在80%以上的农户房前屋后营造1000株以上、以1~2个主栽经济果木或珍贵树种为主的“子孙树”,作为千村绿化提升工程示范村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全年全市投入村庄绿化资金达1.20亿元,绿化提升200个村,建成示范村10个。新增绿地面积66.70万平方米,新增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42个。
【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 4月8日,市林业局、嵊州市林业局、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在嵊州市中心广场启动第28个爱鸟周宣传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鸟类绘画比赛,进行野生动物知识专题宣讲,还向市民展示野生鸟类标本43件、野生动物知识展板17块,发放爱鸟护鸟宣传资料3000余份、野生动物保护纪念品1000件,放飞鸟类200只。
【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7月15日,由市发改委主持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一致评审通过《绍兴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绍兴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从全市实际出发,围绕森林生态网络、森林城市健康、森林生态文化、林业产业和植物多样性建设五条主线,提出“一心、二环、三锲、多廊”的森林城市总体布局,综合运用“增量扩绿”、“提质改造”等建设途径,把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水城特色有机结合,倾力构建“林入城中、城在林中、绿水相依、林城相融、城乡一体、天人合一”的森林城市。
【全市公益林扩面区划界定工作成果通过验收】 8月7日,嵊州市、新昌县省级公益林扩面区划界定工作成果成功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验收。此次扩面工作主要在嵊州市和新昌县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地、成片天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区域及大中型水库周围等重要生态区位进行,共增划省级生态公益林23414.80公顷,其中嵊州市22066.60公顷、新昌县1348.20公顷。
【全省首辆远程森林消防车落户绍兴】 9月7日,汤浦水库引进省内首例远程森林消防车,该车价值近50万元,与普通的消防车相比,其输水带长,取水口与出水口的距离可达四千米左右,其扬程可达200多米,尤其适合山区远距离的森林火灾扑救。
【8件花卉展品在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奖】 9月26日至10月5日,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分别在北京和山东两个展区举行,全市共8件花卉展品获奖。其中嵊州市木兰科新品种研究所的飞黄玉兰、红运玉兰获得银奖,绍兴东方百合组培研发有限公司的切花百合“西伯利亚”、嵊州市木兰科新品种研究所的多瓣白玉兰和丹馨玉兰、嵊州市生态林苗木专业合作社的红翅槭、上虞市世纪阳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水果蓝获展品类铜奖,绍兴东方百合组培研发有限公司的切花百合“索尔邦”获展品类优秀奖。
【林业技术业务综合楼工程竣工】 9月28日,市林业技术业务综合楼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工程总投资450万元,占地0.41公倾,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市木材检查站(巡查大队)、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市森林消防指挥中心等单位技术业务用房的不足。
【参加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 10月30日至11月3日,市林业局组织61家林业企业参加2009年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共设展位94个,近20万元展位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参展产品涉及竹木家居、竹木工艺品、竹木日用品、森林食品和花卉园艺五大类别,共计100多个品种。现场销售和订单交易成交总额达5900万元,签约投资项目成交额达3890万元。
【绿化造林工作超额完成】 全年全市造林更新2325公顷,完成计划的160%;封育改造6000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任务7340.53公顷,为计划的100.10%,其中人工造林1340.53公顷,完成计划的100.50%。
【拨付森林休闲旅游扶持项目资金510万元】 年内,市林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对2009年度至2010年度第一批申报森林休闲旅游扶持项目进行审核,共拨付补助资金510万元,扶持56个项目。其中:扶持绍兴县12个项目,拨付资金78万元;诸暨市14个项目,拨付资金148万元;上虞市9个项目,拨付资金56万元;嵊州市14个项目,拨付资金102万元;新昌县10个项目,拨付资金72万元;越城区6个项目,拨付资金44万元;市本级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林场10万元。
【新增7家各级森林公园】 年内,国家林业局准予诸暨香榧森林公园设立为“浙江诸暨香榧国家森林公园”,省林业厅命名诸暨市杭坞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市林业局命名绍兴市会稽山森林公园、绍兴县千年香榧森林公园、上虞凤鸣山森林公园、嵊州香榧森林公园、新昌七盘仙谷森林公园为市级森林公园。至此,全市已有各类森林公园19家。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另3家分别为兰亭国家森林公园、五泄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4家,另3家分别为上虞祝家庄森林公园、嵊州市鹿山森林公园、新昌罗坑山森林公园。
【新增省级和市级林业观光园各8家】 年内,全市新增省级林业观光园8家,分别是诸暨市马剑沈家湾林业观光园区、诸暨市同山金竹林业观光园区、嵊州市里南乡山鸟岭休闲观光园、世外梅园休闲观光园、东山湖运动休闲中心、天烛仙境风景区林业观光园、三井龙潭林业观光园、绍兴市桐梧良种苗木种植场林业观光园;市级林业观光园8家,分别是绍兴县药用植物休闲观光园、绍兴县陌坞杨梅休闲观光园、诸暨市五泄休闲观光园、上虞市晶梅杨梅休闲观光园、上虞市小草湾休闲观光园、嵊州市花湾林业观光园、嵊州市坑口林业观光园、新昌县西山休闲观光园。至此,全市已有各类林业休闲观光园60家,其中省级25家,经营面积达4万多公顷。
【7个镇和15个村列为市级森林休闲旅游特色镇(村)】 年内,新增森林休闲旅游特色镇7个,分别是绍兴县王坛镇、诸暨市五泄镇、诸暨市赵家镇、上虞市丰惠镇、嵊州市下王镇、新昌县镜岭镇、越城区皋埠镇。新增森林休闲旅游特色村15个,其中,绍兴县3个,诸暨市3个,上虞市2个,嵊州市3个,新昌县3个,越城区1个。
