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发布日期:2012-01-04 15:43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地理位置和面积】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全境介于北纬29°13′36"至30°16′17"、东经119°53′02"至121°13′38"之间。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东西长130.03公里,南北宽116.86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总面积为8256平方公里。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0′、东经120°35′,总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90.40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境内地貌类型多样,西部、中部、东部属山地丘陵,北部为绍虞平原,地势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即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龙门山、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浦阳江、曹娥江、绍虞平原。全市最高点为位于诸暨境内海拔1194.60米的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最低点为海拔仅3.10米的诸暨“湖田”地区,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绍虞平原平均海拔在5米至10米左右。地表江河纵横,湖泊密布。在全市境域面积构成中,按地域性质分:陆域面积8031平方公里,河流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按地域类型分:平原面积15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34%;盆地面积1604平方公里,占19.43%;丘陵面积2644平方公里,占32.03%;台地面积461平方公里,占5.58%;山地面积2033平方公里,占24.62%。
【河流湖泊】 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主要河流有曹娥江(境内长156.60公里)、浦阳江(境内长67.60公里)和浙东运河(境内长西段钱清至曹娥江78公里、东段曹娥江赵家坝至驿亭长坝闸15.70公里)。主要湖泊有30多个,其中水域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湖泊有14个,尤以镜湖为最,现已建成为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又以鉴湖最为著名,水域面积294.80万平方米,蓄水量875.90万立方米,为绍兴黄酒制作的唯一水源,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和旅游胜地,现已开发成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自然资源】 境内土壤类型多,分布复杂,性态特征各异,土质良好,多宜农业利用。从类型看,除地带性的红壤、黄壤土外,还广布着隐域性的水稻土、潮土、盐土和紫色土、石灰岩土、中基性火山岩土、粗骨土、石质土、新积土等9个土类。全市土壤共划分为11个土类、21个亚类、65个土属、101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4个亚类、29个土属、50个土种,面积227071.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9.82%;红壤土占3个亚类、11个土属、17个土种,面积34110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5.60%。丰富的土壤资源,为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及各种地方名、优、特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绍兴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属、879种,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等6类,覆盖率达46.2%。人工植被主要有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等3大类。其中:粮油、经济作物品种分别超过100种;蔬菜作物有33类、128种;观赏花卉有120多种、240余属、800多个品种。全市属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一级3种、二级16种、三级17种。境内动物资源丰富,饲养动物有4类、170余个品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0余种、鸟类120多种、爬行类70余种、两栖类30余种。属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一级8种、二级59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在各种动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达1200余种,其中中草药资源植物类有1000余种,动物类有200余种。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9处。其中:国家级4处,分别为,绍兴县兰亭国家森林公园、诸暨市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诸暨市枫桥香榧森林公园、嵊州市南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省级4处,分别为,诸暨市杭坞山森林公园、上虞市祝家庄森林公园、嵊州市鹿山森林公园、新昌县罗坑山森林公园;市级11处,分别为,汤浦水库森林公园、绍兴市会稽山森林公园、绍兴县千年香榧森林公园、诸暨市陶朱山森林公园、诸暨市枫桥森林公园、上虞市凤鸣山森林公园、嵊州市百丈飞瀑森林公园、嵊州市竹溪森林公园、嵊州市香榧森林公园、新昌县天姥山森林公园、新昌县七盘仙谷森林公园,占地总面积为26066.67公顷。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共47处。其中:国家级1处,为诸暨市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省级18处,分别为,绍兴县兰亭大庙坞自然保护区、绍兴县稽东香榧林自然保护区、绍兴县西路桂花林自然保护小区、绍兴县宋六陵古松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斗岩风景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汤江岩鹰科鸟类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陶朱岩革命纪念地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小天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西岩龙潭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山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枫桥香榧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五泄浙江楠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青山水库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石壁水库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外阳湾鹭科鸟类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百丈岩苦丁茶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南山风景区自然保护小区;市级24处,分别为,越城区吼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小区、绍兴县王成白虎山古松群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氵里浦镇盘山村牛头岭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牌头镇越山寺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街亭镇马西坞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西白山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南山风景区雁鸭类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谷来镇百年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四明山东方蝾螈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王院乡蛇类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雅璜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西白山玉兰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林场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南山次生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里南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长乐马尾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里南乡何家坞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短毛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竹溪乡竹类资源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西白山区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金钱松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马尾优质种源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平山林场月案坪林区蛇类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城西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县级4处,分别为:绍兴县芝塘湖鹭鸟自然保护区、诸暨市枫桥香榧自然保护区、诸暨市五泄薄叶楠自然保护区、诸暨市外阳湾鹭鸟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占地总面积为15945.96公顷,其中国家级6373.33公顷、省级3945.27公顷、市级4513.36公顷、县级1114公顷。
全市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158746.47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289.33公顷。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铜、金等中型金属矿藏,及萤石、石灰石、石煤、瓷石土、硅藻土、叶蜡石、花岗石、玄武石、紫砂土等大中型非金属矿藏。其中,铁矿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75.5%,铜矿储量占全省的62.6%,金矿储量占全省的42.4%。非金属矿中,硅藻土储量为全国之最,瓷石土占全省的82.1%,叶蜡石占全省的38%。
2010年,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647.80毫米,折合降水量为136.0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120.81亿立方米增加12.60%。梅雨期雨量为239.30毫米,折合降水量为19.75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235毫米基本持平;台汛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生成热带气旋偏少,自9月下旬开始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台风路径偏南或直接从海上向北而上,全市全年基本上没有受到台风大的影响。
全市总水资源量为75.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63.78亿立方米增加1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3.68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量的97%。产水系数0.56,产水模数9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7座,年末蓄水量4.37亿立方米,比2009年末蓄水量(3.89亿立方米)增加12.40%。
全市总供水量为22.53亿立方米,比2009年(22.41亿立方米)增加5.40%;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22.22亿立方米,占98.60%。全市总用水量为22.5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占35.50%,林牧渔畜用水量占6.10%,工业用水量占30.69%,城镇公共、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量占27.80%。
全市总耗水量为13.24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57.70%。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6.04亿立方米,占45.60%;林牧渔畜耗水量1.14亿立方米,占8.60%;工业耗水量2.24亿立方米,占17%;城镇公共、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耗水量3.82亿立方米,占28.90%。(张显辉)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