【新增市级自然保护小区3个】 年内,新增市级自然保护小区3个,分别是诸暨市街亭镇马西坞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牌头镇越山寺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西白山湿地自然保护小区。至此,全市有市级自然保护小区29个。此外,还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小区13个。
【新增省级三星级以上森林旅游区4家】 年内,在全省森林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中,9家上榜名单中绍兴市占4席,其中,诸暨市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五星级,绍兴市吼山风景区被评为四星级,绍兴县夏履镇越王峥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绍兴市越城区方圆林业观光园被评为三星级。
【3个镇和24个村定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村)】 年内,省委宣传部、省农办和省林业厅联合表彰了第四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村),诸暨市璜山镇、绍兴县兰亭镇和上虞市长塘镇3个镇被命名为“省兴林富民示范镇”;绍兴县王坛镇上王村,诸暨市五泄镇红枫岭村等24个村被命名为“省兴林富民示范村”。全年全市共安排150万元资金用于兴林富民工程。
【新增省级森林食品基地6个】 年内,全市新增省级森林食品基地6个,分别是嵊州市通源乡吴联竹笋专业合作社、嵊州市古镇竹笋专业合作社、绍兴北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上虞市晶梅杨梅专业合作社、诸暨市同华牌樱桃基地、诸暨市湖里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面积达0.27万公顷。
【新增省级林业示范专业合作社4家】 年内,全市新增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4家,分别是上虞市小草湾果业专业合作社、嵊州市下山脚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嵊州市闹水茶叶专业合作社、嵊州市金林花卉果树专业合作社。至此,全市共有21家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把山区农民分散作业集中起来,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带领山区农民共同致富。
【10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全年全市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分别是绍兴县玉龙茶叶有限公司、绍兴县捷利竹胶板营造有限公司、绍兴市常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千百功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浙江赛银将军门业有限公司、诸暨市顺满红竹炭制品厂、浙江松茵园林工程公司、嵊州市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嵊州市才兴食品有限公司、嵊州市瑞兴茶叶有限公司。至年底,全市共培育5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
【新发展高效林业生态基地0.32万公顷】 全年全市新发展0.32万公顷高效林业生态基地,新建竹笋、香榧等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占造林更新总面积的78.90%以上。同时,全市着力抓好板栗、桃形李等落叶经济林套种;茶叶、杨桐柃木等常绿经济树种,实行立体栽培,既提高林地产出率,又提高生态效益。
【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300万元】 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为13.33万公顷,共落实公益林管护人员2705人,其中专职人员1027人,兼职人员1678人,按每人66.67~133.33公顷面积进行管护。全市实施阔叶化改造0.67万公顷,重点实施生物防火林带38千米。共落实补偿资金3300多万元。
【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 年内,全市林业系统新争取到中央及省级财政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市级财政安排资金1300多万元。同时,各级林业部门也积极创新林业投入机制,吸引工商业主投资林业。由工商业主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达2300多万元。
【香榧产业获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100万元】 年内,全市单项香榧产业获省级现代农业发展项目1100万元的补助额度,其中绍兴县获补助金额300万元、诸暨市400万元、嵊州市400万元,补助额度之大居全省各市首位。
【完成二类资源调查】 年内,全市完成二类资源调查,并将资源状况在《绍兴日报》和绍兴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告。全市国土总面积82.56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7.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03%、林木绿化率55.20%;活立木总蓄积1275.02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249.40万立方米。
【森林火灾连续第五年保持零增长】 全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7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2起、较大森林火灾5起,过火面积113.76公顷,受害森林面积51.21公顷,损失林木497立方米、幼树0.90万株,森林火灾受害率0.13‰,发生率1.88次/10万公顷,控制率7.32公顷/次,各项指标均在省定考核指标内,连续5年保持火灾零增长,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办结行政审批事项16312件】 年内,市林业局行政审批服务处共计办理事项16312件,涉及8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15件(采伐2宗11.13立方米、枯死木采伐审核13宗)、省内外木材运输证的核发7437件(45186立方米)、占用林地和林业生产占用林地审核审批48件(140.92公顷、858.35万)、省重点和一般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狩猎证的年审9件、省重点和一般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产品经营利用许可43件、森林植物检疫证的核发8750件(53160立方米)、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核发5件、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核发5件。
【开展专项行动保护资源安全】 年内,全市森林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了“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大会战行动”、“春雷一号行动”、“林区禁种铲毒”、“护鸟绿色旋风”、“绿盾三号行动”、“利剑一号”等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9起,抓获作案成员13人。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61起,处罚263人次,罚款181.85万元,收缴木材411.35立方米、野生动物719只(条)。其中,市本级共受理各类森林案件42起,罚款110.41万元。
【开展省内首次人工繁育河麂野生放养实验】 河麂又名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仅在浙江舟山、江苏、江西等局部区域少量分布。为促进河麂的保护和发展,浙江虎园休闲山庄于2003年经省林业厅批准进行人工繁育,目前存栏河麂数已达千余只,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人工种群,已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浙江省河麂繁殖基地。年内,市林业局联合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汤浦水库管理局、浙江省河麂繁育基地等单位在汤浦水库岛屿13.30多公顷面积的实验区放养人工繁育2公、5母共7只河麂开展人工繁育河麂野生放养实验,研究人工河麂野生放养种群及其恢复的技术。本次放养实验是全省首次人工繁育河麂野生放养实验。
【市森林公安处更名为森林公安局】 年内,市森林公安处获市编委批复,更名为森林公安局,挂绍兴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牌子,增加专项编制2名,增设正、副科级领导职数各1名,进一步加强了全市森林公安队伍的建设。同时上虞市公安局林业派出所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命名为二级公安派出所,这是继诸暨市公安局森林派出所成为全市森林公安系统首个二级公安派出所后,又一个二级公安派出所。
【市木材检查站调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经市编委审核批准,绍兴市木材检查站(越城木材运输巡查大队)经费渠道由财政返回调整为财政全额拨款,编制由5名调整为3名,领导2名调整为1名。这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木材运输执法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年内,各类林业有害生物总计发生面积4964.67公顷,全市现有林业有害生物寄主面积426195.80公顷,发生率为1.16%,全市防治作业面积8261.87公顷,其中无公害防治作业面积7899.53公顷,无公害防治率达95.60%。全年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业面积9816.07公顷,清理枯死松树239423株,投工61273工,各级政府投入防治资金850余万元,经省林业厅检查考核,被评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全市共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1256份,应施检疫面积6697.47公顷,实际检疫面积6476.53公倾,种苗产地检疫率96.70%。
【育苗面积达19345.10公顷】 全年全市实际育苗面积19345.10公顷,其中新育721.10公顷;总产苗量35534.50万株;可供造林用苗有31652.80万株,其中用材林679万株、防护林6645.60万株、特用林180万株、经济林8141.70万株,其他林种16006.50万株;容器育苗1319.10万株、良种育苗14999.70万株。总育苗面积比2008年底增加111.60公顷,新育苗面积有所下降,同比减少426.20公顷。
【查处木材运输违法案件49起】 年内,木材运输巡查大队共出动巡查组344次,出动检查人员985人(次),检查车辆461部,木材31244立方米,毛竹41280株,树木2429株。查处违法违章案件49起,木材609立方米,毛竹5096株,树木12株,其中,无证运输案件41起,证件不符1起,其他违法运输案件7起,共处罚人数49人,罚款261503元。
【2个林业技术科研项目通过验收】 年内,由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承担的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香榧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中试示范》,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广大榧农科学防治香榧病虫害的水平,共培训榧农3200多人次,累计推广综防面积达0.50万公顷,增加香榧产量为328320千克,增收4104万元。同时由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承担的另一市级农业重点科研项目《绍兴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也通过有关专家鉴定、验收。该项目对绍兴市生态安全和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获2009年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个生物育种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 年内,由上虞市世纪阳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沿海防护林耐湿耐盐‘弗吉尼亚栎’等新品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该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获国家安排资金450万元。全省仅4个项目被列入补助计划。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引种筛选与繁育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弗吉尼亚栎等耐湿耐盐林木的繁育与产业化,满足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需求。项目主要建设规范化的示范基地200公顷,达到生产种子1000千克、穗条100万枝的生产能力。(王可)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